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最新艾灸养生日历!送给各位艾友

 昵称34743446 2017-01-28

中医艾灸祝您新春健康如意


一月初七,即开始进入春天。“春三月,此谓发陈”,是各种陈旧顽疾的高发时节。


气机变化:地下封藏的阳气开始萌动。


常见问题:猝然减衣,寒气伤人。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多发。


养生原则:“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一月养生顺应春季木气升发,喜动恶静,喜阳恶阴。


饮食:适当吃些辛温食物,如葱姜蒜类,也可以多吃当季食物,如萝卜、韭菜、生菜、春笋。还可选择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


活动:阳气升发,多晒太阳。肝主筋,春天是养筋的好时节,适当伸展肢体。


艾灸取穴:大椎、肝俞、肚脐、中脘、太冲

找经络、查穴位在我们公众号首页的右下角有一个“穴位查找”的工具,你点进去就可以了,更可以学到很多不一样的穴位知识。


二月春风遍吹,冰雪溶化,降雨量渐增。而寒潮入侵时引起强降温,对老、弱人群危害极大。


气机变化:地下水中所封藏的阳热之气上升,蒸腾阴浊,化而为雨。


常见问题:雨水时节,阳气上升,容易感染风寒而导致发烧、咳嗽。


养生原则:春季需养木气,宜动不宜静,但不要过于剧烈运动。


饮食:勿过食辛辣温窜之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丁香等温热调料。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


艾灸取穴:大椎、肝俞、脾俞、合谷、太冲、肚脐、中脘 



三月最重要的节气是春分和惊蛰,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惊蛰带来雷雨,此时,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气机变化:木气旺极,阴阳交互相撞而惊雷阵阵。


常见问题:春天肝当令,木气过于疏泄,人体阳气惊动而上浮,易出现头晕、长痘痘、口腔溃疡、咽干痛之类不适。


养生原则:惊蛰护肝正当时,需收敛木气,当用酸甘养阴法敛之。


饮食:勿过食辛辣温窜之物,也可以多吃当季食物,如萝卜、韭菜、生菜、春笋。还可选择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


艾灸取穴:大椎、肝俞、脾俞、肚脐、中脘、膻中、太冲



四月,清明气候清爽温暖,谷雨让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至暮春了。


气机变化:春分之后,阳光升腾,照临大地,光亮四达,清明一片,故称为清明。


常见问题: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而心火在此节气中会过于旺盛,所以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的高发期。


养生原则:户外踏春,让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


饮食:当以“养肝柔肝”为主,兼顾健脾养胃,可多食枸杞、大枣、荠菜、菠菜、豆制品、银耳等有益肝脏之品。


艾灸取穴:大椎、百会、至阳、心俞、关元、肚脐、神门



立夏为夏季的开始,万物旺盛。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气机变化:地面阳热越来越多,越来越温暖。心气最旺,神明最清。


常见问题:若突遭寒气,阳气升发受阻,易郁而成痹,关节炎、类风湿以及各种疼痛等等。阳气过度升浮,导致烦躁,失眠,出痘疹等。


养生原则:宜扶阳养阳,注意养心。首先,早睡早起。其次,适当运动出汗,助阳气升发。再次,当清心静养,免伤损中阳。第四,勿过度贪凉而伤外浮之阳。


饮食:辛可散,温可暖,此时吃些辛温食物,能有助于透出阴邪。立夏到小满都可以适当吃些大葱、大蒜之类当季食物,促进阳气向外透发。


艾灸取穴:大椎、心俞、肾俞、关元、肚脐、膻中



6月初,我国中部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湿气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气机变化:阳气最多而阴气最少的一个月,地下阳气尽升浮于地面以上。


常见问题:芒种雨水增,要防湿病生。


养生原则:此时阳气外散最大,而中阳最虚,冬病夏治可以从现在开始。养生之法,在于养阳。睡好午觉,使阳气顺利敛降;适当户外运动,以宣通阳气;最后,养心气降心火,防肠胃炎。


饮食:多温食,忌食寒凉以防伤阳。多食瓜豆,清热祛湿。


艾灸取穴:大椎、至阳、心俞、肾俞、命门、膻中、关元、肚脐、巨阙、劳宫



天气已经很热,暑是炎热的意思。大小暑集中在这一个月是气候开始炎热的时候,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此时,是初伏前后。


