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扒皮醒思录(四十五)

 木桩指路 2017-01-27

扒皮醒思录(四十五)

  1. 拥抱变化,尘埃里也能开花。

  2. 当人的感受无法撼动人的良知时,就算得道了。

  3. 金子在兜里就是财、是好,在胃里就是毒、是坏;所以缘份善不善,核心还是自己随缘时是否持正念。

  4. 卑者昏于嗜欲,高者蔽于见闻,唯心安之良知真光明。

  5. 太阳每天都升起,然而只有当人心拥有心安、希冀、不假外求时才能体会到阳光的微笑。万物一体,只有匹配的、一致的,才能呼应出美好。

  6. 随机的美好往往是别人给的,真属于自己的美好往往是刻意持的。不管发生什么,用心和美好站在一起,就是顺了天意。

  7. 人人心中皆有尧舜,只因不去信、不去勤、不去喜,埋没了自己。

  8. 当人逃避、恐惧、偷懒、放弃时,人缺少的不是毅力,而是希望。越是强化自己要有毅力,人越苦,越易放弃;越是强化自己的希望,人越喜悦,越有力量。希望不是幻想出来的,而是需要想象、挖掘、验证出来的,但一旦有了,世界便从此明亮。人生最值得付出时间的事就是:找到自己的希望。

  9. 希望与幻想:人要先对某个规律或方法论有坚定的“信”,在这个“信”的基础上人能逐渐体会出对某些事有“有底的感觉”,在这感觉基础上人又逐渐绘制出可能的境遇和结果,而这样得出来的那个让自己兴奋的东西,就叫“希望”。如果没有这个“信”和“有底”,空有兴奋却无章可循的叫“幻想”。

  10. 何为良知:不虑而知的东西叫良知,如恻隐之心、羞耻之心。然而由于世俗侵染,人的良知会被习气遮蔽,于是有善恶。日常如何守护良知?在事情上先要以真的心安为标准,即不“过”又不可“不及”,去“致中和”,达到良知光明。再以用心为标准去让事物与光明的良知一致,达到知行合一,此为“致良知”。

  11. “置吾良知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天理”,这句话咋一听像废话、像鸡汤,只有在点滴事务中去体验“良知的不同”才能体会其妙用。

  12. 养志出神力:起初我们有些野心和幻想,后来我们有了点底气便产生了希望,这希望的种子种下去慢慢就长出了志向,然后我们每天强化自己的信心和喜悦去养这志向,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很多私欲一遇到这志向就散开,很多苦恼一遇到这志向就消亡。那一刻,我们才明白:志向不仅仅是一个空的意愿,更是我们自己所有的、可以破万难的神性的力量。

  13. 其实,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叫做幸福的东西,只有办法让我们的心通过修正去变得更能平和、更能发现美好。于是,通过事练心就是目的。那么,就像磨刀的目的不是雕刻磨刀石一样,我们在事情里要在乎的,不是事具体什么样了,而是心是否美好了。

  14. 外界一变人就乱,是为何?无根。所谓无根之草随业风摆动。那么什么才是人的根?笼统说就是那个“自己看得起的自己”,具体点说是什么呢?是三部分:1.因为自知而拥有的希望;2.因为自律而拥有的自尊;3.因为自信而拥有的无畏。而这三点合在一起又是那句:让人为之喜悦而兴奋的志向。立志养志,则如如不动。

  15. 我们往往以为要靠长处来成功,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东西:痛苦。为啥某个事你会比别人痛苦?因为你的长处擅于发现这个苦,却不能解决这个苦。只有当你的长处能够解决这个苦,这个长处才是完善的能,才能带来成功。所以:我们不是靠现有的长处成功,而是靠战胜自己的苦后得到那个长处来成功。

  16. “今天吃苦明天就变好”这话就像“今天随便种明天收粮食”一样毫无逻辑,今天种暖明天才能收暖,今天种的是寒,苦死了,明天收到的也不暖,只是寒。别拿苦不苦欺骗自己,该用暖不暖来监督自己。

  17. 走过的路,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是很难分辨的,其实,不需要一再确认什么是财富什么是垃圾,只要能从糟糕中找到窃喜,就一定能甩掉命运的垃圾。

  18. 王阳明第二次会试落榜时,朋友们有意想看看他的狼狈,甚至装哭来刺激他的情绪。结果王阳明说:你们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化身为此刻的王阳明,可以体会到他早已跳出角色感受之外,深深明了并护持着心学宗旨:利害得失皆为道具,借假修真不动吾心。良知在手,天下我有。

  19. 盖楼最怕盖三尺毁三尺,进步最怕进两步退两步。人生是场持久战,每一次性格或习惯的改良都是几年才一寸的积淀,千万别允许自己的良知退转,那就像稀里糊涂中丢了刚中的500万,最是悲惨。相反,要清醒地珍惜、要持着喜悦、要鼓舞士气去攻城略地,去享受那只有大丈夫才做得到的“重生自己”。

  20. “知耻近乎勇”,这个话才懂,用处真是太大了。当人遇到事情就是搞不定自己的劣性时,需要勇敢克己,而这勇敢从哪里来呢?用良知去发现自己劣性的耻辱,当自己无法忍受自己那种耻辱,甚至恶心,甚至如芒在背时,会发现自己无比勇敢、无比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