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皮明明
一 首先,问一个小问题。
每次喝酒,喝到半醉,你会想起哪首诗。一个叫张三疯的朋友说,读高中的时候,只要逃课喝酒,就会闭着眼睛念:“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顿时觉得自己牛逼得不得了。
我说,妹子,你高中是在水泊梁山念得吧!
你想啊,读高中那会,大家都穷得屁淌,恨不得管食堂打饭叔叔叫亲爹。大家喝的是五块钱二两的小瓶牛二,吹的是经天纬地的大牛逼。一转脸,谁赞助五千块,街上的丰田车,大家全包了。
多年的喝酒经验表明,酒桌上,有人拍桌子,甩脑袋,咳嗽两声,要朗诵一下这首诗。
请相信我说的一切都是真的,这个傻X没喝醉。
正常酒量是一斤的,最多只喝了7两。压着酒劲,就是为了给对面妹子复习高中语文。等他朗诵完,你可以害羞地奉上一句:今天的饭钱,谁埋单?
“我,我,我!”
好了,完美!
这种暴力朗诵,还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对月邀饮嫦娥伴,一江愁绪酒中会”。
那么五万首唐诗里,有没有几杯酒让这些大诗人们说了又说、写了又写。 我认为最好的酒有三杯,它们酒香醇厚、香气四溢,让人如痴如醉。
二 先说第一杯酒,叫送别酒。
也许不少朋友会说:不就是两个屌丝,在火车站沙县小吃,来一瓶勇闯天涯这么大的事嘛!
你真错了,在大唐,送别酒喝得相当有品。
有一个故事,安史之乱前某一天清晨。刚过完年,下了一场雨,尘土湿润,空气清新,天空蔚蓝。一个官员要去很远、很远的鬼地方工作,今天这个地方叫新疆。
即使现在,许多南方人一听新疆,就会惊讶地问,那里是不是每天上班都需要骑骆驼呀? 回答:是呀,是呀,大单位标配5头,公3母2,小单位配备2头,领导座驾均为单峰,你懂的!
在一张机票,就可以穿越半个中国去睡你的今天,新疆依然是遥远的代言词。在从前慢的大唐,新疆是充满未知、恐惧、陌生的西域。
那一天,在城外的古道上。他的一位诗人朋友,端着一碗酒为他送行,送了一里又一里,眼看这么送下去没有个头。
“仁兄,留步吧!”
这位诗人端着这碗酒,泪光闪闪:
此去路途遥远,险恶难测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茫茫大漠,千难万险 此去几时还能还 再喝一杯酒吧,酱香型,古法酿制
这是唐诗历史上最著名的文案,作者叫王维,这篇千古文案叫《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如今,再牛的学者,都无法考证元二到底是谁?当过多大的官?活了多少岁?是否埋骨他乡?可是大V王维的一首诗、一杯酒,就把元二带进历史里,红了一千年。
这杯酒,元二算是喝值了。我写诗那几年,曾在许多酒桌上表示过:和诗人玩,你们掏的酒钱都是值得的。
离别是难舍的,也是断肠的。在唐朝,每个诗人心中都有一杯送别酒。
在朋友被贬官,有高适的一杯酒“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慷慨悲歌,别意浓重。
在朋友高升,回京上任。有岑参一杯酒“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一团欢庆,气吞山河。
在朋友远走他乡,大唐满天风雨下西楼时,有许浑一杯酒:“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没有“你丫的今天不喝趴下,我把你火车票撕了。”吧,送别——桃李春风一杯酒足够了。
送别酒喝的不是酒,是情!
三 再介绍一下第二杯酒——田园酒。
大唐无数诗人可以推杯换盏,豪气冲天,但是未必能够喝上一杯田园酒。
田园酒喝的有讲究,要慢、很慢、极慢,而且要有好山好水好风光。这杯酒的喝法,我猜大概和现在人喝勃艮第、柏图斯差不多。先观察、再摇匀、露出微笑,就好像景甜在你眼前那样。每喝下一小口,就深沉地望一眼窗外盛开的菊花。
对,就是菊花。 田园诗人都喜欢菊花,我不是指田园诗人喜欢搞基,而是说菊花最符合大唐诗人的审美。
在大唐,有个诗人高考几次都是400分,大唐给了个“滚粗”。从此,大唐少了一个平庸的官,多了一个有趣的人。
他爱苍翠的山,疼多情的水,喝质朴的酒。某年某月,朋友请他做客,杀了鸡,备了菜。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那是个春风沉醉的傍晚!
