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天给男人、女人、小孩各一个奇穴!冬天灸好它,一整年不犯病

 moyan360 2017-01-28

冬季天寒地冻,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呈内敛及下降的趋势。

中医认为,冬季天气开始慢慢干燥,皮肤逐渐致密,阳气开始藏于体内。

艾,纯阳之物,可补阳气,季节转换时艾灸可显著增强身体阳气,更重要的是能将夏天的阴寒湿邪气竭力的驱赶外散,所以此季要重灸。

男人艾灸奇穴—肾俞

固本补肾的养生秘术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时入秋季,又是人们进补的季节,这时候,男性朋友可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了,秋季可是男人病多发的高峰期。

每年秋天,多种影响男性功能障碍的疾病会出现“入秋现象”,有不少患有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增生、急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的男士会出现症状反复或加重的情况。

上天给男人、女人、小孩各一个奇穴!冬天灸好它,一整年不犯病

90岁江洋大盗独门养身秘术

嘉靖年间,江湖大盗王超,早年遇异人,授以奇法。年过九旬仍身强力壮,不但杀人越货,还要采花贪色,无恶不作。后被捉。

临刑,监官问曰:“汝年高九十而精力不衰,有何异术?”,答曰:“岂不闻,土成砖瓦木成碳,千年不朽,皆火力也....”。后被处死后,将其剖开后,暖府之处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然是补肾之固也。

精补“肾俞穴”——固本还阳

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肾,肾脏也。俞,输也。肾俞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上天给男人、女人、小孩各一个奇穴!冬天灸好它,一整年不犯病

肾俞穴是与男性十殖健康较为密切的一个穴位。一些男性因为腰部外伤,而影响到性功能和生育能力,因为腰部有很多交感神纤和副交感神经,一旦出现劳损或受伤,疼痛感都可能阻碍男性过性生活。艾灸肾俞穴可以益肾纳气、填精补髓、强腰健脊。

女人艾灸奇穴——三阴交

成就女人的不老神话

秋季不同于夏季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气温下降,天气变幻莫测,且早晚温差大,成为秋季女性生物钟紊乱、面黄衰老的主要根源之一。秋季人体抵抗力相对下降,对于原本就有妇科疾病的患者而言,秋季也成为妇科病高复发时节。

古代女人保养子宫之术

古代妃子为了容颜永驻,每天每天晚上酉时开始艾灸子宫,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保养子宫和卵巢。以慰帝王,长受恩宠。

精补“三阴交”—延迟衰老

三阴交位于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三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上天给男人、女人、小孩各一个奇穴!冬天灸好它,一整年不犯病

三阴交对于妇症甚有疗效,举凡经期不顺,白带,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治疗;此穴又是脾、肝、肾三条经络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每天艾灸三阴交15分钟,就能调理月经,祛斑、祛痘、去皱。

小儿艾灸奇穴之——身柱穴

医治百病之灸点

日本针灸学家用艾灸调理学生

日本针灸医家代田文志,曾于1938年在长野县40所小学校为身体素质虚弱,容易感冒,患有贫血、遗尿、消化不良的小学生集体施灸身柱穴,连灸了一个月后,被灸学生的食欲、体重都明显增加,学习成绩也普遍提高,外出旅行再也不落后于他人。连灸半年后,一些营养不良、体弱多病的学生大都病况痊愈。

上天给男人、女人、小孩各一个奇穴!冬天灸好它,一整年不犯病

他在报告中说:“灸过身柱穴之后,不伤风了,食欲增加了,发育也好了,总之,健康状况改善了。”在这里提醒各位妈妈,虚弱儿童应该格外注意长期给孩子灸身柱。身柱是学龄儿童施灸的重要穴位。身柱灸对于成年人,也是必要的灸穴,是保健上不可缺少的。”

精补身柱穴——抑制百病

身柱穴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为督脉之脉气所发,名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志,降逆止嗽之功效。

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相关文献,灸身柱穴可以通治儿科百病。对于婴儿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夜不眠、夜哭、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抽风、发育不良、面黄肌瘦,都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由于泻吐、消化不良而引起乳幼儿病危者,灸身柱可以转危为安。

另外,身柱灸还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对于小叶肺炎、肺门淋巴结核、初期肺浸润、胸膜炎、哮喘、支气管炎等,是必不可少的灸穴。

老人艾灸奇穴——足三里

延年益寿的长生之道

“一场秋雨一场寒,三场秋雨要穿棉”,深秋时节不时有寒流侵袭,寒邪易致老人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时保暖,以防疾病发作。

药王孙思邈的120岁长寿之道

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活了120多岁(民间还有其他说法),被人们称为“药王”。他从小体弱多病,因此立志学医。

到中年以后,孙思邈开始经常用艾火“遍身烧”,而灸得最多的穴位,就是位于小腿上的足三里穴。孙思邈长年累月地使用艾灸足三里的方法进行养生,90多岁仍能“视听不衰,神采甚茂”,年过百岁仍能著书立说。

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古人用灸法来治疗疾病的记载很多,灸的作用不但能治病,而且对人体有突出的保健作用。

过去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名言,意思是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就要经常灸足三里穴。

《千金方》记载“灸五百壮,少亦灸一二百壮”。灸之可使身体阴阳平衡,收到祛病延年之效,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谓。中老年朋友身体阳气越来越弱,秋季风寒湿邪入湿,更应坚持艾灸,虽不一定能活到孙思邈的年纪,但绝对可以延年益寿。

