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中医微博集之104

 淄水渔夫 2017-01-31

 

大便一定要保持通畅,特别是中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患者,由于阳明不降,体内代谢出来的浊毒长期堆滞于体内,即是大病之源。再者,不少中年女性容易长黄褐斑,虽属阳气不宣通而阴浊凝滞,亦由阳明不降所致。平时我们喜欢大吃大喝,吃了也要能及时排出去才好,否则,各种疾病即生于此。

 

有一肿瘤患者要求,能不能加点补药?我说,您暂时身体不虚,要通阳降浊才好,邪气排出去,正气就能来复。若只顾着用补,一则可能补不进去,二则越补反会越虚。推之,不少人喜补而恶泻,每天吃着大鱼大肉,却不重视排浊。及时排泄浊毒非常重要,浊去则正安,正安则五脏六腑和谐,这才是最高明的补法。

 

有人担心,只有用补才能让身体变好,泻浊会让人变虚。这个观点我不赞成。我自己有体会,若哪次饮酒过多,第二天爽爽地拉一次大便,顿时觉得周身舒畅,说不出的轻快。其实,我们每天的大便与小便就是泻浊,浊毒排出,则正气来复。若浊毒郁滞于体内,或成脘腹不适、或上攻头面成高血压、中风,其患不小。

 

中国不少单位都为员工安排了每年或两年一次的免费体检,认为是福利。常规体检的目的固然是希望能让人更健康,若有大病也便于早发现,早治疗。但我发现,常规体检也会让本来无病之人因为某个指标的异常而忧愁焦虑,反而导致健康水平下降。更有人因为早发现癌症,却被早早吓死了。无病体检,到底值不值?

 

我在奥地利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却从未听说当地有某单位给员工每年一度做免费体检。这是否也说明了我国员工的健康待遇更高?有病了,去检查一下无可厚非,无病之人却去抽血照X光,难道不是瞎折腾?是否有病,自己感觉地到,无病体检,虽然不花钱,抽血却伤正气,或者,其中也许有经济效益的因素吧。

 

长途旅行时往往会有时差,黑白颠倒,导致人身心疲惫。就我自己的体会,乘坐飞机有时差时最好不要看书。一则久思伤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不足则人更易累;二则久视伤肝,肝为罢极之本,过度读书最耗肝血。最好是闭目静坐,少思少想,努力使自己昏昏睡觉,即使睡不着也闭着眼睛,目瞑可以养血。

 

适当“坐月子”有利于产妇的健康,但勿过度。广西某地的规矩:产妇一个月内不准出门,也不准见外人,即使有朋友来看望,也只能把礼物放在门口,而不准进门。产后血虚,肝血不足则阳气升浮,最易出现抑郁。若能与朋友相聚聊天,有利于预防产后抑郁。再者,若久关窗户,室内热浊闭滞,亦不利于清气宣通。

 

睡觉时头部应该朝哪个方向?前人有不同的观点,其一头当向东,认为东方属木,其气生生不息;其二春夏向东,秋冬向西,认为春夏阳升于东,秋冬阳降于西;其三根据四时变化,春向东,夏向南,秋向西,冬向北,以顺应四时旺气;其四当安其常,勿变换方向,反致不安。我自己的体会,向南或向北时更易入眠。

 

有研究发现,摆弄花草有助于长寿。园艺劳动能保护心血管,锻炼肌肉柔韧性。1小时的园艺劳动相当于散步8千米。从中医来分析,一则在户外劳动,接触花草,让人心情舒畅;二则踩在土地上,比较能接地气;三则适当劳动,动能生阳。我观察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不少人喜欢在自家院子里摆弄花草,且乐此不疲。

 

 

老人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所有这些感观的享受若过度则会损害人的健康。由此说,养生不在享受声色、富贵等外在的东西,而只能是顺应自然,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之道中寻找幸福并长寿的根蒂。《内经》也有类似的观点,认为养生之道在于“恬淡虚无”、“志闲而少欲”。

 

