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北魏·国保)

 安东老王 2017-01-28

中华古塔通览·山西卷

忻州·五台佛光寺祖师塔

 




年代: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形制、特点:方形六角二层砖塔,孤例;现状:1961国保  中华名塔: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北魏)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部分引用图片作者:沙漠女儿;草民是也;网络




       祖师塔位于位于五台县城东北三十公里豆村镇佛光新村佛光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是创建佛光寺初祖禅师墓塔,六角二层砖结构,高约八米。塔身由青砖砌筑而成,表面涂白色,表示清净纯洁。塔座由逐级收分六层青砖砌筑,第六层上再起台阶三层。上置六角形塔身,塔身平素无装饰,正西面开扁平拱卷门,顶上饰莲瓣形火焰,方形小室内供禅宗无名(无名祖师即大德方便和尚)、慧明两位祖师塑像。

  塔身上部微出迭涩一层,涩面砌出斗拱,每面九枚,其上又出迭涩一层,上层密列莲瓣三层,莲瓣上又出迭涩六层,构成第一层檐部,下层檐的背上,用反迭涩仿木制胡状的形式,每角立瓶形的角柱,每面作壶门四间,剔透凌空与内部塔体脱离。束腰上下收分甚紧束腰上涩之上,又出仰莲瓣三重,以承托上层仿木结构实心六角形小阁。小阁西面开有火焰形假券门,门扇相错,犹似半开之状;小阁西南、西北作假直棂窗,并绘木结构额枋、短柱和补间辅作;小阁四角柱上、中、下饰以捆束莲花。整个小阁装饰带有印度风格和南北朝遗风,这层塔身表面用土朱画作一部分结构作装饰。

  西北直棂窗以上,在柱头间画额两层,额内画五个短椁,额以上画人字形寂间铺作。上层塔身角柱上作角梁头形状,梁头之间出涩一层,其上出三层莲瓣,成为上檐。塔顶砖刹用仰覆莲作座,上安仰莲一层 ,仰莲上安六瓣覆钵,上又出莲瓣两重,以承托最上之宝珠。此塔形制为国内仅见的孤例,是全国仅存两座北魏石塔之一。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成中华原创大哉佛光寺(祖师塔):五台山行记二



佛光寺祖师塔赏析 

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北魏·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北魏·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北魏·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北魏·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五台佛光寺祖师塔(北魏·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我知道,祖师塔是比佛光寺东大殿更古老的建筑。
  这座由梁思成先生发现并推定为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的古塔,塔身无任何所立年代的记载。梁公的推定,现成为定论。它是佛光寺开山祖师的墓塔,是佛光寺历经一千五百年中幸存于今的国宝。这座六角两级砖塔,通体白色,暗含了佛土梵界的清净与高洁。现在,中国仅存两座北魏砖塔,佛光寺祖师塔是其一。而这座塔的形制,则为中华古塔中的孤例。
  这些,在编中华古塔通览时,便早已熟知了。当然,它在佛光寺的具体方位,亲历才知道:祖师塔坐落在东大殿右侧(南)、伽蓝殿的左侧(东)。
  关于佛光寺的开山祖师,我们今天仍查不到任何文字记载,他是何人,来自哪里,何年何月修行于此圆寂于此?一切都还是个迷。这座古塔,默默耸立。当代修葺过的塔,完整、净洁,它昭示着佛法的恒在。


大哉佛光寺(祖师塔):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东大殿殿后朝南一角,所拍摄的祖师塔局部。祖师塔立于此处,让我猜想祖师是东大殿最早的创建者。彼时,东大殿已经存在。
 

