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摩友谈丨中国摩托车环境

 偈飞 2017-01-27
http://mp.weixin.qq.com/s/4tXriwgR-mmziya_s98DyA

关于我的介绍



北京人一枚,喜欢摩友叫我新手(实际是自己起的,提醒自己技术还不到家)。大概有3年多的骑行经历,接近5万公里的骑行经验,单次最长骑行930公里(带着我老婆),最远到达过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大概在中国版图腰眼儿的位置)。全年不能说有365天在骑摩托,但少说也得有300天的样子,至今为止不知道封车是个什么步骤。经历过的路面有高速、国道、省道、村道、砂石路面、雨水路面、冰雪路面、沙漠、戈壁和施工路面,不能说技术有多高,不过也算摩托圈里体验的比较全的了(可能有些井底之蛙,但我自我感觉良好,欢迎交流)。



接着,咱们说一下正题:摩托车环境有感。


第一大问题,在中国,摩托车到底是什么?


PS:我骑个两轮怎么就这么多围观群众,我是异类吗?




我记得13年或者14年的时候,有几家媒体把摩托车形容成了“洪水猛兽”,当时摩托圈子简直炸了窝了,全体都去反击,大致思路就是“你丫不骑摩托BB什么呢?”、“我骑个摩托车怎么就洪水猛兽了!”那个时候也是摩旅开始兴起的时候,各种组织,各种团队,厂家也开始对拉力车走了心。直至今天,矛盾依然存在,例如哈雷圈儿的大师兄事件(高速暴力执法撞哈雷)、高学历女骑收费站事件(宪法和地方法冲突引发的矛盾)等等,这些事儿我不一一细说了,我相信各大媒体会比我的态度更明确,仅从一个骑行者的身份讲,我们很不舒服。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看看:


禁摩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不鼓励摩托车通行并且采用强制禁摩手段的国家,现在应该改口叫禁摩限电了。其实早些年不是这样的,最早我们有长江750的骄傲,也有幸福250的威严,做工直逼现在的进口品牌。但由于摩托车死亡率高、扰乱交通、污染严重这三个原因,外加当时的交通系统还不够完善,所以演变出了禁摩这种强制措施(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正确,毕竟我没经历过,有错误的话,欢迎纠正)。


税收


虽然我不知道这跟禁摩有多大的关系,但我认为多多少少都会受一些影响。中国的进口摩托车市场非常鸡肋,高昂的税收导致一辆几万的哈雷在中国要卖十几万,十几万的宝马要卖到接近三十万,大贸车(合法进口车)很难成为大人的玩具,反而变成了财富的象征。当然,中国自有的摩托车厂商也在不断努力,有闷头苦干的,也有合资奋斗的,每年也会产生不少新的车型,可车品方面确实不如进口工艺。因此,出现了水车(国外的事故车走私到中国某石,收拾收拾便宜卖了),水车可谓是用国产的价格买进口的车型,小钱办了大事儿,可在实际骑行中要经常躲警察,而且很多水车司机都没有摩托车驾照,安全意识较弱,出事的机率相对较大(我不是黑水车,但我真心觉得不合法不好)。




政策


摩托车作为少数人的交通工具,政策上一直不明朗。常用摩托车分为两轮摩托车和三轮摩托车,拿上高速这事儿举例子。道交法规定,摩托车符合上高速的条件,两轮摩托车时速不低于60km,不高于80km,不能带人,可以上高速;三轮摩托车在这个基础上可带1人,可以上高速。


话虽如此,但是到了地方就不一样了。以我的经验来说,越往北越开放,越往南越严格,越靠边境越随意,越靠城市越完蛋。


以北京为中心点举例子吧,北京所有高速入口属于以宪法规定为主,正常给卡,还敬礼提示你“注意安全”;承德和保定等地区属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让你走但我肯定不给你卡”;到了巴彦淖尔、泰安这些地方呢,就开始矫情了,“我就懂地方法规,你别跟我讲宪法,我也没领导”。




最终,情况就是:两种冲突法规并行(地方法规违背宪法),两种立场冲突加剧(骑行者与执法者冲突)。当然,我遇到的大部分执法者都是非常好的,例如我在库布齐沙漠附近的沿黄公路断油,高速巡警特意跑过来带我去加油站加油,一路聊的特别开心,还合影留念了(为了不给公职人员找麻烦,我们有口头约定,不能给大家看照片);我也遇到过非常恶劣的执法者,而且就在北京,是临时工性质的执法人员,没有任何身份标识,一看就是混混的样子。我等红绿灯的时候突然冲出来拔钥匙,并且强行推我下车(拿我当水车、套牌车了),按理说这算抢盗车辆也不为过,最终正规交警检查证件后道歉放行,说为了维护正规骑士的环境,希望我能理解。现在想想,我当然理解,这就是中国摩托的大环境。



第二大问题,在中国,为什么要骑摩托车?


