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气益肾、清利和络法治疗尿路感染

 柴桂苓 2017-01-29
生黄芪30g,太子参15g,炒白术15g,赤白芍15g,虎杖20g,泽兰泻15g,石韦20g,鹿含草30g,猫爪草20g,车前草15g,益母草30g,怀牛膝15g

随证加减:肾阴虚者,加生地15g、制首乌15g、山芋肉12g、旱莲草15g;肾阳虚
者,改太子参为潞党参15g,加仙灵脾15g、菟丝子15g、肉苁蓉10g;兼瘀血者,加丹参15g、广郁金15g、莪术15g;水肿较甚者,加猪苓、车前子各15g;血尿明显者,加大小蓟焦山栀各15g;外感者,加银花、连翘、荆芥、防风各15g;暖气泛酸、恶心呕吐者, 加川连3g,石见穿15g;口干、口苦者,加大麦冬、川石斛各15g,砂仁、木香各6g;蛋白尿明显者,加用制僵蚕15g、净蝉衣6g。


①膀胱湿热证
主症:小便频数,淋漓涩痛,舌红,苔黄腻。
次症:大便干结,口干,烦热。

②气阴两虚证
主症:尿频,倦怠乏力,小腹不适。
次症:遇劳加重或复发,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或弦数或滑数。

③肾阴不足证
主症:尿频而短,腰酸痛,手足心热,小腹不适。
次症: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滑数。


④阴阳两虚证
主症:尿频,欲出不尽,遇冷加重。
次症:小腹凉,腰酸痛,夜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


顾氏认为治疗中老年泌尿感染、应从调肝补肾着手治疗,临床上分为肾阴虚型( 基本方用猪苓汤加减,药物组成:茯苓12g、猪苓12g、阿胶9g、泽泻18g、滑石12g) 和肝郁肾虚型( 基本方组成:党参5g、柴胡20g、生地黄10 g、黄芩5g、山药10g、泽泻10g、半夏15g、牡丹皮10g、茯苓10g、山茱萸10 g、萹蓄20g) 随证加减:治疗过程中仍有尿道不适,排尿不畅者加女贞子、墨旱莲;大便干燥加麻仁、郁李仁等;尿浊或带绿脓者加萆薢;合并盆腔炎加败酱草、鸡血藤等。


杨氏认为对尿路感染的患者应当注重清热解毒药物的使用,用补肾解毒汤( 药物组成:生地黄、山茱萸、杜仲、怀牛膝、牡丹皮、栀子、土鳖虫、陈皮各10g、败酱草、刘寄奴各20g、黄连、乌药各50g) ,每日1剂,水煎服,连用2周为1各疗程,临床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李氏主张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当清上源,行气化,利水道,清上达下。用清利通淋汤加减, 基本组成方:生地黄13g、竹叶6g、白茅根12g、车前草15g、金银花15g、黄芩12g、甘草6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