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于上升阶段的你,一定要解决好这三个技术顽疾

 limaping图书馆 2017-01-29


翻译/金昌龙     示范/肖积树     编辑/张雅熙


针对以下难以解决的技术顽疾给出针对建议:

一、无法打出落点深的挑高球

二、正手攻击机会浅球的失误

三、反手切削球飘浮无力


1
无法打出落点深的挑高球


对策A

是不是球的抛物线出了问题?


打出切削挑高球后,因为过深而出界或过浅而被对方高压制胜的球员,要反省一下挑高球的轨道是否正确。较多失误的人是像下图所画的用较低的抛物线来击球,此时就要把轨迹向空中调高一点,让球从高处因旋转而突然下降


  • 记住球的飞行路线不是低而圆滑的轨道,而是带有一个锐角的轨道。


切削挑高球的正确轨道

把击球方向调高一点,球因旋转形成锐角而下落才是正确的轨道。最高点在对方场地发球线稍前。上旋挑高球是比切削挑高球更高,形成的锐角也更大。




对策B

击球点在右脚的侧面


下一个要注意的是击球点放在右脚的侧面。切削挑高球是被动时采用的一种打法,因此也要注意在比腰部低的位置上迎球的实例较多。击球时要打开拍面,这样便于挑出轨迹更佳的高球。

 

右脚侧面低于腰部的地方触球

切削挑高球击球点在右脚的侧面,低于腰部的地方。

 


对策C

上旋挑高球时保持重心在后脚


上旋挑高球比切削挑高球更具攻击力,也能更好地控制落点。


打上旋挑高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击球姿势,把重心完全放在后脚,身体向后倾斜;

  2. 挥拍,不进行重心移动的情况下,球拍挥动的幅度要小很多。

 

上旋挑高球的挥拍

正手也好反手也好击球点都在身体前面。不过身体重心落在后脚,身体向后倾斜。



 

保持重心落在后脚的状况下向上挥拍,挥拍幅度比起常规的底线击球要小得多。






对策D

送出后脚的膝关节做随挥


挑高球时,没有像打底线球那样的随挥动作,但也要做轻微的随挥动作。对球加以旋转的同时,用“向天花板击球”的感觉来做随挥动作。把处于弯曲状态的两个膝关节稍微伸展的同时,后脚的膝关节向前送出,就能做出更流畅的挥拍。

 

膝关节动作产生动力

弯曲状态的两个膝关节稍微一伸,把后脚的膝关节向前送出去,挥动球拍也会变得很自然。




2
正手攻击机会浅球的失误


对策A

跨大步后碎步调整


遇到机会浅球,得分心切而造成失误的情况,是在业余球员身上较常发生的事情。其中虽然有心态的因素,但如果注意了以下四个方面,把球轻松地打到好的落点并不难。


其一就是步伐。回想一下遇到机会球,你是否因为得分心切,想尽快接近球而采用了大步幅移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迈出大步接近球,然后采用小步幅调整,这样能较快地缩短人与球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控制住身体的向前冲力,找准击球点,做出击球前良好的准备姿势

 

小步幅调节与球的距离

最开始是迈大步接近球,其后采用小步伐调整与球的距离,最后用右脚支撑体重进入击球的基本姿势。




对策B

提前决定击球点


我们推荐的击球点是来球反弹后到达最高点以前。也就是说如果最高点高度为“10”的话,在“8”左右的高度击球。理由是在这个点上可以借力,又容易加入自己的力量。击球点提前确定好的话,就能更好地向目标位置调整步伐。

 

过快过慢都不好

假设球的反弹高度为“10”的话,机会球的最佳击球点就在“8”的附近。反弹后马上击球(A点)的话会怎样?不仅很难把握时间,而且只能借力。过了最高点击球(B点)的话,便会缺少威力,还会给对方更多准备时间。




对策C

设定球过网高度为40CM左右


打机会球时,只把目标定在比球网高一点的区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这样下网的可能性也高,又容易导致击球后身体过分前冲。所以应该把目标定在球网上方40公分左右的高度上,使得球可以更安全地飞向目标落点,同时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

 

目标落点

单打中目标落点应是对方的底线两角,加入上旋来控制球的轨迹。



对策D

击球后向前移动1-2步


最后一点是击球后的移动。因为击球从后场向前场移动中完成的,所以击球后也要顺着移动向前迈1-2步。这样对整体挥拍动作不产生影响,而且有利于控制击球。不过要做到身体不前倾,要是平衡被破坏的话,会给下一个击球带来不便。

 

注意击球后的姿势

击球后向前移动1-2步后进入下一拍的准备,这时要注意身体不要向前倾。没有很好地控制击球导致出界多的原因很多就在于击球后不前移。

 

 

费德勒的连拍

费德勒的正手进攻



从大步伐变为小步接近球,其后确定支撑脚,挥动球拍进入击球阶段。击球后也没有停止步伐,继续向前移动。

 

3
反手切削球飘浮无力


对策A

保持侧身的状态下挥拍


反手切削球漂浮起来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想利用身体的转动来打下旋。这样的话拍面也会跟着转动,不容易加入下旋。正确挥拍动作应该是从后向前的,从上方向下方挥动,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下旋,所以应保持侧身的状态下进行击球

 

侧身姿势下轻松地挥动

切削首先要采取侧身的姿势,球拍轻松地做出从后到前、从上往下的挥动。

 



对策B

最佳击球点在右脚的侧面


对反手切削击球点有误解的人比较多,很多人认为反手切削的击球点应该在身体前面。其实这样击球力量不能很好地传递给球,拍面也会过于打开,导致球漂浮无力。击球点一定要放在右脚的侧面,并且注意控制拍面。同时不是离身体很远去触球,而在靠近身体的空间击球,这样也有利于把力量传递给球。

 

触球厚一些

击球点在右脚的侧面,这时拍面处于略微打开的状态。在体前触球的话,拍面过开,球就会浮起来。

 


对策C

不要等球,主动迎击球


反手切削球时等球飞来容易导致失误,一定要迎球来球。还有要用把球压送出去的感觉来切削。这就要求保持球拍和手腕所形成的角度不变,球拍不会来回晃动。

 

手腕的固定

在切削的过程中,手腕固定有助于充分发力。


迎球时关键在支撑脚

迎击球时作为支撑脚的左脚稳住后迈出右脚。然后压送球出去。



 

对策D

与眼睛水平高度上结束挥拍


想要给球充分的下旋,同时使球向前直线飞行的话,击球后的随挥动作一定要做得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在结束动作时把球拍送到与眼睛水平的高度位置上,切记不要把肘关节往外伸。

 


 

伯蒂奇的连拍

伯蒂奇的反手切削



伯蒂奇在低位置触球,但拍面也只是稍微打开。触球的角度很厚,然后把球拍向前送,在与眼睛齐平的高度上结束动作。

 


TIPS

澳网期间澳网纪念品每日为大家奉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