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安阳洹北商城发现铸铜制骨手工业作坊遗址

 RK588 2017-01-31


2015-2016年洹北商城手工业区发掘场景(局部)


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洹北商城进行为期15个月的考古发掘工作,安阳师范学院考古系老师及2013级本科生参加了2015年度的发掘工作。发掘区位于安阳市北关区漳北办事处韩王度村东部,国家体局运动总局滑翔学校飞机场北部。此区域在洹北商城宫城外侧,距北宫城墙约570米。大城北墙以南,距大城北墙约500米。

 

2007年,安阳队曾在此区域内进行大面积钻探,并认为可能有建筑遗存,但遗存的年代与性质不明确。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安阳队决定重启洹北商城的发掘,以期解决上述问题。

 

长期以来,与其他古代遗址一样,殷墟发掘也习惯于以附近的自然村落或标志性建筑物来定位发掘区,如小屯南地、苗圃北地、刘家庄北地等。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村落或扩张、或迁徙(如北辛庄、孝民屯等),如何给发掘区定位和命名就成为十分棘手的问题。洹北商城遗址发掘前,利用现有高分辨率卫星地图,以RTK测绘,在安阳工作站院内确立一个原点,把整个殷墟(包括洹北商城)分为四个象限(NE代表东北、NW代表西北、SE代表东南、SW代表西南),每个象限内再划分为1×1平方公里的方格,并以字母编号。每个方格内再划分为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探方一万个,编号为0000-9999。此次发掘位于第一象限内。

 

发掘之前,安阳队首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重新调查、钻探工作,并确定2007年钻探调查时所认为夯土建筑区南部作为发掘区。两个年度共发掘2547平方米,其中1497平方米发掘至生土层。



鼓风嘴


 

遗迹遗物

 

发掘区内晚期地层堆积十分一致,第①层厚约25~40厘米,为耕土层;第②层厚约30厘米,为明清时期地层;第③层厚约45厘米,属唐宋时期;第④A层厚约50厘米,④B层厚约25厘米,属战国时期;第⑤层厚约20~50厘米,主要分布于发掘区北部,可能是殷墟时期;第⑥层厚约30~50厘米,部分区域直接为④B层叠压,为洹北时期。洹北商城时期的遗迹主要开口于第④B、⑤、⑥层下。

 

洹北商城时期房基

 

5座。房基夯土内多搅拌有料礓石,且不纯净,含大量的碎陶片、炭屑等杂物,且夯土硬度不高。由于受发掘区限制,均未发掘完整,其范围与柱网结构不明。

 

道路

 

9条。其中包括明清时期道路2条,隋唐时期道路4条,洹北时期道路L7、L8、L9三条。但洹北时期道路规模都很小,路土堆积很薄,可能只是聚落内的临时道路或人类活动长期踩踏形成的。



片状磨石


 

灰沟

 

8个,G1-G6属战国时期;G7、G8为洹北时期。需要说明的是,G8在钻探与发掘清理前一阶段,都被误认为是夯土遗存。东西方向发掘区内长102米,宽12.2~16.4米,厚度为0.35~1.05米。如果是夯土建筑,可与洹北商城宫城内一、二号宫殿相比的规模,一定会发现柱础,夯土内夯窝清晰,夯层平整,基槽规整。但这些均未在此发现,经多方验证,并组织专家现场讨论,最终认定这里应是沟状沉积。沟口宽窄不一,沟内堆积分数层,厚度不均且不水平。沟底呈圜底状,两边低,中部深。

 

灰坑

 

361座(包括晚期灰坑15个,多为隋唐与战国时期遗迹),水井7眼。洹北时期的灰坑较多,坑内包含物多为陶罐、鬲、簋、盆、甑等陶器残片,在发掘区中北部灰坑中发现有大量的铸铜遗物如陶模、陶范、磨石、陶鼓风嘴、炉壁残块、铜渣,以及制骨遗物如骨器成品、半成品、骨料、废料、边角料等。另外,中北部有些灰坑底部,大量分布着不规模小凹坑,我们推测这些可能是制作陶范时的洗泥坑。7眼水井中的6眼集中分布在两个探方内,时代虽不同,如此密集的水井,显然超出了生活用水的需求,可能与手工业生产用水有关。



陶范


 

墓葬

 

45座,其中清代1座、隋代6座、洹北商城时期38座。

 

洹北商城时期的墓葬大体相对集中分布。形制均不大,最大者M10长3.2、宽2.2米,一般墓葬都是长2米、宽0.8米。墓葬以东西方向居多,墓主俯身葬比例较高。除被盗者外,墓内随葬品较少,个别墓葬有陶鬲、贝等。

 

这次发掘面积较大,遗迹现象较多,对洹北时期的考古研究有着较好的补充作用。

 

由出土陶器分析,此次发掘的遗存仍属洹北商城早、晚两期,其中早期遗存更为丰富些。

 

从铸铜、制骨遗迹及水井、范泥坑等分析,这里应是洹北商城时期的铸铜、制骨作坊遗址。相关遗存主要分布于发掘区中北部,出土陶范多为红褐色,火候低,碎小。与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铸铜作坊出土陶范相比有明显不同。但从少量的陶范形制、花纹可知,这里应是铸造青铜礼器的作坊。

 

用于制作骨器的动物骨骼之上残留有加工痕迹,据此可以了解当时制作骨器的工艺流程。从取料环节来看,该作坊的取料方法与殷墟铁三路、北辛庄制骨作坊有明显不同。这种不同究竟是出于产品的不同要求、还是受制于工具、原料珍贵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整理研究。



骨料


 

学术意义

 

此次发掘,是洹北商城宫城区以外规模最大的发掘,收获颇丰:

 

从布局的角度来看,铸铜、制骨作坊的首次发现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了手工业生产区与大城、宫城的相对位置关系。联系到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殷墟等手工业作坊的分布,让我们对三代时期手工业生产的布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们发现,洹北商城的铸铜、制骨作坊也相对集中分布在一起,这与殷墟极为相似。殷墟南部苗圃北地铸铜、铁三路制骨及刘家庄北地制陶作坊也集中分布在一起。殷墟西部的孝民屯铸铜、北辛庄制骨作坊相互距离也不远。我们相信,这种布局方法有传承性,且与手工业生产的管理方式有关。

 

洹北商城铸铜作坊的发现,填补了中商时期青铜礼器铸造作坊的空白,据此可以很好地研究自商代早期郑州商城直至商代晚期殷墟铸铜技术的演化、发展。对研究殷墟时期中国青铜器第一个顶峰时期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坚实的资料。同时,对于认识洹北商城的性质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由于发掘刚刚开始,室内整理尚未全面开展,尚有大量问题未能解决。我们希望在十三五期间,持续对此区域进行调查、钻探、发掘与研究工作,以便彻底解决这些遗迹、遗物的性质,为研究洹北商城的布局、手工业生产等提供充分材料。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6年12月16日8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