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老刘tdrhg 2017-01-31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古代造像中,力士像常见的有金刚力士和托座力士。金刚力士作为佛武侍卫的身份出现,是一些手执金刚杵在佛国从事护法的卫士。托座力士一般在佛座下方四周,因他们力大,故为佛托座。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佛教艺术中对肌体及其力量的描绘最多的是力士像,身体裸露部位较多的亦属力士像。图为唐代时期造像。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从力士面部表情可见其脾气火爆,性格刚烈,疾恶如仇。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从力士面部表情可见其脾气火爆,性格刚烈,疾恶如仇。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肌肉强健有力,体态凶猛威武,感觉有无穷的力量蕴于其中,可随时爆发。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他张口振臂,紧握双拳,头光中冒出的烈焰浓烟和身上缠绕的天衣形成狂飙般螺旋上升的动势,使人如闻雷鸣叱咤,如觉地震山摇。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观力士像,感叹古人对人体结构的理解竟如此到位,肌肉骨骼塑造不是停留在写实上,而是具有艺术性的归纳与夸张的创造,形成独有的造型美感。图为唐代时期造像的肌肉骨骼局部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观力士像,感叹古人对人体结构的理解竟如此到位,肌肉骨骼塑造不是停留在写实上,而是具有艺术性的归纳与夸张的创造,形成独有的造型美感。图为唐代时期造像的肌肉骨骼局部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上身与头呈反方向扭转,无论身体怎么摆动,中心稳落在两腿之间。两腿叉开或单腿弓步的动态更加稳健有力,或是箭在弦上!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从佛教造像之初的南北朝到鼎盛的唐,力士像一直是以比较稳定的形象出现,最大的变化莫过于造像者对形体的理解与塑造更加成熟,总之,无论是形体肌肉还是动态皆是在表达力士独有的神韵。图为南北朝时期造像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个时期基本特征:双目怒视,手持金刚杵,赤裸上身。但北魏时期出现几尊肩披帔帛的力士像。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龙门力士像为瞬间的形态,与佛国崇禅定的形态形成反差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敦煌力士像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金刚有“金中最刚”之意,成为牢固、不灭的象征,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原来的古印度兵器金刚杵在佛教密宗中则用以表示坚利之智,为断烦恼、伏恶魔的法器。图为大同博物馆力士像。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明代双林寺力士像。金刚有“金中最刚”之意,成为牢固、不灭的象征,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原来的古印度兵器金刚杵在佛教密宗中则用以表示坚利之智,为断烦恼、伏恶魔的法器。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托座力士因其作为佛像底座的一部分,常常被忽略 ,但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是很有意思的。图为明清时期造像。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因为空间的限制所以身材矮小,跪坐或蹲坐,但形象特征依然是双目怒斥,上身裸露,肌肉发达。图为北宋隆兴寺造像。

各个朝代佛教护法金刚力士雕像图赏

因为空间的限制所以身材矮小,跪坐或蹲坐,但形象特征依然是双目怒斥,上身裸露,肌肉发达。图为南北朝时期造像。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