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可波罗眼中的“利国冶”

 老刘tdrhg 2017-01-29
   文|徐建国  编辑|张瑾  校对|杨庆宇

   一首《一饮尽千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元代诗人萨都剌,以及元朝,这个世界历史上疆域最广阔的王朝。元朝作为一个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在经过对欧亚广大地区的征服后,文化思想领域也主动或被动地吸收集合了多种文明长处。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700多年前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无疑是位先驱者。十三世纪末他口述成书了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行纪》,这本又译作《东方见闻录》的游记,其主要内容是马可波罗在中国和东方的旅途纪实和见闻。

   本文所叙大约是他在1291年由北至南途经今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的见闻。

   蒙古中统五年(1264)世祖忽必烈用刘秉忠议,定都燕京,改称“中都”,改元年号“至元”。次年彭城县并入徐州,单以“徐州”称。以河南郡、徐诸州,俱有铁冶,请兴鼓铸之利。

——《续资治通鉴·元纪》卷一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意大利人,出身威尼斯商人贵族家庭。1271年(中国元朝至元八年)11月时17岁,随父亲及叔父沿“丝绸之路”踏上出行中国的旅程。进入中国境内后,又历时三年半逆行了玄奘当年赴印度取经的旅途。1275年5月马可波罗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境),此后一直在中国游历,曾做过元朝官员。至1292年初从福建泉州离开中国,由海道西还。马可波罗在中国历时17年,曾几次沿着大运河两岸的城市“骑行”于南北,到过大运河沿岸的诸多城镇,其“游记”涉及中国的记述约15万字。

 

   一、元代“利国冶”概况

   今天能看到的徐州最早的地方志《嘉靖·徐州志》(刊刻于1547年)“境山”条记,境山“山东地中有泉二,曰‘母猪’、曰‘运端’。二泉并(水),由地崩沟达于泗(水运河)”。“黄山东有湖,曰‘黄山湖’。水涨则与昭阳湖通,溢入(利国驿)运铁河”。接着又列举出五条泉水,“诸泉同由运铁河至新挑沟,达泗(水运河)”。

   自明嘉靖年以前上溯至元代中期,利国驿以西的水流河道形态,没有太大的变化。丰水季节,境山“渊各东西”的水面,东至今自然村“五珠泉”(即旧称的母猪泉)、“苇子泉”(古运端泉又谐音“尾子泉”)的南北一线北至黄山,利国驿以西,除了山头,就是水面。元代后期开贾鲁河,引黄河水以补充大运河水源济漕运。而北来的泗水在沛县东、利国西造成潴留,最先形成南阳湖,明初又形成昭阳湖,利国驿地处湖东岸。此时的运铁河仍通达明代称徐州段“泗水运河”的南北大运河。

   《铜山县乡土志》(光绪卅年,1904年)记:“运铁河,在徐州城北九十里。宋置利国监。嘉靖间开运河涸后,浚通新挑沟以通(泗水运河)”。此记与《嘉靖志》相合。清末民初“‘铁(路)站’开通,运铁河舟楫止,淤”。运铁河成为排洪、引水的沟渠。1951年重新疏浚开挖,汇集五珠泉、马刨泉等山水,经东官路、高皇庙村,汇入运铁河旧道,时称珍珠泉河。1988年进而形成利国镇北通微山湖的2.2公里长六级正规标准航道,今称利国河。

   今利国镇,春秋时期初萌采铜铁矿开冶。秦时设有“驿传”。两汉置“铁官”。盛唐时期此地置“秋丘冶”。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升狄丘冶置利国监。金代改称利国镇。柳泉镇,古作柳泉驿,坐落在大运河水路“运端泉,旧时帆樯丛集之地”的码头东,处在水路、陆路驿道的交汇之地。柳泉的这条古陆路驿道,向北接“利国驲”(“驲”字专用于“骑行”的陆路“马驿”),向南至石山驿,下接徐州东岸驿、彭城驿。上述是说元代“利国冶”的地理位置、水系沿革和交通态势。或许马可波罗当年就曾“骑行”经过利国驲的“白家桥”。