他们边喝酒边聊天,窗外的好景色化成了一杯浊酒。他不尽感慨:“这是世界上我喝过的最美味的酒,没有之一!”这就是: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这位诗人是孟浩然,他说:“喝酒的快乐不在于酒的价格,菜肴的丰盛,有无美人作陪。而在于举杯的人、窗外的景。”
他用生命得出一个伟大的结论:酒的价格和喝酒的心情半毛钱关系都木有。
他要辞行了,依依不舍说了下千古名句: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看,我说田园诗人都喜欢菊花吧!
试想一下,如果画风突变。那位主人,在菊花烂漫的时节,在青山绿水相伴的屋舍,请的人不是孟浩然,而是武松。
“要你扶的不是好汉,只管倒酒!”
主人肯定立马翻白眼:“酒坛放你这,喝完就打虎去吧!”
四 现在,请屏住呼吸,让我隆重介绍唐诗中最后一杯酒-——愤青酒。
有人说唐诗不复杂,内容很简单,主线很明确。无非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咏古伤不起,送别满基情。如果说送别酒喝的是情,田园酒喝的是景,那么愤青酒喝的就是味! 有一个老愤青,叫王翰。
在《全唐诗》里,他只留了14首。其中有一首就是谈喝酒的,可见喝酒对于愤青的重要意义。他要为大唐愤青代言,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大战在即,剑拔弩张。这个愤青却高唱美酒飘香啊歌声飞,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请你干一杯,来~来~来。这首诗是洒脱的、是豪迈的,这就是著名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大家都说,大唐的边塞愤青是勇敢的化身,相当于神风敢死队。真实情况却不是这样的,边塞是孤独、疲惫、想家的。
大唐有个叫柳中庸的诗人,全唐诗只留了他十三首诗。他一喝酒就流泪,还特别爱抱怨。结果却因抱怨出了大名,他的名作《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整首诗全是怨气载道、极度消沉,全无盛唐气象,萧条的像春晚一样。
还有一个大诗人叫李益,也是个侧头侧尾的反战愤青。在边塞,只要听到来自家乡的小曲,他就落泪,想念妈妈。他说“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那位写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知名愤青王昌龄,阵前发誓要击溃敌人,这个骗子,扭过脸就想回家抱娇妻。“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还有一个大愤青叫岑参,他的思乡更直接。就是想妈妈铺的床,那么温暖,满满都是爱。他说“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今天,号角连营的边塞已经远去了,可生活里的愁苦、疲惫、孤独,还有无休无止的冲锋并没有远去,这些也是我们心里的边塞。
每一个合格愤青,内心都思念温暖的家!
如今,大家从生活边塞归来。坐在炉火旁,吃着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搂着贤惠的娇妻。家就是这样,像个温暖的睡袋。无论你是谁、身份多高贵,只想你想家了,随时都可以躺进去。
愤青酒的味道是老家的味道,是爸爸温酒的味道。
是杜甫笔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只要想到家,就会在路上的那杯酒。 是朱敦儒笔下:“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是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的那杯酒。 是白居易笔下:“小酌酒巡销永夜,大开口笑送残年。”是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放放鞭炮,迎新辞旧的那杯酒。
五 有朋友反驳我。
说最好的酒应该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垆。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位朋友很认真,也很倔强。说:“你想啊,窗外飘着簌簌的小雪,酒也暖了,火也旺了,多么美妙的一天。这杯酒,喝一生都不会醉。”
我不知道咋辩驳他,想了想,说了句:“这酒,你和金莲喝的吧!” 大雅文章拼命酒,坎坷人生断肠诗。 费了半天劲,就是为了让你过年别喝醉,容易嘛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