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毕加索的由始至终

 Bob_Dylan 2017-01-30

友情连载 /  怪力少女Caro



记得在小的时候,刚开始学画画,老师让我们去书店选一本大师的书,准备让我们在课上临摹。我选了毕加索,当时是被它的封面吸引了,是毕加索的《镜中的女人》,鲜艳的色块被分割的几何形体让我想要去接近它,现在我长大了,来到了毕加索生活的地方巴黎,是种幸运也是一种缘分。

前几天我去了毕加索博物馆, 看见了很多的画与雕塑,说实话大部分我都没看懂,回家后详细地了解了一下毕加索的平生,才发现了它们背后的深意。


PICASSO

童年

毕加索生于1881年,西班牙的马拉加。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严厉的美术老师,从小就让毕加索接受很严格的美术训练,但是巨大的压力让他想背叛这种状态,毕加索说过他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有在小时候真正的画过儿童画,那种自由地,开心地画自己的所想。



七岁的毕加索与妹妹LOLA的合影




石膏作品


13岁的毕加索对体肌,光影的训练到了非常精准的程度,他已经把美术学院的基本课程全部的学完了,这时候他的父亲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教他的了,于是在毕加索13到14岁之间,父亲把所有的画具交给他,然后说:我一生想做画家,但是我不画画了,因为我画不过这个儿子。



14岁的毕加索

14岁之后,毕加索来到了巴塞罗那,这是个西班牙最大的城市,当时被称为小巴黎。巴塞罗那艺术学院也是最出名的,那时的入学考试是一个月的时间,用这一个月去画石膏像,静物等考试科目,然后交给学校进行审核。14岁的毕加索用一天的时间把所有的科目考完,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巴塞罗那艺术学院。




父亲(1896)

15岁的毕加索画了父亲与母亲的画像,画面中的父亲显得很规矩死板,让人感觉是个有点刻板而不开心的人。


SKTCHES



母亲(1896)


而母亲对于毕加索而言是另外一个角色。画中满满体现了母亲对于孩子呵护的生命力,母亲对毕加索的影响远大于父亲,他不喜欢父亲的学院派,而毕加索的姓也是后来改的,随了母亲。


当时的毕加索已经成为了巴塞罗那前卫艺术青年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分子,在当地,有一个咖啡馆叫做4CATS,这是由几个留法学生创立的,完全承袭了巴黎蒙马特黑猫咖啡馆的风格。



毕加索为4CATS设计的餐单插图



《科学与慈悲》1897


画中把脉的是毕加索的父亲,而病人则是毕加索的阿姨。16岁的毕加索开始思索怎么去表达一幅画,他用医生去治病来表现科学与慈悲。



16岁自画像


17岁的毕加索得了猩红热,身体很虚弱,他去霍尔塔养病。身体慢慢恢复以后,他又回到了巴塞罗那,这时候的他已经毕业了,每天都混在4CATS咖啡屋,画各种人来人往的人,流浪汉,生意人,妓女等等。


picasso

巴黎


1900年,18岁的毕加索终于说服了父亲让他去巴黎,共同前往的还有他好友葛沙奇马斯。此时毕加索进入了全新的一个阶段。受到罗特列克的影响,毕加索开始以妓女为题材来创作。



WAITING (1901)



WOMAN IN A PLUMMED HAT (1901)



BLUE

蓝色时期




葛沙奇马斯之死


1901年2月,他的好友葛沙奇马斯的死亡象征着毕卡索的青春之死,让他开始进入到一个深沉而忧郁的蓝色时期。他开始用大面积的蓝色去渲染画面,几乎不带其他太多的色彩,不断重复蓝色,蓝色变成他1901到1904这一时期,也就是他23岁前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个蓝色也不单单是色彩上的蓝,而是代表了一种忧伤的情调。



JAMIE SABARTéS



自画像




海滨穷人(1903)



1903



等人的妓女(1902)



CELESTINA(1904)