人生有两件大事,一则吃饭,一则睡觉,这是延续生命、保证健康的基本要素。吃饭得地气,地气足则后天之本得养;睡觉养阳气,阳气旺则精神自然安和。若能吃好饭、睡好觉,即使身体有所不适,亦渐可缓解;反之,若吃不好,睡不安,则体质必然渐差。养生不是昂贵的事情,只需在吃饭与睡觉上下好功夫即是。

 

我观察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一则稚阴稚阳。其阴阳皆弱小,感邪则易致阴阳失调;二则脏腑不固。五脏六腑正气卫外不足,外邪易于内陷脏腑;三则肠胃易滞,脾阳易损。俗话说“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肠胃运化功能尚弱,不耐过饱;四则精气不足,髓弱思睡。精气者,阳气归根之谓也,故需多睡以固摄阳根。

 

有人喜欢锻炼出肌肉块,认为健美。从中医来看,气血健旺,则人的肌肉亦满壮。年轻时人的气血偏旺,阳气外浮,长期劳动或锻炼之后,可以使肌肉健壮。而中年之后,气血偏衰,阳气亦内敛,此时若执意于弄出肌肉块来,是乱耗气血、妄浮阳气,虽然看上去健美,但其内在的气血已虚,阳气不固,反不利于健康。

 

我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而养生,年轻时气血健旺,适当锻炼肌肉未尝不可,但中年之后气血渐弱,不能再执着地整出一身肌肉块来。有人说,外国人锻炼出一身健美的肌肉,也没有见他们体质变虚。其实,我在奥地利临床曾见有年轻人肌肉满壮的,但诊其脉却虚弱而软,这是阳气浮于外而虚于内的表现,并不属于健康。

 

有人问,到底要不要锻炼肌肉呢?脾主四肢,主肌肉,适当活动四肢可以健运脾阳,有利于气血生发。但若过度锻炼,则会导致阳气消耗,虽然外见气血健旺,肌肉满壮,但其内阳气却已渐虚。试看老年人有几个是一身横肉的,反多见瘦弱无力。老年人气血已虚,不可过度锻炼,否则,耗气伤阳,反不利于健康。

 

人赖阳气而存活,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每个人都不可过度消耗阳气,阳气一虚,百病众生,寿亦难长。平时人体的阳气要收敛到肾水里,这是阳根,是健康与长寿的保证。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睡觉?睡觉即是敛阳,是阳气归根。为什么历史上不少武术大师难以长寿,其根本原因是争胜斗狠时过度地耗伐了阳根。

 

有的人一直都瘦弱无力,肌肉也少,运动成绩从来不好,但能至高寿;有的人体壮如牛,肌肉满壮,体育比赛总是冠军,中年后却一身是病,体质极差。为什么呢?阳气释放的程度影响着人的寿命。阳气外浮,虽然健壮,但内阳已虚;阳气内敛,虽然枯瘦,但阳气归根。由此说,我们当追求长寿,则不是一时的健康。

 

有人问,到底还要不要锻炼身体?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活动肢体,可以让机体阳气流通,体内长期凝滞的阴浊水饮血瘀等病理产物可以因阳气流通而排出体外。但过度锻炼却会耗阳。何为过度?若锻炼后精神萎靡,食欲下降,面色青暗,手足变冷,容易感冒,甚至很长时间都恢复不过来,这就是过度了。

 

养生,养的是体内敛藏的阳气,而不是外面的肌肉筋骨。因此,养生要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些类似,强调内修己心,慧自心生。所以,老子有“致虚极,守静笃”;儒家有“定静安虑得”,都要求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保持内心平静。这种状态即可让阳气归根,归根越深,身体越健康。

 

 

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指出:行走是人类最好的补药。国外报道,一周步行3小时以上可降低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60岁以上的人若能每周步行3次,每次45分钟以上,可预防老年痴呆,还能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并对2型糖尿病有50%的疗效。步行强度不大,可促使阳气升发,并宣通阳气,有益于健康。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下肢有足三阴、足三阳共六条经脉,各自与肝、肾、脾、膀胱、胆、胃相联系。若能经常健步行走,可刺激足部的六条经脉,使与六条经相联系的六个脏腑气血健旺,阴阳调和,保持活力,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效果。国外有专家提出行走健身的要求是:迈大步,速度快,双臂摆动,抬头挺胸。