PS:放着好好的四轮不开,我风吹日晒有瘾?



骑着摩托车出去,最容易被问的几个问题如下↓



(以问题出现几率排序)


1、问:你这车多少钱;

答:x万;回应:看着就贵。


2、问:你这车能跑多少公里;

答:400公里;回应:油箱真大。


3、问:你这车你这摩托车能跑多快;

答:极速x迈;回应:哎!都过来看看,这车能跑x迈呢!


4、问:摩托车能上高速吗;

答:能啊,宪法规定可以;回应:哦,这我还真不知道。


5、问:你这车有手续啊;

答:正规手续、正规驾照;回应:我记得中国不给大排摩托车上牌子啊(此处大排的概念可能是250cc以上,实际中排大概是600cc,大排在公升级以上)。


6、问:你这不冷吗;

答:有专业骑行服、加热手套、加热手把,加高风挡等等;回应:一看就专业。





从这些常见问题里,我相信大家能感觉出来,中国人对于摩托车的认知是非常低的,只是停留在最初的代步工具上,更别说什么改装、摩旅、赛道、拉力,在父辈的眼里可能就是炸街小痞子、作死、有病以及达喀尔跟你有个屁关系等等。


这样就引发了很多矛盾,学摩托车是个坎儿,买摩托车是个坎儿,玩摩托车还是一个坎儿,而且每一个坎儿都引发逆反心理,最后觉得自己技术贼6,6的怼个车祸出来,以悲惨结局告终。看起来这答案很明确,不骑摩托车不就得了?


可实际不是这样。之所以会成为矛盾,主要是因为安全,总有人控制不住右手,甚至酒后驾车等等。说白了,摩托车是个爱好,如果是弹钢琴,或许就没这么多屁事儿了吧。那么,骑摩托的人到底是什么心理?




第一种心理:自由


这两个字可能涵盖的不全,但是大家都这么说,恰好我就属于这种心理。自由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通勤和摩旅行,这两点我都做到了。多数型号的摩托车的确不如汽车那样舒适,但是旅行摩托车、拉力车的坐姿一点都不比汽车差。而且我们不会有堵车的情况发生,并且能够随时随地享受阳光、风、白云等等。想走就走,想停就停,这,就是自由,同时也是骑行者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第二种心理:刺激


就如同速度与激情,摩托车所达到的提速,是同等级汽车不可能达到的。摩托圈有像MotoGP和曼岛TT的比赛,如同方程式赛车的比赛一样备受瞩目,比赛非常讲究技术技巧,而这些喜欢刺激的人,更像是学术家,钻研精神极强,喜欢跑山压弯。此处,强烈谴责在路上像疯狗一样飙车的摩友,公路不是赛道,你若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就配不上任何人的关心。


第三种心理:牛B


中国人认知的牛逼摩托主要是哈雷宝马本田铃木之类的,其实还有印第安、胜利(今年停产了)、杜卡迪、川崎和R9(说到R9,我得啐一口,呸!我就是瞧不起没证没牌还切了排气半夜跑的R9破踏板子,简直就是毁坏摩友名声的主力军,外加一群女的还挺喜欢坐,充分展现了无知的N次方概念,有本事你们拿着手续来跟我撕!)。咳咳,言归正传,这个牛逼的心理属于初期心理,就如同很多人骑摩托的人都是从当后座开始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坐保障车参加活动被感染的。满满的,这些人就变成了摩托圈的种子,发芽,生根,最后各自发展。


第四种心理:装B


其实我特别不想写这个心理状态,因为这完全人分三六九等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于大贸车主,甚至这种有面子的心理还会转移到不骑车的人身上。大贸的瞧不起水车的,水车的瞧不起国产的,京A的瞧不起京B的(两轮京A8万5,三轮京A4万多,而沪A则是天价,我都不好意思写出来了。相比之下,京B只有一千多块钱),大贸公升级的瞧不起大贸小排量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刚从西藏摩旅回来的豪爵铃木GW250S去摩托洗车店洗车(感觉去洗车的90%以上都是进口车),基础套餐是洗车+打蜡。GW车主觉得打蜡太麻烦了,店员太辛苦,就自己要了个纯洗车,当他告诉我的时候,我说走套餐很值,就是几十块钱而已,随后,他就去找店员说打蜡的事情了,结果店员略带嘲讽的嘟囔了一句:“就你这车还打蜡啊?”,我那个朋友就是善良,一脸尴尬什么都没说。



