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抟丹道与内家功

 願隨身 2017-01-29

陈抟丹道与内家功

 (2016-04-09 17:11:51)

 

道教产生于秦汉魏晋时期的农民起义,教是一种文化组织形式,理论来源于老子和庄子。跟今天的商业包装营销手段、方式差不多。如于吉创立的太平道,传至东汉末年发动黄巾起义;四川张道陵祖孙三人创立的五斗米教,三张被称为张天师,他们实现了政治和宗教的结合统一,孙子张鲁在汉中成立了自己的政权,后被曹操打败,归附了曹操。张鲁以后的天师道迁到江西龙虎山。

历来道教有两派,一是金丹派,炼出丹药,无论谁吃了都可以成仙,嫦娥就是吃了金丹飞升月宫的;一派是内修派,修养身心,清静无为,善良为本。这两派都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金丹派炼丹药,起源于秦汉以前的炼丹术,炼制丹药,涉及到了化学药品的配制、试验,文化意义重大。

内修派,对于人格的培养锻炼极具好处,与儒家传统文化融合,儒家也是十分注重修养的。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渐渐演变成中国的佛教了。至唐朝,三教形成鼎足之势。唐是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唐玄宗因为老子姓李,更为《老子》作注,同时又给儒家《孝经》作注。道教能盛于唐,还因为“南面无为,垂拱而治、尊崇自然”的教义。

唐宋时期,三教不断融合,最典型代表有两个,一是吕洞宾,一是陈抟,而两人出生在同一时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舍弃了外丹修炼,主张修养人体内丹,把儒教思想和佛教的禅观会归一体。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吕洞宾注有《指玄篇》,被宋元时期的全真教奉为祖师。陈抟更公开了内丹的修炼方法,还绘制出太极图,他的太极学说被明代大儒周敦颐继承,周注有《太极图说》,是明清理学、哲学的奠基文化。

陈抟(771——889),出生在今重庆潼南崇龛,另一说为今安徽亳州。其修炼内丹法分三步,“练形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返虚”。基本原理是:“以身口为炉,宫室为灶,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使木生心火练肾水,直至成尘得变,炼成金丹。他曾隐居湖北武当山,其内丹功集大成者是明代鸿儒高道张三丰,他开创的武学流派有十七支至多。

张三丰的内气修炼有两大结合点,一为少林《易筋经》《洗髓经》,一为陈抟内丹法。著作主要有诸如《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等。至清代意拳宗师宋世荣,在张三丰的武学内功理论上

更清楚的写出《内功经》。

     由此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出,我们修炼内功必须把握核心的两点,用陈抟内丹法练气内壮筑基,再结合易筋洗髓法改造筋骨,二者循环互济,不可偏废,妄执一端!现在内功的修炼法,就是把二者科学系统的结合统一起来,绝不可能是固定的单一的某一桩法!

我们养生,只需要练气内壮就可以了,而时下流行的练内功养生祛病者,大多仅仅看到了内丹功的“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等抽象的教条,忽视了“虚静归根”之前的筑基。

        我们难成功的根子就在这里!

        第一步练形化气。陈抟的太极学说,基础是《易》,易就是变化演绎。认为“宇宙一气”,不动不易混沌一体为“无极”,动则变化万有,叫“太极”。无极与太极是万事万物的静动状态的描述。太极的运动是圆形的、循环不断的,处于恒久的枯荣盛衰生灭转化当中,“唯其不生故能长生”,所以不动,归于无极才能永恒不灭。这是静文化的理论依据。我们练“太极”,就是要从终点回到起点“无极”,是返修之法,返璞归真。

太极是动态,是变化。这一点,看看人家怎么练太极拳就知道。无极是一体两面的静平衡,如一个鲜鸡蛋,你不知道哪里能发育成鸡毛、骨头、血液、生命精元,只知道有蛋清蛋黄,各种生命物质浑然一体,互不相干;太极是一体两面的动平衡,给鸡蛋适当的温度来打破静平衡,使它内部各种生命物质产生变化,动态的平衡的变化,生命就完美诞生。如果鸡蛋内部变化失去平衡,则孵化不出新生命或生命质量不高。认识并掌握这种动态平衡,我们能做好孵化工作。把握动平衡的自然法则,这是太极,由修炼太极而转向无极,这是修道。

《黄帝内经》说“动生阳”,《道德经》说“道生一”,无论怎么个说法,这些模糊抽象的语言,我们都无法完全把握其精准不二的意思,所以古人只能大体上含混表达,因此所谓经典,都是朦胧而且残缺的,艺术上叫朦胧美、残缺美,你怎么去理解怎么去把它变得清晰、完美都对,并且似乎还能发挥想象,包装上充满无限美满的无懈可击的正确性,这才是经典的魅力。所以我们的修炼才这么难,君不见数千年来,成功者几人!

至陈抟,这个公开内丹法的史上第一人,不啻当头棒喝“练形化气”,是说先从形体锻炼着手,以身体脏腑为炉灶,健脾生津,养肝强心,修风大火大来炼气血(肾水),才能渐得人体大药,获得健康。可惜后代的某些学者,竟然又玩文字游戏,让人搞不明白,说成“炼精化气”,将形体锻炼说成一味静练,自称“述而不作”,殊不知一字之差,是大作特作了。

不信,诸君随便百度方家的内丹功修炼方法,有哪一派不是从形体锻炼入手?

陈抟所讲的练形,就是修整身口、脏腑这个大炉灶,内壮筑基,满足炉灶的物质基础。即能吃能喝,脏腑气血充盈,身体康健。陈抟本人有练形的太极操、太极剑术,而且平日爱爬山;张三丰练形,先有少林武功,后有太极母拳,及多达十七种武术动法。再说吕洞宾,其纯阳剑独步天下,所以全真教丘处机等道士,几乎个个武功超群。

诸君再百度易筋经,看看是动法还是静法,看看入门是练形动还是心静。如果相信权威,恐怕没人能比得上达摩祖师哦。

“以武入道”,强调的是练形,练形化气,是说科学设计的形体训练,能把身体内部的血氧及其它营养物质转化为“内气”,形体锻炼能带动外部能量进入人体(内外和合)、促进内气生发与运行。

陈抟内丹法第二步,练气化神。内气起来了,进入练气化神阶段。此阶段仍需以练形化气为主,结合静练把内气转化为神髓。此时静练为短时间内的休息,养神,让大脑放松,补充大脑营养。如此百日筑基千日功之后,内气贯通骨髓,骨髓通了,养神达到高峰,因为脑为髓海。此后内功练成,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武功超凡脱俗,练形养神宣告基本完成。

陈抟内丹功第三步,练神返虚。进入静练为主,不过为了减少体能消耗,陈抟多以睡为主,兼顾打坐。一睡可以数月,一坐能达数日,此时的静才是真正的静,这种静才称得上静文化。

像现在的某些人,每天一站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全凭一股蛮力傻站,不讲心法,不讲桩形是否正确,如此枯站,体能消耗巨大,身体僵化板滞,气血不通,有人年不至古稀齿落发白,身体虚弱,如老牛破车,一步一蹒跚,更何况每天反应痛苦不堪,哪能说是懂得静文化呢?

“武乃道之末技”,是说修炼成武术内功,仅仅为修大道的入门功夫,远没有达到道静的玄妙境界。内功修成,只不过完成了“炉灶”的修建。而利用内功养生祛病,好比娃娃学步,修大道的路很长很长。

不过陈抟的内丹功是修大道的绝佳方法!


说明:   本文是个人探索,个人认识,无意贬低内家功,请方家雅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