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名中的借名现象

 老刘tdrhg 2017-01-29

   作者:王长明

   近年来,在我国建制市的命名和更名过程中,借用其行政区域内、行政中心以外有一定影响的地名作为市名的情况越来越多。笔者拟对其利弊谈谈个人的看法。

   借名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一)借用非行政中心的乡(镇)专名(为本行政区内的,下同)。如湖北省,宜都县改为枝城市,应山县改为广水市。(二)借用风景名胜区名。如福建崇安县改设武夷山市,安徽屯溪市更名为黄山市,湖南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四川峨眉县改为峨嵋山市。(三)借用矿名。如四川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还有石嘴山市、大庆市等的命名。(四)借用港名。如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改为防城港市,广西贵县改为贵港市。也有借用市区的外港镇区名的,如江苏沙洲县改设张家港市,江苏新海连市更名为连云港市。

   借名通过把行政中心以外有一定影响的地名升格为本市专名,对增强本地人的爱土爱乡意识,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确有一定好处。

   但这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专名不专。通常一个县、市专名的地域概念,首先是与其全部辖区相对应的;其次,还可与其行政中心相对应(县、市专名与行政中心专名相同的尤其如此)。因此,专名的地域概念是确定的。名地点的专名一般不变,该专名仍然保留着其最初的地域概念,也就是其第三层涵义。此时,专名的地域范围就变得模糊了。如湖北省宜都县改为枝城市,枝城镇只是改为枝城街办,名并没有变,当使用“枝城”这个专名时,如不作说明,就很难分清这里指的是原宜都县今枝城市全境,还是指原宜都县城,今枝城市府所在地陆城街办,或是指的原枝城镇今枝城街办。当然,我们可以在其后加通名以避免混淆,但因一般·县市专名具有的确定性,非正式场合,人们习惯直接用专名而不加通名,从这一点来看,借名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新市名的推广。如枝城市设立已近10年,当地及周边县市人民仍习惯。用“宜都”指枝城市全境和陆城街办,以“枝城”指枝城街办。因而,第一类借名不可取。

   借用风景名胜名称与古来有之的“因山(水)为名·”大相径庭“因山水为名”的尽可能不将“山”、“水”之类的通名带入政区专名中。如江西波(鄱)阳(湖名)县、四川峨眉(山名)县,稍具地理常识的人,就能顾名思义,对扬城市之名有利,又不会引起误会。因此,像武夷山市可改名为武夷市(该市市中心外的武夷镇需更名),峨嵋山市可乏名为峨嵋市。倘若带通名的,一是对原名作某些变动,如:湖南桃江、桃源县名中均省去“花”字;二是不以名声特重者为名。今日多借名山胜景之名,而人们对该专名的认知源自以此专名为名的自然地 理实体,借名绝不等于人们对该专名作为政区专名的认同。如果市区与自然地理实体相隔甚远,专名不的毛病就更加明显。像黄山市、张家界市这类市名就极为不妥。黄山市中心区屯溪区到黄山风景区有70余公里,黄山脚下有个黄山区(原太平县),这样“黄山”这个专名就是一词四意,即:全市、市中心区、黄山区、黄山风景区,弄得人摸不着头脑。当然像韶山市、井冈山 市这样市区离被借名地较近或二者同地,是可以的。

   借用矿名的应区别对待。如不存在与矿同名的非行政中心的建制区、镇,借矿名为市名,形成矿名与市名的对应,是可行的。如大庆市。否则,就不妥。如石嘴山市驻大武口区,石嘴山区距市区有47公里,这误会大着呢!

   借用港名的,因其中多数港区与市区是分开的,并有相当距离(如连云港市区与港区相距35公里),会弄得市\港不分。另外,我们一般习惯用“县\市专名+港”的格式指其港口,现在既然有“XX港市”,其港口也就只能称“X X港港”,报刊上就出现过“连云港港”之类别扭的名称。其实,我们不应强求港市同名.,象香港这样的大港市其港口并不叫香港港,而叫维多利亚港。

   总的来说,借名这种就地取材式的命名方法,弊多利少。借名的得失,需由时间来检验,更要由人民来判断。既然有的地方能征集市标、市花,为什么就不能征集市名呢? 若此,中国肯定会有更多好市名的。

 

文章发表于《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1996年第6期

PS:资料来源,作者搜狐博客http://wangchangming76.blog.sohu.com/8119105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