咱抛开人情世故,往好了说,你确实是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车服务的,但我们貌似花的钱也一致吧?往坏了说,就你洗的那些个车,能有20%以上去过拉萨就不错,全都是娇生惯养没跑过长途的,有什么用?而这辆GW不知道进了多少次西藏了。(本段话不会以偏概全,我坚信大部分摩友都是善良的,都是对向行车时打招呼的。)



第三大问题:在中国,玩摩托的人怎么保障安全?


PS:玩车不等于玩命,这是最奇葩的误区!


越无知越恐惧,这是很正常的心理。刚有飞机的时候,人觉得上天就玩完;刚有汽车的时候,人觉得开车就得撞车;刚有高铁的时候,人觉得肯定要脱轨;现在有这么多骑摩托的了,人就觉得骑车就没命。哪一个经常骑车的人没被汽车恶意别过,站出来举个手?话说,骑摩托就一定会Game Over吗?




第一点:装备


个人装备方面,初级的摩托车头盔大概300多元,好一点的头盔大概1700多元起步。初级的摩托车装备全套大概800多元,好一点的装备全套大概4000多元起步。此外,骑士还有维迈通这种通讯装备,几百块钱而已,可以完成对讲机音频传输、手机蓝牙传输、前后座通联等;车辆装备方面,某宝所提供的车型配件非常全面,车辆上任何一个原厂部件都可以购买到,并且配有风挡增高、护杠增强、边厢、尾箱、射灯、手机支架、油箱包、改良车座、增高车把件儿、USB供电等。总而言之,骑行者的所有装备,基本等同于一个汽车赛车手的装备。没有不安全的摩托,只有不安全的驾驶者。



第二点:保养


我个人是国产车主,之前也接触了不少车,帮别人买过川崎,弄过牌照,交友也还算广泛,再加上我自己做点小生意,经济能力也还算不错。我个人对于车的要求特别简单,跑得远就行,黄巡这车吧,有好有坏,27L油箱是我最喜欢的一点,其他的还算一般吧,跟进口车肯定是比不了,但是我和我媳妇都挺满足。修车方面,整车所有的设备都是我自己安装的,工具随车带,除了缺少零件的时候会找师傅来弄,平时的活儿全都自己干,并且乐在其中。


第三点:技术


这方面内容看似是摩友之间的交流产生的,实际全部来自于互联网媒体。最知名的是弯道圣经,其次会有很多像摩托车杂志这种媒体举办线下教学活动。我关注的摩托车媒体总数大约有30个,属于每天文章看不完的状态。虽然略显繁琐,但是受益匪浅,很容易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而不是瞎骑。


第四点:经验


接近8年的汽车驾龄,3年的摩托驾龄,道路经验和预判都没问题,紧急情况也遇到不少,掌控能力也不错。我觉得经验这个东西和时间关系非常大,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慢、稳、巧,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对摩托车有偏见,横冲直撞永远是最烂的驾驶方式。



第五点:计划


准确的说,应该叫路书。不论是车队摩旅还是个人摩旅,路书都非常重要,骑行者会根据自身骑行状况、天气、加油点、休息点以及多个因素来衡量每天的骑行距离,并且提前预约住处。看似一拍脑门就上路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无处次修改和测量。大型的摩托车队还会有固定的骑行官保驾护航。



△忘年交的大水鸟,我俩都是独行侠


第六点:天下摩友是一家!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在这3年的摩旅中,我发现摩托车无处不在,而且基本上每个城市都能找到摩托车行和摩友接待点,还有像甚至很多厂家都会特意开设自由车型服务环节,保证车辆正常行驶,这一点,在中国,很值得称赞。


△高速公路上看到的日落,美!!!


写到这里,或许写了很多没用的废话,但我只是想说些实话。我是个很爱好骑行的人,希望你也如此,更希望全中国的人都如此。我们可以不拥有同一个爱好,但请不要放出无谓的偏见,希望所有摩友都能做到安全骑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