 

跑步固然有利于健康,但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平时极少运动的人来说,行走更好。一方面,行走比慢跑更安全。跑步锻炼时,膝关节及肌腱等部位容易受伤;若脏腑功能不旺,且气血偏弱,突然剧烈运动会使身体产生不适。另一方面,行走的强度低于跑步,行走既可达到通畅阳气的效果,又不会过度消耗阳气。

 

有研究表明:中国的肥胖人群由北向南呈逐步收紧分布,北方胖子偏多,南方胖子较少,东北地区更是胖子的重灾区。我们观察世界各国的人群平均高度,往往越接近赤道人越矮,越向北人越高。分析其原因,晒太阳多则机体阳气向外宣通,阴浊易于排出,人易偏瘦而少胖;少晒太阳则阳气内敛,人易偏高而多胖。

 

有人认为:中国人的肥胖多是苹果形,脂肪堆积在腰部,内脏周围脂肪多,易患各种慢性病;西方人的肥胖为梨形,脂肪堆积在大腿和臀部,患慢性病几率低。从中医来看,苹果形肥胖是脾阳虚,湿浊积滞于中焦;而梨形肥胖是肾阳虚,湿浊积滞于下焦。不管是脾阳还是肾阳虚,皆属阳不气化,且都易导致慢性病症。

 

肥胖与健壮不是一回事。肥胖多源自阳虚,阳虚则气化不利,导致饮食精微积聚于体内,滞则为痰浊水饮,积于皮下即是肥胖。由此说,十个胖子九个虚,且多属阳虚。脾主四肢主肌肉,脾阳充足则四肢肌肉发达,由此而为健壮。北方人较南方人往往健壮些,其原因与气候、饮食相关,根本原因是北方人脾阳更旺些。

 

大城市的人更多见肥胖,有人认为,除与大城市的生活水平、饮食习惯有关外,大城市较快的生活节奏与高强度的工作亦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从中医来看,压力大则肝气易于郁结,肝郁则克脾,脾虚则运化升清功能下降。若过饮过食,更兼脾虚,则易产生痰湿水饮,积滞于皮下即是肥胖。所以说,减肥先需缓解压力。

 

一个人若脾胃功能健旺,则饮食可以得到充足运化,清者升,浊者降,自然不会形成肥胖。减肥的关键不在少食挨饿,而在健运脾胃。脾阳旺则水湿痰饮皆被气化,胃气足则代谢产物能随时排出。如何健运脾胃呢?除服汤药外,还可艾灸太白穴,针刺中脘、天枢、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诸穴,配合运动,效果更好。

 

为什么中国肥胖地图上北方超重率多于南方,一则纬度越高的地区,天气越冷,阳光少,人们运动少,代谢慢,代谢产物易于堆积;南方天气热,机体阳气宣通,代谢快,代谢产生的湿浊易于排出。二则北方人多食油腻,易增痰湿;而南方人多偏清淡饮食。当然,南方人也有肥胖,应该与遗传、压力及生活习惯有关。

 

国内不少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带,老人阳气不足,平时易怕冷,因此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也怕冷,于是给孩子穿得很厚。岂不知孩子阳气升发,需得些风气才好。若捂以厚衣,阳气不能宣散,初则汗出内热,久则阳根不固,真气暗泄。有些孩子稍吹风就感冒,或一入幼儿园就感冒,其原因当与此有相关性。

 

 

有研究人员在广州地铁中经常被乘客触碰的扶手、座椅、售票机、自动扶梯等处取样检查发现,60.31%的取样点含有耐药的葡萄球菌,其中8个含超级细菌,超级细菌很难被抗生素杀灭,且易致人死亡。从中医来看,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若邪气入侵,必属正虚。由于抗生素滥用等问题,正气易损,正虚则邪气反盛。

 

