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快过半,但求天真烂漫!
好,都是信念刻意经营出来的,所以难得;坏,都是习气无意强化出来的,所以无穷。
要什么,就去建造什么;而不是啥也不做却喊破喉咙。创造美好,要争分夺秒。
蛹有两种命运:一种是快速成长,振翅飞翔;一种是代谢缓慢,被人干煸。真实,则不犹豫;主动,则快乐有趣;真实而主动,则不会偏离生命的意义!
细琢磨下来,没有什么问题真的难,那些叫做难的其实都是看不清。看不清的才会一团一团一直转,看得清的早已一步一步解决完。
苦怎么来的?对立与怨;苦怎么没的?和解与善。事事如此。慈悲心解诸苦,方便门顺诸人。
如果对近处的事没有正见,远处的事再伟大、再光明、再正确,也是个玩完。然而近处的事往往泥足深陷,如何正见?与魔性和解,转成神性,进入神性循环。
起了烦恼念后仅仅忏悔并不够,这只是闭;还要生成该有的正念,这才是开。先闭后开,这才是转。只有转,才是修行,才是烦恼化菩提。
真实最重要,王阳明叫“诚意”,只有真实才能与磨难和解,只有和解才有安。不安只有怨,安才有善。善了就是转念了,就在此烦恼上化了菩提,就在此处致了良知,就进了一小步,就帮了一次自己。
王阳明说:“以循理为主,何尝不静?以静为主,未必能循理”。——说的恰恰是普通人的普遍病:常人遇事后往往只求无事,只求糊涂走过,不求解决、只求消停。然而,若只求一时静则日后祸更多。唯有真实诚意,真实的摆清问题、解决问题,该努力努力、该抛弃抛弃,形成合理的布局,才能循得了天理,才能收获永远的心安与消停。
说到慈悲心,人们往往误认为就是:无条件的真、无条件的善、无条件的忍。其实,真正的慈悲心一定是符合天理的、符合秩序的,逆着天理何来慈悲?所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那么怎么做是慈悲心?首先仍要无条件的真,然后认同合理与不合理,然后确立让一切合理的方法,然后怀着情愿的心做着趋向合理化的事。
顺着天理的善是善,逆着天理的善是姑息;顺着天理的争是勇,逆着天理的争是戾;任何事不是只有斗和从两种关系,还有一条路叫和合,即真实、认同、和解、善意。不管因为什么,不要做满身怨气的人;不管执着什么,不要拒绝和合。世界的奇妙在中庸点,人生的奇迹在和合。
送孩子路上,手机故事里讲:小朋友,不要贪婪呦。我在想:这话对谁有意义呢?是啊,这种要求貌似引导,实则模糊,谁能受益呢?贪婪不可控,但自尊可控,守着得所应得、为所当为的自尊,又怎会贪婪呢?曾国藩说:育人在明理,其实明理,就是明确的知道所说的主题的界限而已。
智慧不是能掐会算,智慧只是方法:能用调研的,不用猜想;能用规则的,不用道德;能用引导的,不用强迫;能用分享的,不用谄媚。----人人都是普通人,谁会方法谁超群。
冉云飞说:大部分中国人是从苟活到枉死的一生。话虽残酷,却是事实。怪啥呢?原因多种,但说到底,还是:不求真实、不求明理、得过且过、装傻充愣、掩耳盗铃的思维。中庸不是糊涂,而是一切分明后找到一个最省力的支点。理不明,则混沌一生。
1).竞争是比谁能尽快完善自己。2).会战者不怒,不能控七情,无法赢。3).赢在细节、输在格局。细节必须靠练,格局必须靠舍。4).看到商业的本质是运营信任。5).真的感恩时代和环境所给予的一切,才能低下来、真实起来、不傲慢。---马云网商大会演讲摘录
何为恶智?逃避现实却又在乎症状,从而产生的一系列想法就叫做恶智。例如不锻炼却焦虑胖、不前进却焦虑远。之所以叫做恶智,是因为这些想法只会让烦恼成为循环进而构成漩涡,让人进入即被卷走,陷入长期的痛苦,成为强迫症。如何阻断恶智?接纳残酷、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松下幸之助说的“坦诚之心”,森田正马说的“纯真之心”,王阳明说的“良知光明”,孟子说的“仁心”,说的统统都是一个心,一个不被欲望绑架、不被个人标准裹挟的顺天理的心。这个心在我们平时看来貌似遥不可及,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然而当面临痛苦时瞬间可体会到:心光明,苦不生。
不管走了多少弯路,最后解决问题的永远是善意;不管经历多少挣扎,最后消除纠结的永远是认同;不管经历多少失败,最后带来喜悦的永远是无条件的主动。
人在心里每制造一次冲突,就会树立一堵墙,当冲突频繁多发,墙也就把心挡死了,这时的人痛苦不堪,恨不得一死了之,这就叫神经症。所以很多家长貌似聪明的教孩子怀疑一切,其实那是害了孩子,因为:每个怀疑都带来否定,每个否定都带来冲突,冲突多了就成了惯性,一旦遇到无法接受的现实,易发神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