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五台佛光寺经幢(唐三通·国保)

 安东老王 2017-01-28

中华古塔通览·山西卷

忻州·五台佛光寺经幢

 




        山西忻州五台县城东北三十公里豆村镇佛光新村的佛光寺,存有唐代经幢两通。一在东大殿前,大中十一年(857)镌,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三点二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证,是该殿建造年代之依据。

      另一在山门内庭院心,唐乾符四年(877)造,高四点九米。束腰基座刻宝装莲瓣和壶门乐伎。幢身亦刻陀罗尼经,上雕宝盖、矮柱、屋檐和宝珠。除此,在东大殿一侧立有尊胜陀罗尼经幢一通。共三通。

       图片资料:安东老王原创;经幢老图片:福成中华资料库;更多图片:大哉佛光寺(经幢)



一、 佛光寺唐乾符四年经幢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唐乾符四年(877)经幢,立在佛光寺山门内庭院心,在文殊殿前。幢高四点九米。束腰基座刻宝装莲瓣和壶门乐伎。幢身亦刻陀罗尼经,上雕宝盖、矮柱、屋檐和宝珠。保持非常完整。

        

佛光寺经幢旧照

山西五台佛光寺经幢(唐·两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图上人物为林徽因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凭借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引,带着中国营造学社的助手踏上了前往山西寻访唐代木构建筑的旅程,他们找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寺,发现了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

唐乾符四年经幢欣赏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从不同角度欣赏这通唐代石经幢吧(幢身目视已向南倾斜,约为六七度的样子)。2014年10月8日上午安东老王拍的图片: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二、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经幢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唐大中十一年经幢 ,立于东大殿前,两旁古松滴翠。

  记史: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带着助手莫宗江、纪玉堂动身前往五台山。在思索五台佛光寺东大殿的建筑年代过程中,一直负责地面工作的林徽因突然欢快地叫了起来,她说她发现一根大梁上有很淡的毛笔字迹!梁上那行文字是:“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殿是由一位叫宁公遇的女性捐钱建造的。林徽因突然快步奔向大殿外的石经幢。因为她忽然记起, 在佛光寺大殿前的石经幢上似乎也有相同的名字。果然,石经幢上刻有这样一句话:“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梁上的题字,石经幢上的刻文相互吻合,那么大殿的建造时间终于能够确定了。石经幢上刻写的纪年是:唐大中十一年。根据推算,这应该是公元857年,距发现之日整整1080年。

  所以,这通经幢的存在意义非凡。它证明了佛光寺东大殿确系唐代原筑。大中十一年经幢,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三点二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证,是该殿建造年代之依据。


  
唐大中十一年经幢欣赏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三、觉空大禅师幢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在首编本篇时,仅录有唐代经幢两通。实地考察,则在东大殿南侧祖师塔院发现未经编录的经幢一通,所立年代不详。上书觉空大禅师等字样,亦为陀罗尼经幢。此幢是佛光寺原物亦或从别处移来,不得而知。待考。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大哉佛光寺(1):秦晋行之二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关于五台佛光寺(国保)

山西五台佛光寺经幢(唐·两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梁思成林徽因前往佛光寺

 

山西五台佛光寺唐代经幢(两通)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佛光寺是唐代及北魏至清代佛教建筑,位于五台县城东北三十公里豆村镇佛光新村。寺东南北三面环山,寺宇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坐东向西。寺内唐代木构大殿、彩塑、壁画、墨书题记、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经幢等,都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佛光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寺名屡见传记。敦煌壁画唐中叶绘制的五台山图,佛光寺居显要地位。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法,寺内除几座墓塔外余全毁。宣宗复法,大中十一年(857)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重建后遗物。金代于寺内前院两侧建文殊、普贤二殿。元代补修殿顶,添配脊兽;明清重建天王殿、伽兰殿、香风花雨楼、关帝殿、万善堂等;清末普贤殿焚毁;民国初增筑窑洞和南北厢房,始成今日规模。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五台佛光寺经幢(唐·两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梁思成先生考察佛光寺东大殿的图片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梁思成后来写道:“那高大的殿门顿时就给我们打开了。里面宽有七跨,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在一个很大的平台上,有一尊菩萨的坐像,它的侍者们环它而立,有如一座仙林。” 佛光寺大殿的佛坛上有唐代彩塑35尊,金刚等33尊。另两尊特别的人物塑像,按照老和尚的说法,一尊是建殿施主武则天,另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高僧。这两尊塑像虽然小些,但形态却很生动。此外,大殿两侧,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296尊。
  大殿的斗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础,无论是单个或总体,它们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晚唐时期的特征。假如这些塑像是唐代遗存,那么,庇护塑像的建筑就完全有可能是唐代的了。
  梁思成、林徽因认为,如果大殿经过不断重修,眼前的唐代塑像将很难完整保存至今。
  面对近在咫尺的佛光寺,梁思成被那层层交叠而又宏大雄伟的斗拱所震撼。虽然这些斗拱像是承受了千年的委屈一般,交错折叠在宽大深远的屋檐下,而正是这种稳健牢固的姿态,支撑着佛光寺千年的骨骼和历史。梁思成评价,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
  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300厘米,是晚清建筑斗拱断面的十倍;屋檐探出达3.96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