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招敏 不知不觉间,爱上王崧舟,爱上“新经典”,理由有三。 一、王崧舟的“轻松”。王老师在讲座中提及“中国文化是语文的根”时,谈到了中国人名与字的关系。我猜,王老师是不是名崧舟字轻松呢?听他的课,感觉时间悄然流逝,丝毫不觉疲倦。他的轻松在于他的笑,那种发自内心,随意挥洒的笑声,快乐地感染着我们。印象中有这种“轻松”的人,只有周华健,在他于《同一首歌》的舞台上演唱《朋友》的时候。 二、王崧舟的“优雅”,我听说过王老师是“诗意语文”派的创立者,可是由于孤陋寡闻,至今未听过王老师的公开课。不过,今天在“新经典”,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王老师的诗意,或者说是“优雅”。李振村主编倡导“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而他邀来的王老师是绝佳的代言人:他用“雅言”讲“经典”,让我们感受《语文意识烛照下的语文教学之道》,于文本的经典之中感悟中华文化的优雅与精彩。 三、王崧舟的“经典”。我很认真做笔记,记下了很多王老师的经典语言。“新经典是语言文字优美的典范”,“表情是灵魂的语言”,“经典往往是沉睡的,需要我们去唤醒。”他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两个小时的语言,或长短串用,或妙手点化,或抑扬顿挫,或春风化雨,如散文诗,在我们心里轻撒“经典”的种子。 近看王崧舟,聆听新经典,感受中华传统的脉搏,而身上——炎黄血脉静静流淌。 允许评论 允许转载 阅读权限: 公开
标签:
暂无标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