CELESTINA是西班牙小说里一个人物的名称,是一个妓院的老鸨,小说里的她是很不堪的,喜欢毒打少女,毕加索想去画这一个角色。但一般人又无法表达出,于是毕加索就去真正的妓院找了一个人叫Carlotta Valdivia为模特,画着画着毕加索却开始觉得,那个小说里描述的不堪的妓女也是一个生命,她也有自己成长的过程,他没有能力去责备这个女人。所以毕加索用冷冷蓝色时期的色调去表达,表达出一张甚至有些庄严的脸。让人想知道这个画的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为什么一只眼睛会瞎掉呢,她在年轻的时候遭遇过了什么。



ROSE

粉色时期


这个时期,毕加索认识了他的初恋费尔南Fernande,爱情的喜悦让毕加索的画面加入了很多粉色的元素。虽然他仍然在画街边卖艺人,主题并没有改变,但是色彩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Fernande



Acrobat on a Ball(1905)


Family of Saltimanques (1905)






CUIBISME

立体派

毕加索觉得塞尚是20世纪所有艺术家的父亲,塞尚在晚年做了很多关于视觉切割的研究,在1906年塞尚去世之后,他继承了塞尚画面分割视觉革命从而发展出了立体派。他开始研究塞尚简化的规则,塞尚认为,人世间所有复杂的造型都可以归纳成,三角形、圆、方这几种几何形。他认为几何形是最基本的元素,这种理论影响了毕加索,他开始将这种理论运用到自己观察事物的方面上去。



手稿


亚维农的姑娘


CUBISME的字根是CUBE,有冰糖的意思,也有水晶块状结构的意思,毕加索开始用切割如同水晶的块面去组合画面,于是称它为CUBISME,现在被翻译成立体派。



同一时期,巴黎铁塔的建成,也意味着钢铁文明构成的美学已经来临。钢铁与钢铁之间的分割刚好与毕加索画里几何分割相对应。



塞尚有一个理论叫PASSAGE, 意思就是经过。视觉在经过一条线时,眼睛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一个线上,视觉是不断被打断的,所以要不断地调整视觉。于是毕加索尝试用这种理念去观察,开始把人体重新肢解开来,看看它最后能够变成什么。



1908



Glass of Abisnthe(1911)


毕加索的立体派影响了全世界,马列维奇CONSTRUCTIVISM构成主义、康定斯基抽象主义、1914年意大利的未来主义以及1916年瑞士的达达主义等等。


女人

Olga

1917年之后,毕加索却重新回归到了古典时期。或许10年的立体派实验,让他不想重复自己,也或许是因为1917年他恋爱了,是个跳芭蕾舞的女人Olga.



Olga


对于当时的毕加索来说,Olga就是他的女神,在画面里,毕加索把她诠释的很完美很惊艳。第二年,Olga变成为了他的妻子。



Sleeping(1919)



(1920)


沉浸在爱情的喜悦中,毕加索当时的画很稳定,画中的人物很圆润丰满,自由的状态表达了当时毕加索对爱情的憧憬与幸福之感。



Marie Therese

1925年,与Olga恋爱7年后,发生了问题,矛盾的加剧让两人陷入无止境的争吵,而Olga女神的形象也在毕加索心里彻底的破碎。直到他遇到了玛利葛雷沙Marie-Therese,他内心有一种对于性的渴望爆发,让他的画风彻底的改变。



The kiss(1925)


画面是一男一女在拥抱,挤压变形的男女,表现了强烈的肉欲感,玛利葛雷沙给他带来了Olga无法给他的感觉。但毕加索因为是天主教,他无法离婚,只能长期与Olga争吵冷战,直到1935年才与Olga分居,对于双方来说这是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




Marie-Therese



Dora Maar

1936年,毕加索又结识了Dora Maar.


Dora maar


The yellow shirt(1939)


Froncoise

63岁,毕加索爱上了Froncoise,但是后来Froncoise背叛了他。


Froncoise(1946)



Jacqueline


73岁的毕加索爱上了最后一任妻子Jacqueline,Jacqueline是一个摄影师。


Jacqueline with flowers(1954)



晚年


这是毕加索90岁时画的最后一张自画像,画面中的老人垂垂老矣,但又强烈地表达出固执的顽强感。



毕加索博物馆

PICASSO NATIONAL MUSEUM

5 rue de Thorigny, 75003 paris













毕加索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是20世纪艺术界的代表,而他的经历也改变了他的一生,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你能多了解他一些。



友情转载自






轻松阅读    |   视觉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