分享

道統文獻

 hongzhuanyidui 2017-01-26

《孟子·盡心下篇》:孟子曰:“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若禹、皋陶,則見而知之,若湯,則聞而知之。由湯至於文王,五百有餘歲,若伊尹、萊朱則見而知之,若文王,則聞而知之。由文王至於孔子,五百有餘歲,若太公望、散宜生,則見而知之,若孔子,則聞而知之。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去聖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聖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廚按:此堯、舜、禹、皋陶、湯、伊尹、萊朱、文王、太公望、散宜生、孔子也。

《周易·繫辭傳下篇》: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爲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爲耜,揉木爲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使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廚按:此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也。《漢書·律曆志》據此建立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少昊金天氏、顓頊高陽氏、帝嚳高辛氏、帝堯陶唐氏、帝舜有虞氏、伯禹夏后氏的”相繼之世“,然後由成湯、武王歷世遞接至漢高祖皇帝。

韓愈《原道》: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廚按:此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軻也。

程頤《明道先生墓表》:“先生名顥,字伯淳,葬於伊川。潞國太師題其墓,曰‘明道先生’。弟頤序其所以而刻之石曰:周公沒,聖人之道不行。孟軻死,聖人之學不傳。道不行,百世無善治。學不傳,千載無真儒。先生生千四百年之後,得不傳之學於遺經,志將以斯道覺斯民。”廚按:此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軻、程顥也。

朱熹《大學章句序》:“此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而司徒之職、典樂之官所由設也。”《中庸章句序》:“蓋自上古聖神繼天立極,而道統之傳有自來矣。其見於經,則‘允執厥中’者,堯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自是以來,聖聖相承。若成湯、文、武之爲君,皋陶、伊、傅、周、召之爲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統之傳,若吾夫子,則雖不得位,而所以繼往聖,開來學,其功反有賢於堯舜者。當是時,見而知之者,惟顏氏、曾氏之傳得其宗。及曾氏之再傳,而復得夫子之孫子思。自是而又再傳,以得孟氏。程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考,以續夫千載不傳之緒。”廚按:此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皋陶、湯、伊尹、傅說、周公、召公、孔子、顏回、曾參、子思、孟軻、程氏兄弟也。“道統”一詞,由是揭櫫。又按:其說源自孟子,其術效仿禪宗,儼然爲儒家標幟。孟子用以自守,以辟楊墨,唐宋儒者用以自守,以辟佛老,於是儒家兀然自異於其它學派矣。孔子以上,皆聖王名臣,孔子以下,皆後世學者,於是儒家兀然自異於現實政治矣。氣局乖僻,蓋孤守之術,自窮之途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