大哉佛光寺(祖师塔):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在见到祖师塔的时候,不由让我赞叹,发出“阿”声。
  在佛教中,阿意即无限。南师说,这个 “阿(a)”字门,是密集的“陀罗尼”——总持法门之一。密乘修法中,具有“阿”字门的观想和念诵法。“阿”字是梵文字母的生发音声,是一切众生的开口音。 梵文的真言咒语,有三个根本咒音,也就是普贤如来现身金刚萨埵的根本咒。这三个字是“唵(ong)”“阿(a)” “吽(hong)。简而言之,“阿(a)”是无量无边,无际无尽,生生不息,开发光明。
  在“阿--”中,我双手合十。之后才端起相机拍下它的标准像。


大哉佛光寺(祖师塔):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通观全塔,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它通体的仰莲装饰。从塔的第一级到第二级、六面柱体到刹,莲无一不在。我们知道,莲花是佛家关于智慧或谓般若的象征。由砖艺莲瓣叠涩而成三层塔檐,真是漂亮极了。塔刹则有两层莲花,上承宝球(见上图),也很漂亮。不用多说,还是看下图吧。


大哉佛光寺(祖师塔):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祖师塔):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祖师塔):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祖师塔):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祖师塔):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祖师塔):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祖师塔):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祖师塔):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祖师塔):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见到佛光寺祖师塔,是一种缘。
  在唐武宗“灭佛”中,佛光寺只有这座砖塔幸存下来。如何能够幸存,我们不知道因由。我们见到的是,祖师塔如此完整地遗存于当代。祈愿它能继续保存下去。
  此行,小有遗憾的是,没有时间去参拜佛光寺的塔林。塔林存有唐塔四座,金塔三座,无名砖塔一座,在来的路上,我们就见过其中的几座,立在佛光寺西北的山坡上。关于塔林,或有机会再到佛光寺去膜拜了(塔林详见:山西五台佛光寺塔群)。


附:关于五台佛光寺(国保)  


山西五台佛光寺唐代经幢(两通)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佛光寺是唐代及北魏至清代佛教建筑,位于五台县城东北三十公里豆村镇佛光新村。寺东南北三面环山,寺宇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坐东向西。寺内唐代木构大殿、彩塑、壁画、墨书题记、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经幢等,都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佛光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寺名屡见传记。敦煌壁画唐中叶绘制的五台山图,佛光寺居显要地位。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法,寺内除几座墓塔外余全毁。宣宗复法,大中十一年(857)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重建后遗物。金代于寺内前院两侧建文殊、普贤二殿。元代补修殿顶,添配脊兽;明清重建天王殿、伽兰殿、香风花雨楼、关帝殿、万善堂等;清末普贤殿焚毁;民国初增筑窑洞和南北厢房,始成今日规模。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五台佛光寺经幢(唐·两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梁思成先生考察佛光寺东大殿的图片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梁思成后来写道:“那高大的殿门顿时就给我们打开了。里面宽有七跨,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有一尊菩萨的坐像,它的侍者们环它而立,有如一座仙林。” 佛光寺大殿的佛坛上有唐代彩塑35尊,金刚等33尊。另两尊特别的人物塑像,按照老和尚的说法,一尊是建殿施主武则天,另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高僧。这两尊塑像虽然小些,但形态却很生动。此外,大殿两侧,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296尊。
  大殿的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无论是单个或总体,它们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晚唐时期的特征。假如这些塑像是唐代遗存,那么,庇护塑像的建筑就完全有可能是唐代的了。
  梁思成、林徽因认为,如果大殿经过不断重修,眼前的唐代塑像将很难完整保存至今。
  面对近在咫尺的佛光寺,梁思成被那层层交叠而又宏大雄伟的斗拱所震撼。虽然这些斗拱像是承受了千年的委屈一般,交错折叠在宽大深远的屋檐下,而正是这种稳健牢固的姿态,支撑着佛光寺千年的骨骼和历史。梁思成评价,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300厘米,是晚清建筑斗拱断面的十倍;屋檐探出达3.96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

山西五台佛光寺经幢(唐·两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梁思成林徽因前往佛光寺

更多图文原创资料详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