最近产生“夜跑族”,是想锻炼但白天没有时间的一类人,他们选择夜晚跑步。据称夜跑好处多多:晚上氧气多、空气湿润,更适合跑步;夜跑可缓解工作压力,从而放松身心;比较晨跑,晚跑能减少血管栓塞的危险性;夜跑后稍有疲劳感,热水泡泡脚后更容易获得香甜的睡眠。但从中医来看,暮而收拒,无扰筋骨。

 

天地之间阳气在不断地运动着,其运动方式以升浮降沉为主。人的阳气与天地阳气相应,亦有升浮降沉的变化规律。每年的春夏秋冬即对应于每天的晨午夕夜,前贤明言:夜半为冬,人气入藏。意思是说,一日之有夜半,犹如一年之有冬季。由此说,《内经》中关于四时的养生原则亦完全可用于指导每日的养生。

 

我们都知道适当运动有益于健康,但不少人苦于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才有时间锻炼。有人问,晚上去跑步好不好?从中医来看,跑步可升发阳气,固然对健康有益,但跑步时间若能符合天地规律,则更有益于健康。晚上阳气收敛,人气亦收敛,因此不建议大运动量跑步。晚饭后散步却是极好的,以后背微汗出为度。

 

在奥地利我发现,当地的孩子多是父母自己带,极少有老人帮带的。当地的孩子穿得并不多,这与国内由老人带孩子完全不同。因为老人怕冷,就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也怕冷,于是拼命给孩子加衣服。俗话说:小儿若要安,三分饥与寒。小儿属木性而好动,动则升阳,升阳则易汗出,若过度穿衣保暖,反碍滞阳气升发。

 

不少老年人喜欢天不亮就出门晨练,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此时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天地之间阳气未动,阴气弥漫,人亦当静养不动,等太阳出来了再开始运动,这才是真正地顺应自然。特别是冬天晨练,一定要忌早。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尚未通畅,若猝然感寒,最容易闭遏阳气,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发生。

 

有人问,冬天想锻炼,什么时间最为合适?冬天适当户外锻炼有好处,可以晒晒太阳,可以升发阳气,有助于气血流通。但户外锻炼当以上午9点到下午4点之间为适宜。在这个时间段里太阳已经升起来,温度略高,人气亦随太阳而升发,阳气宣通,适合运动。但忌出汗过多,既损阴津,又耗阳气,当以身体微热为度。

 

老年人冬天如何养生?原则是既要闭藏阳气,又要保持活力。一则要知冷知热,使体温恒定;二则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三则注意劳逸结合,既不要太劳累,也不要懒惰;四则,经常晒太阳;五则勿过食油腻粘滑食物,以清淡为好,吃七八分饱即可;六则常与家人及亲友交流,避免长时间独处。

 

常有人问我,什么运动最适合于养生?我认为是散步。散步适合于所有人群,小儿、老人、孕妇及病人都可以散步。生命离不开形与神,养形在于运动,养神则需静,动静结合就能达到形与神俱的最佳效果。散步属动,动能升阳;又远离喧嚣而清静,则能养神。因此说,散步远较近年来广为流行的广场舞更利于健康。

 

散步有利于健康。散步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形神兼养的锻炼方式。平时能走几步,就尽量不要坐车或乘电梯;散步不在于一次走多少公里,而在于坚持;散步以周身微汗出为佳,则正好阳气升发,而不必大汗淋漓,则反会耗伤阳气;散步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节奏慢下来,让我们可以更深入细致地欣赏生活,这即是养神。

 

 

因斯布鲁克每年冬天都会举办冰橇(BOB)国际比赛,我所住的酒店住上了俄罗斯、拉脱维亚、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的BOB国家队,我观察他们每天一大早冒着寒冷出去训练,甚是辛苦。每年比赛时我都会去现场看看,但从来没有看到中国队。我想,可能中国人都知道冬天阳气要闭藏,冬练三九不利于健康吧。

 

