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测血糖的常见误区

 昵称35877444 2017-01-31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一环,糖尿病患者必须掌握血糖监测的相关内容。临床上还是有很多患者,由于对一些细节问题认识不够或陷入监测误区,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不可靠,有时甚至出现意外。血糖监测有哪些常见的误区呢?

测血糖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测空腹血糖前控制饮食。有些患者为了得到一个满意的检查结果,有意识地在检查前节食,这样测得的空腹血糖结果可能比较“理想”,但却不能代表日常状态下的真实血糖水平。因此,检查的前一天晚上应像平常一样进餐,并保持良好的睡眠。此外还要注意,次晨抽血化验前应避免剧烈运动、抽烟和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等)。

误区二:测空腹血糖前一晚停用口服降糖药物。如果检查空腹血糖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平常血糖的控制情况、观察用药效果的话,前一日晚上的降糖药还要照常服用,早上的药可在抽血后再服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睡眠不足,避免前一日进食过多,或测空腹血糖前情绪激动、过于剧烈的活动等,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糖升高。

误区三:空腹血糖只要是空腹的就行了,随便什么时间都行。空腹血糖是指在早晨6~7时空腹时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因为糖尿病患者测空腹血糖前,要保证从前一日晚餐后至次日清晨做检查时空腹8~12小时,所以检查时间最好在清晨6~7时,超过10时以后的“超空腹”状态也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可靠程度。

误区四:有些糖尿病患者像平时一样在家注射好胰岛素去医院检查空腹血糖。由于到医院抽血在时间上难以预料,如果不能在半小时内抽完血,势必延迟进餐时间,这样可能会发生低血糖。如果无法确定在医院抽空腹血的具体时间,不妨早晨在家正常治疗及进餐,然后去医院测餐后2小时血糖。这样不至于影响正常进餐及用药,不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误区五:停用药物后进行血糖检查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实际上,无论是化验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宜停药。化验空腹血糖时,前一天晚上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化验餐后2小时血糖时,餐前的药物(包括胰岛素)也应当照常应用。因为,化验的目的是了解病人在药物治疗情况下血糖的控制情况,所以,患者千万不要因为抽血化验血糖而擅自停药,这样得出的化验结果非但不能准确反映病情,反而会造成血糖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

误区六:空腹血糖高一定是前一天晚上降糖药物不足,需要加量。空腹高血糖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前一天晚上降糖药用量不足,也可能是由于药物过量,夜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苏木杰反应)所致。虽然都是空腹高,但两者的临床处理却截然不同。前一种情况需要增加降糖药用量,而后一种情况则需要减少降糖药用量。因此,对于空腹血糖高的患者,一定要加测夜间(凌晨)血糖,以明确究竟是何种原因引起的高血糖。如果贸然增加药量的话,很可能导致夜间低血糖加重,甚至会出现意外。

误区七:控制好空腹血糖就行了。事实上,一天当中的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部分。由于人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处于餐后的状态(指进餐4~6小时以内),故餐后血糖对全天总体血糖的贡献更大。研究证实,绝大多数糖尿病发病时往往是餐后血糖首先升高,而后才出现空腹血糖升高。与空腹高血糖相比,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危害更加严重。因此,仅仅监测空腹血糖是远远不够的。

误区八:餐后两小时血糖就是吃完饭两小时的血糖。抽血时间计算应该是从吃第一口饭算起2个小时,而不是从吃完饭的时间算起。同时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时要按平时的饮食习惯吃饭,餐前降糖药照常服用,有调查发现,有60%的患者检查前停用了降糖药,或计算检查时间不对,导致检测不能真实反映血糖控制情况。

误区九:只注意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不注意检查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反映的是采血当时的即刻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可反映最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两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受某些偶然因素(如饮食、睡眠、感冒发烧等)的影响较大,而后者不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患者最近3个月血糖控制的总体水平。

误区十:监测血糖采血时用碘酒消毒。消毒时不能用碘酒消毒,因为碘会与试纸上的测试剂产生化学反应,影响测试准确性。糖尿病患者自测血糖前应该用酒精给手指消毒,同时应在酒精干透以后再取血,以免酒精混入血液。

误区十一:监测跟着感觉走,觉得没症状就不需要监测血糖了。由于患者个体情况不同,自我感觉上也有差异,所以,很多时候,血糖高低与自我感觉并不完全一致,自我感觉的症状轻重不能够完全代表患者疾病的真实情况。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尽管血糖很高,但症状却不明显,如果仅凭感觉而不去进行有规律的监测的话,这种高血糖状态就很可能被忽略并失去有效控制,从而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