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针 分直刺、斜刺和横刺

 o简我o 2017-01-30
直刺、斜刺和横刺,是为了适应穴位所属经络的范围,及穴位所在的部位。如阳经的穴位,多在筋骨之间,一般的都用斜刺的角度,这样就不致刺在筋骨上边。如阴经的穴位,多在肢体内侧,肌肉较多发病,且属平面,多用直刺。按阴阳论点来说,阳在外,用斜刺,不至伤于阴; 阴在内,用直刺,可以直抵阴处,而不伤于阳。


所谓横刺,也就是沿皮刺,多用于头面等 处。头面部肌肉薄,离骨近,且诸阳会于头面,因而要采用横刺法。

左右捻转补泻法,除主要根据经络循行作捻转的迎随外,还必须配合上下提插法。如补法转针180度时,就应微向下插针,一般可继续行手法九次。如果行手法不到九次,针已深入所应刺入的阴度时,可用左右捻转向上提针,然后行捻转手法。

行泻法时,捻转180度后,向上微提针,可继续作六次。如果尚未做到六次,针已进到皮下适当于天部时,可作左右捻转法,向下插针。本手法的提插,为补助法,采用平补平泻的速度。

不论男性,或是女性,在经络循行方面是一致的。因此补泻迎随也是一致的。所以对于呼吸补泻、经络迎随补泻,九阳六阴补泻和提插补泻等 法,都 不需分男女的。

如果用左右捻转补泻法,就需分别男女。按左右捻转,是根据阳从左升,阴从可降的论点,而男性为阳(以左侧为例),按着左转行阳为补;女性为阴,右转行阴为补。其论点仍是“随而济之”,为之补。

男性右转行阴为泻,女性则左转行阳为泻,以上举左侧阳经为例,其他经络可以按照左右捻转补泻法类推。

古人对于阴阳论点,以九为初阳数,也为少阳数,九九行八十一数为老阳数。以六为初阴数,也为少阴数,六六行三十六数为老阴数。这是古人的定法。九九行八十一数为补法,六六行三十六数为泻法。例如,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右手持针着穴,左手中指和食指夹信针,按在穴位上下两侧。行补法时,在针上边的指(不论中指或食指)重压,在下边的指轻压,右手人大捻针柄作三退一进,同时左手上边的压指,作九次的重按为九阳数,九九行八十一数为补法。行泻法时,上边的手指放轻,下边的手指重按六次为六阴数,六六行三十六数,同时右手持针搓捻,作三进一退的配合动作。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所以行补法要重按针上的边手指,取“随而济之”之意。行泻法要重按针下边的手指,迎着经的来,取“迎而夺之”之意。

行九九八十一数,针下仍沉虚时,还可继续再行八十一数。如果还未行够 八十一数,针下已觉实时,就可停止补法,因为已经达到“虚则实之”的目的。

行六六三十六数,针下仍觉实时,可再行三十六数。如果没有行到三十六数,针下就已觉着虚,就可停止泻法,因为已经达到“实则泻之”的目的。


八字针法提出了阴阳补泻的观点,从而确立了八大针灸补泻手法体系,弥补了针灸临床治疗学的不足。纠正了治疗偏瘫不分阴阳局限性乱行针刺补泻的错误手法。临床采用八字针法,偏瘫三三九针法,十二神针,阴阳补泻手法治疗半年以内的偏瘫患者,七天大见成效,甚至有一针能动之妙的结果。为针灸治疗偏瘫创造了奇迹。

张文义教授在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时,否定了现代医学的固定模式,采用了激活康复“1+7”治疗方案。当生命体征稳定之后的5日内,使用八字针法、偏瘫三三九针法、十二神针,每日1次,连针5日,激活失去功能的神经细胞,让肢体的肌力由0级恢复到4级或5级,然后再让病人自行锻炼,这就叫做“1”。而后使用对症的特效药物、恰当的饮食、适当的体力煅炼、电兴奋调节疗法、偏瘫复原酊外涂按摩疗法、药线植入疗法、穴位注射疗法等7种方法进行康复,此即“7”。采用激活康复“1+7”治疗方案治疗中风偏瘫,具有一针能动之妙,是西医无法比拟的。弥补了针灸临床治疗学的不足,填补了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空白,纠正了长期以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手法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