生完小孩一定要坐月子。分娩的过程会出很多血,血为气之母,血伤则气亦夺;胎儿得母体之精而孕育成形,一旦脱离母体,血肉联系被切断,等同于母体伤精。因此说,生孩子会让母体精、气、血三者皆受损伤,非坐月子不能调整过来。有人问,那外国人怎么不坐月子?岂不知不坐月子的人衰老地快,皮肤易生斑。

 

坐月子可以治疗一些宿病。分娩的过程虽然伤损精气血,但同时也有利于排出体内郁积的浊毒血瘀。分娩之后认真坐好月子,不但可以让气血尽快恢复过来,还可以祛瘀生新,使身体焕发出新的活力。岂不见不少人生完孩子后反而面色更红润、皮肤更细腻、精神与体力更充沛,还有的人牙齿变白,黄褐斑变淡等等。

 

国外有研究发现:秋季出生的人较春季出生的更长寿。分析认为,孕妇在冬季摄取营养不够完全,接触的阳光少,体内合成的维生素D也相对减少,这些因素会影响春季出生的婴儿的寿命。中医认为,阳气逢秋敛降,逢春则升发。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气向内则易于收藏,向外则易于耗散,耗的多了,寿命也就短了。

 

为了能正常怀孕,平时当如何保养子宫与卵巢呢?女子之所以能怀孕,除了精子生命力旺盛之外,还需要胞宫温暖,并且气血润泽。正如种粮食,土地要肥沃,还要湿润、温暖,寒冬里播下种子是不可能发芽的。当尽量温饮温食,不吃寒凉;平时要避免小腹受风寒侵袭,不要穿露脐装,下肢多保暖,尤其是来月经时。

 

四、情绪

 

 

我曾有体会,有时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突然受到惊吓时,手掌、足底、腋窝部及面部都会出汗,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出冷汗”;有时人吃了葱、姜、蒜、辣椒等食物时,面和颈部常出汗,甚至大汗淋漓。从中医来说体内阴气太重,而阳气不旺,以上这两类刺激因素会猝然导致营卫平衡失调,阳不制阴而阴液排出。

 

某肿瘤患者在接受汤药与针灸治疗,症状渐减。今日突然症状有反复,细问其因,竟然是与老公吵过架。生气最是伤人,轻则气滞,引起胁胁不适,或胃胀,或纳差;重则病情瞬间加重。大病康复,除了注意饮食、起居、运动之外,最需要的就是保持情绪舒畅。再者,情绪失控,心神不守,亦会做出后悔终生的事情。

 

我把近些年来创作的关于中医治疗肿瘤的文章编辑成一个册子,名为《董洪涛博士谈肿瘤》。我从中医的角度来谈肿瘤,得出如下结论:肿瘤并非绝症,肿瘤的康复关键在于病人自己。希望每位肿瘤患者能树立坚定的康复信心,重视养生保健,远离怨恨恼怒烦忧愁悲恐等负面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以助早日恢复。

 

日行一善,不但让别人快乐,亦可让自己开心。大病重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最需要保持一份快乐心,日行一善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行善,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心和;因为心和,所以五脏六腑和谐,百脉舒畅,可以加速康复。善不在大小,只在为他人着想。即使是写条宣传正能量的微博,也是一小善举。

 

当疾病来了的时候,快乐往往远离了我们。但越是生病,越需要快乐,因为快乐不仅能让我们忘记病苦的折磨,更可以促进疾病康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让自己快乐起来,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是健康还是生病。因为快乐,所以更享受生活,从而更健康。不少病人试图用钱去买回健康,岂不知快乐比钱更重要。

 

为什么总有一些被西医判了死刑的人,却奇迹般地继续生活下去?现代科学重视物质世界的研究,但生命绝非仅仅是物质,因此也绝不是所见即所得。想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会用豁达、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疾病。即使被西医诊断是绝症,若能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并配合正确的养生保健与治疗,绝症亦将变成小病。

 

有的人平时生活工作无忧无虑,自己认为健康无病,但因为某次机器检查,被认为有病,这算是有病还是没病呢?有的人周身不适,总认为自己有病,但机器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这人是有病还是没病呢?“病”字由“疒”与“丙”组成,疒为疾病的共性;丙属火,通于心,心主神,若心神不安肯定是有病。