气机变化:地下的阳气已经完全升浮到了地面以上,地下凉极。同时阳气开始敛降,热蒸地面,水湿气化,上浮于地面以上,是为暑热。


常见问题:人体处于阳气宣散状态,毛孔已经打开,外热而内虚,易患中阳亏虚之症,比如感冒、周身关节寒痛、身紧、发烧、咳嗽等不适。


养生原则:天地之间热极,但地下凉极,人体需养阳。


饮食:关键在于忌凉。睡前喝点酸梅汤,配合热水泡脚,晨起喝生姜红糖水,这样可以加大机体阳气的升降运动,有利于保持健康。


艾灸取穴:大椎、肾俞、心俞、肚脐、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春华秋实,植物快要成熟。这一天起,气温逐渐下降,秋高气爽,月明风清。“立秋之日凉风至”、“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


气机变化:阳气渐敛降,未入土之热气开始被压入土内,以作为新春生命循环的能量源泉。


常见问题:猝然减衣,寒气伤人。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多发。


养生原则: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早卧早起,以敛阳气。


饮食:适当减辛增酸,多吃橘子、柠檬、葡萄、苹果、石榴、杨梅、柚子等酸味食物,而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防伤损脾阳。


艾灸取穴:大椎、肾俞、心俞、脾俞、关元、神阙、中脘、章门、太白



秋分的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再次进入等长,“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增多,南下的冷空气与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


气机变化:阳气下降,暑气渐敛,凉气渐生,易出现雾气弥漫。


常见问题:秋季燥邪当令,处暑以温燥为主,人们容易出现眼睛干涩、口鼻干燥、咽干嗓痛、口渴心烦等症状。


养生原则:白天酷热,夜间凉爽,秋燥也越来越明显,故处暑养生重点在于养阴、护阳、防温燥。


饮食:燥易伤阴伤肺,需适当补充水分。“朝朝盐水,晚晚蜜糖”可谓秋季的饮水养生之道。不宜滋腻太过,润燥时可适当佐以辛润之品,如萝卜猪骨汤、银耳杏仁汤等都是适用于本节气的调养膳食。


艾灸取穴:大椎、肺腧、大肠俞、肾俞、中府、关元、肚脐、天枢、足三里、合谷



寒露节气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气候将逐渐转冷,水气凝成白色露珠,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气机变化:燥金的肃杀之象显露,天寒而清,露寒而冷,易致风、寒、湿邪侵袭腰、腿,造成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疼痛。


常见问题:燥邪之气易侵袭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人容易出现咽干、眼涩、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秋燥症状。


养生原则:寒露以后,养生应以保养阴精为主。注意保暖。“春捂秋冻”,添衣勿太多、太快,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能提醒肌体开始收敛阳气,对于冬之收藏阳气有利。早睡早起,节食少动,勿太辛劳、出大汗。静心独处。睡前热水泡脚。


饮食:在饮食调理上要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则,少吃生姜、葱、大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免耗伤阴精,可多吃雪梨、蜂蜜、杏仁、芝麻、柿子等柔润之品。


艾灸取穴:大椎、肺俞、脾俞、肾俞、涌泉、关元、肚脐、膻中、太渊



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是冬季的开始。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气机变化: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蜇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渐进入冬眠状态。


常见问题:虚寒之病,比如慢性咳嗽、慢阻肺等。


养生原则:重视阳气的敛藏。温润护阳、御寒防病为重点。保暖加衣,勿使阳气被阴寒伤损。


饮食:立冬要进补,但以“补嘴空”为主,不要大补,宜食“黑”进补,比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等。


艾灸取穴:大椎、心俞、肾俞、京门、涌泉、神阙、关元、膻中



大雪前后,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瑞雪兆丰年”。 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南方也进入寒冷模式。


气机变化:阳气全部敛藏于地下,天地之间一片纯阴气象。需多穿衣服,以养内藏之阳气。


常见问题: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易生上热下寒之病,比如关节炎等寒证。

养生之则:“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


饮食:可以开始温补,在烹煮温热食物时加一些清润的药食材,例如在羊肉、鹿肉里添加竹蔗、马蹄、麦冬、玉竹、生地等以减轻食物的热性,既可补身,也不至于导致内热过重。


艾灸取穴:大椎、心俞、肾俞、脾俞、太溪穴、关元、神阙、膻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