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系列 核心提示:桃花源成为达官、文人、道士探寻的世外桃源,至今留有李白、韩愈、苏轼等人的诗文。 一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给世人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但桃花源是子虚乌有还是真有其境,似乎是千古之谜。唐代诗人王维认为:桃花源是神仙境地;苏轼指出:桃源里的人是隐者的子孙。近代学者认为,“桃花源”是武陵苗族村落。 二 据记载,常德桃花源始建于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桃花在传统文化中,是“仙化”和“辟邪”的象征,自唐代之后,桃花源便成为达官、文人、道士探寻的世外桃源,至今桃花源留有李白、韩愈、苏轼等50余人的诗文,保留下来的古建筑有桃川宫、桃花观、遇仙桥等70处。 三 据说桃花源的居民过着原始、素朴、自然的生活,桃源外种植桃树,迎候有缘人。那么,谁才是有缘人呢?《桃花源诗》云:“怡然有馀乐,于何劳智慧?”也就是说,要想进入桃源,必先去除“智慧”。 四 日前,一位资深潜水员,对桃花源后门洞探秘。当潜入水下30米时,发现一个宽约3—4米的山洞,洞口很不规则,入洞后,潜水员在洞壁上发现按方位雕刻百兽、百鸟和谐相处的景象,洞下有暗沟,沟中有石阶,绵延不绝,有缓有陡。由于洞里太黑,他不敢继续往里走。专家十分兴奋的表示,这个山洞,很有可能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入口,下一步将重点研究保护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