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三国中,作为枭雄的曹操,可能是最多疑的了,有时候甚至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在开始逃亡中,错杀了收留他的父亲友人一家,就是因为他太过风声鹤唳,以为人家要去报官抓他。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对于曹操来说却不是这样的,哪怕是到了快要死的时候,他还是处处小心,不单是做好大权交接的工作,而且还为自己的身后事做了安排。 暮年的曹操,感觉到自己快不行了,于是颁布了类似遗书的《终令》。在该遗书中,曹操指明了自己想要安葬的地方,像圣贤一样在贫瘠之处,以自己仰慕的英雄西门豹为邻居。而且在遗书中,曹操还说明了葬礼要从简,不要金银财宝陪葬,甚至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被盗,他要求自己的儿子曹丕为其设置72座墓地。 于是到今天为止,无论是盗墓贼还是考古学家,都没办法知道曹操真实墓地的所在,毕竟曹操这72座墓地,是在同时出殡的。那么曹操死后设置72座墓地,是为了秀自己的智商,和后人玩“躲猫猫”,让后人去猜测嘛? 其实曹操死后还不安心,设置这么多的墓地,是因为他内心之中有一个阴影。 西汉的梁王墓群里的每一个墓地都是一座宝藏,毕竟皇室的陪葬品那是不少的,而据史学家考证,曹操的手下应该是第一批进入其中的盗墓贼。对于乱世之中的曹操而言,墓地中的金银财宝是保证自己资金实力的来源,所以他动用了军队去盗取墓地中的财宝。 在目睹了诸多墓地被盗之后,墓地的狼狈情况,暮年的曹操害怕自己也将在死后被如此对待,于是他选择了和后人斗智斗勇。曹操知道自己管得住今生,管不住来世,为了不让自己的墓地被盗墓贼糟蹋,他选择了设置72座墓地,来和后人进行最后的较量。 事实证明,至今为止曹操依旧是胜利者,毕竟直到今天,曹操的墓地在哪里还是一个迷。当然说得比较多的有三个地方:一是说在西门豹祠的一侧,可这个西门豹祠建得比曹操的墓地还晚。二是说在漳河河底,但这不过是民间的传说,没有历史依据。三是说在漳河河边的一座疑墓,可经考古学家深入了解,发现这不过是一座假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