这位随身带艾草、艾火遍身烧的药王,是如何做艾灸的?让我们来一一解读孙真人11条艾灸大法——

1、未病防病 已病防变

孙思邈首次提出预防疾病的保健灸法,重视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孙思邈重要的学术思想。他说:“上工医未病之病”,“神工则深究萌芽”。“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在《千金要方》卷十七“中风”条下,他提出灸百会、风池、大椎、肩井、曲池、间使、足三里等七穴预防中风。

上天给男人、女人、小孩各一个奇穴!冬天灸好它,一整年不犯病

患病之后,孙思邈主张及时治疗,“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并服竹沥汤,灸讫可服八风散,无不差者,惟急速治之”。他还谆谆告诫说:“此病轻者,登时虽不即恶,治之不 当,根源不除,久久期于杀人,不可不精以为意。”

重视早期治疗是孙思邈的重要学术思想,《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治风毒脚气“若欲使人不成病者,初觉即灸所觉处三二十壮,因此即愈,不复发也。”可见灸用于已病防变能使病“不复发”。

现代实验已证明,艾灸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促进抗体的生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可促进病变附近发生局 部充血、溶血现象,改善局部皮肤供血情况,调整局部组织的机能。病之初起,较为轻浅,即灸可扶正祛邪,控制病情发展,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

2、施灸顺序

关于施灸的先后顺序,《千金要方·灸例》:“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先上后下。”施灸先后顺序,多是先上后下,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如此可以引火下行,从阳人阴,不致于燥热上火,发生眩晕等不 良反应。

临床上有时因多灸上部腧穴而出现头昏、咽干等, 若此时在下部腧穴施灸,多可解除。同时必须结合病情来考虑,因病制宜,不可拘执不变。如气虚下陷的病例,则宜从下而上地施灸。如脱肛症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3、艾有生熟

《千金翼方》:“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艾属 菊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生长,取材方便。但以湖北省蕲州生长者为良,称为蕲艾。艾叶每年农历五月采 摘,晒干备用。

艾以陈艾为好,《孟子·离娄》:“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临床用艾,有生熟之分,生艾即干燥之艾叶未经加工者。熟艾即干燥的艾叶抽去筋脉后再杵捣揉烂如棉 者,又称艾绒,灸治须用熟艾。

《千金要方》:“艾使熟,炷令平正著肉,火势乃至病处也,艾若生,炷不平正,不著肉,徒灸多炷,故无益也。”

4、热证施灸

灸法有温经散寒,扶阳国脱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虚证、寒证,而孙思邈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亦将灸法用于治疗热证,每获良效。

《千金翼方》记载如下灸疗方法:痈疽疖肿,游毒热肿,“但 初觉有异,即急灸之,立愈”;

“阴都,灸随年壮,主小肠热病”;

“狂风骂詈挝斫人,名为热阳风,灸口两吻边燕口处赤 白际各一壮”;

“灸一切疟,尺泽主之”;

“巨阙穴,在心下一 寸,灸七壮,主马黄、黄疸、急疫等病”;

“消渴口干,灸胸堂五十壮”。

5、针灸药并重

孙思邈强调针刺、艾灸、汤药三者并重,认为“若针而不 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而不针,尤非良医 也”,“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方知针灸之功,过半于汤药矣”。

因此,孙思邈在其著作中所述的许多病 症的治疗都是采取针灸药兼施的。有些病以针为佳,有些病以灸良,有些病宜用药治。有些病则针灸药同时施用。

“其有须针者,即针刺以补泻之,不宜针者,直尔灸之”,“凡一切中风,服药益居者,但是风穴,皆灸之三壮,神良。欲除根本必火灸,专恃汤药则不可差”。

孙思邈就是这样根据各种疗法的特长,按照病情的需要,进行取舍应用,充分发挥其各自 的优势,以提高疗效。

“学者深须解用针??知针知药固是良医”。

6、灸疗禁忌

灸法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痈散结作用。临床上多 用于寒证、虚证和阴证。

灸法虽补阳但能伤阴,故“凡浮数之 脉及新汗后,并忌矣”,此寒热之忌。

“凡病皆由血气壅滞。 不得宣通,针以开道之,灸以温暖之。灸已,好须将护。生冷醋滑等,若不谨慎之,反增疾矣”。此将息之忌。

“头维、脑 户、风府、丝竹空、下关、耳中、瘼脉、人迎、瘩门、承泣、经渠、 脊中、气冲、鸠尾、地五会、阴市、阳关、乳中、泉腋、伏兔、承 光、天府、白环俞、石门(女人忌灸),右二十四处,禁不可灸”,此分部之忌。《千金》虽有此禁灸二十四处,但临床大 可不必拘泥,脉脉艾灸提醒你只要病情需要,亦可灵活应用(古代以直接灸为主,所以禁忌颇多)

7、灸宜权变

孙思邈提出了艾炷大小与灸之生熟法:“头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欲须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须少生。”至于生熟的程度,“大体皆须以意商量,临时迁改,应机千变万化。难以一准耳”。“凡言 壮数者,若丁壮遇病,病根深笃者,可倍多于方数;其人老小赢弱者,可复减半??仍须准病轻重以行之,不可胶柱守株。”

传承中医文化,弘扬国粹精华

老师微信 9587954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