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的蜗居城中,偶尔回到乡下,总忍不住跑到水桥边,驻足停留。故乡的水桥,有太多的童年回忆,让人留恋。 水桥不是桥,是江南地区特有的,家家户户在宅沟沿河边搭起,方便在河边洗衣、打水等劳作用的站台板。家乡的水桥,多是用青石板铺成,在河沟沿上,先是一到两个台阶,再往下就是一大块方方正正的青石板,由四根木桩支着,牢牢地横在水面上。 记忆中的童年,那些还没有自来水的日子里,家家的灌洗都是在水桥上发生的。天亮的时候,母亲会端来面盆,搬来矮凳,坐在水桥上,就着河水洗衣服;中午的时候,奶奶会提着篮子,弓着身子,在水桥边淘米洗菜;晚饭过后,父亲会候着暑气消退,趁着月色,拿起提桶在水桥上,挽起一桶桶的河水,去浇灌院子里那一畦菜地……那时候的河水是那么的清,芦青茭白,游鱼其间。
而我童年中的夏天,也多是在这水桥板上度过的。 清晨,我来到水桥边,持着自制的芦苇钓竿,串上蚯蚓鱼饵,在水草芦丛间,钓起一个个浮水换气的小龙虾。那个辰光的龙虾是最容易得手的,只要眼睛够尖,在绿绿的水草下感到一丝的蠕动,或是发现有一根触须,耐着性子慢慢将蚓饵靠近,很快就有一双大螯,死死地钳住饵竿了。慢慢地将之拖回,提起,放入提桶,心中的石头落地,一只大虾就这样钓上来了……一直待到母亲唤我吃早饭,方才停手,提起足足半提桶的小龙虾,心满意足地回去了。那时候,每天早上的钓虾,是我必做的功课,也是我一天最大的乐趣,而每日里香喷喷的红烧小龙虾,也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美食。偶尔,有邻家年幼的弟弟会跑来观看,惹得隔壁的好婆用乡音大嚷:“囝囝,奥蹲勒(别呆在)水桥边,当心跌沟里,快转来……” 白天的时候,在家里做暑假作业,或者练琴,每过一小时,我都会跑到水桥边,把盛着饭饵,压着砖石,沉在水桥底下的竹篮起出来。起篮的时候,是最期待的时刻,满满的都是对收获的祈望。篮子里往往多是寸把长的猫鱼,也有一两只小龙虾,这些是拌在谷糠里,给家里的鸡喂食用的。遇到没有收成,也不气馁,继续将竹篮沉下水,期望下一把的收获。有时候也会挽起袖子,趴下身子,沿着水桥板壁,或者水桥下的木桩,伸手一摸——一把的田螺攥在手里,回头用榔头敲碎了,这是母鸡们最爱的美味。 每天的黄昏,我都会跑到水桥边玩耍。我喜欢捧着小说书,在水桥边阅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那一刻,除了蝉鸣,一切都是安静的;我也喜欢拎着盆操(捕鱼的网兜),站在水桥上,去兜那一旁桃树枝条上,沉甸甸地垂挂水中央的桃子,兜下桃子的那一刻,整个世界是充实的;我更喜欢趴在水桥边,看着水里的鱼虾,悠然自得,追逐嬉戏,就这样一直呆到太阳落山,那一刻,时间是静止的……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于我,外婆桥也许就是这故乡的水桥。这桃红柳绿的桥岸,这青苔沿布的桥阶,这平实古朴的桥板……恍惚间,我又来到了童年的水桥边,小虾轻轻地退下水草,田鸡噗通跳下荷叶,妈妈在对岸的田里回过头,擦了把汗冲着我在笑…… 您还可以看到这些关于崇明的资讯 交一个工作生活的帮手,开一扇了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条喜欢小岛的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