 

   二、马可波罗游历“利国冶”

   《马可波罗行纪》原文辑录:

   Linguy城,州名与城名同,盖国之都也。是一富贵城,居民是善战之士,颇务工商。有带羽毛之猎物,甚饶。凡适于生活之物,悉皆丰富。其城位置于上述之河上,河中有船舶甚众。船身大,于前章所著录者,所载贵重货物甚多。

   译者案:原考此地当利国冶。

   另一译本除记有上述相同的内容外,还记Linguy城“是座壮丽的城市,拥有庞大的制造业(指‘铁冶’)和商业”。

   关于Linguy城:检索“马可波罗游记”不同的版本,“利国冶”的原文有二:Linguy和Liguy。“游记”的中译本虽从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不同的语种翻译而来,但为同语系语种,同属“表音文字”。表音文字的特征是每个字母的读音相对固定,会读字母就会读这个词。guy多译作“州”,故第一个词译作“临州城”、第二个词译成“利州城”。外国人对“国”字理解是错的,误为“国之都”的“国”(利国是否为古代的方国,待考)。若以“今读求其对音”,两字均可由读音译为“利国驿”或“利国冶”。

   马可波罗“从新州码头(山东南旺镇)发足,南向骑行八日,则见Linguy城”;“离此Linguy城后,南向骑行三日,抵邳州(Piguy,今睢宁县古邳镇)”。以前后所经之地,并且考其所行“里程”,译者确认Linguy即利国冶。

   “颇务工商”:马可波罗途经“利国驿”之前的200多年前,苏轼就评价说,“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徐州上皇帝书》)。而马可波罗文中所说“壮丽的城市”、“富贵城”、“颇务工商”、“凡适于生活之物,悉皆丰富”,“拥有庞大的制造业”——铁冶,中外对利国冶的评说何其相似乃尔!

   笔者认为马可波罗文中“居民是善战之士”,不只是指当地人的勇武,而且赞扬他们的擅于经营和长于劳作。马可波罗还见证了当地使用纸币,与《元史》所记1287年“造至元钞,新旧钞并行”相吻合。

   运铁河:“其城位置于上述之河上”。河,即连通大运河的运铁河,“河中有船舶甚众”。马可波罗其前对“上述之河”元代大运河记叙到“一条又宽又深的河流经过这里”(山东临清);“大河上千帆竞发,舟楫如织”(山东东平州);“值得赞美的,不完全在于这条运河把南北国土贯通起来,或者它的长度那么惊人,而在于它,为沿岸许多城市人民造福无穷”。

   河上见闻:“船身大,于前章所录”。马可波罗对大运河中的船只究竟有多大,在书的以“前章”节中也有记录:“其船甚大。所载重量,核以吾人权量,每船足载一万一二千石。其上可盖席篷(的屋顶)”。

   马可波罗在利国冶街市上见“有带羽毛之猎物,甚饶”、“这里出产很多动物”。这些足够丰饶的飞禽走兽“猎物”无疑应来自大运河边的湖荡池沼的芦苇丛生之中。

   马可波罗“游记”的各种抄本、译本不下百余种。译为中文的译本大约有5种。本短文主要依据的是“冯译本”,译者冯承钧(1887—1946),字子衡。他是我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和杰出的翻译家,学界对其的评价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精通多种文字,以毕生的精力从事著述和翻译,学界对冯译本的评价是“审慎完备”,“翻译与考证辨误相结合”。

 

本文参考文献:《徐州航道志》、《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清《同治·徐州府志·山川考》、《马可波罗行纪》、《马可波罗游记》、《东方见闻录》等,作者系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土建专业高级工程师。

马可波罗眼中的“利国冶”

PS:资料来源,彭城周末http://epaper./pczm/html/2012-10/20/content_86321.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