 

“病”字有“丙”,推之,疾病与心神相关。心神安和则脏腑平衡,一旦心神不安,导致五脏六腑皆摇,必然生病。安和的社会往往疾病少,而紧张的社会则会疾病泛滥。当今疾病谱之所以增加,病人之所以增多,与心神不安当有联系。由此说,要想健康,先安自心,不惧于物,不忧于事,快乐安和,疾病自然不来。

 

日本身心医学专家池见酉次郎在《自我分析》一书中说:“如果大声反复地朗诵祈祷的文句和佛经等,可以将长久积郁于心而即刻就要爆发的怒火、怨气以及其他激烈的情绪和感情,以平静的方式散发出来,起到净化心灵的巨大作用。”若心平气和则五脏六腑皆归于和谐,由此说,这不失为一个极好的养生保健手段。

 

人的精神是有能量的,长期执着的精神能影响健康。比如,有人疑虑自己有癌症,忧心忡忡,多年之后真的能把癌症想出来;有的人则性格豁达开朗,即使发现有肿瘤亦不悲观忧虑,结果肿瘤反而不治而愈了。由此说,为了健康,我们要放下思想负担,多些快乐,既可让自己健康,又能提高生活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钟南山院士通过观察机体的激素水平发现:国内目前高收入群体常常是老得快。跟美国不一样,他们是收入高的往往活得长。——我分析其原因,此或与精神紧张有关。国人重视创业,创业需要奋斗,免不了精神紧张,易出现怨恨恼怒烦等情绪。若人体长期处于这种负面情绪之中,会导致五脏失衡,其健康必然受损。

 

在奥地利十年来我一直住在同一家宾馆,该宾馆亦接待游客。我发现来度假的都是外国人,一般呆一个周至一个月,有的甚至年年来,他们说喜欢这里的风景;但从来没有来度假的中国人,中国游客倒是常有,总是半夜来早晨走。度假是放松,是享受,但旅游却很紧张。为了健康,我们当多些度假,让身心完全放松。

 

儒家主张“定静安虑得”,以心定为根,心静为本,此为内求己心的高明法门,不但可指导治学,亦可用于养生治病。朱子讲“居敬持志,循序致精”,亦是强调心敬为先,渐趋而至精微。我辈欲成就大医,治学之时不妨效法前贤,先正己心,然后求诸学问。其入愈深,则其气愈平,和平之极,必有助于医道感悟。

 

不少人因患大病而担忧不已,却忽视了生病的原因。一些慢性大病之所以发作,或长期过着错误的生活方式,或沉浸于负面的情绪心理,或处于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与其担忧疾病,何如内求自心,从此开始让饮食起居健康起来,远离怨恨恼怒烦忧愁悲恐等负面情绪,换一个舒心安静的工作,这样可以避免疾病发作。

 

若身体患病,大家想的都是如何治病的身,却忽视治心。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治身不治心,治标未治本。心主神,心神包括情绪与性格,好的心情是轻松、喜悦,不忧、不悲、不怒、不烦、不恼;好的性格是内心敞亮、宽容、悲悯、祝福、友善、感恩、奉献、热情、开朗、豁达。有好心情与好性格的人必然健康。

 

最近治疗一糖尿病患者,针灸后血糖下降,且已稳定。今日再诊时告知,因与前妻吵架数次,血糖又升高,且胃脘胀满不适。生气则肝郁,进而导致五脏六腑、左右上下气机升降皆滞塞不行;再者,木郁化火,烈焰飞腾,为患最大。故病人欲求康复,先需忌怒。怒气一发,轻则病情恶化,重则伤损脏腑而陷入不治。

 

一个人若能心境淡泊,则往往生活简朴,这样的人对名利的欲望也少,其肾水中所藏的相火不会妄动而上浮,心神不被浮火所扰,自然清爽怡然;一个人若能时时静心怡情,则心火不会扰动精宫,肾精不泄,元气充足,则精力旺盛,能专注其志向,成就其人生。由此可解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