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天(下)

 聰哥的寶藏 2020-09-24


金刚密迹,更多的人叫他密迹金刚、或者密迹力士、极少数人还叫他秘密主。他是位外形手持金刚杵为佛祖担任警卫的夜叉王,也就是诸夜叉的头领。
佛经中记载:金刚密迹,本名叫做法意太子,他还有一个兄弟叫法念。他两个同时发誓皈依佛教。法意太子的志向是成为佛祖贴身守护,做金刚力士,他希望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后人称其为金刚密迹。
大约在五世纪初,也就是北凉的时候,金刚密迹就已经出现在肃南金塔寺,永靖炳灵寺,包括莫高窟北凉洞窟里,都有这位金刚的形象,当时通常情况下只有一尊,就站在佛龛的左外侧,他对面一般就是胁侍菩萨,形貌文雅,并不像后世的天王一样威武。
在北魏开凿大同云冈石窟的时候,昙曜五窟中,没有见到任何金刚力士的踪迹,同样在莫高窟257、259这些北魏洞窟当中也很少见,似乎只有257中心塔柱东侧龛外,残留有一个力士,他的外形跟金塔寺的很接近,之后一直到了北魏晚期才在435窟中心柱上出现了一个力士。其形制也跟北凉的很像。
到了云冈的第2期,在第九、十双窟的窟门口两侧,就各自出现了一个金刚力士了,也就是在云冈北魏中期洞窟,力士成对出现了,可惜9、10窟这两对力士风化的非常严重,已经很难辨别它的造型特征了。
在耀眼夺目的第8窟门口两侧就出现了摩醯首罗天和鸠摩罗天,摩醯首罗天又叫大自在天,鸠摩罗天又叫大梵天。在他们身下,也有金刚力士,只能略微看到他们头戴缨冠,左手持钢叉的模糊形象。
时间再往后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到了龙门,在宾阳中洞开凿的时候,这是一个石窟的新纪元开始了,佛教造像不仅仅在开脸和装束有了改变以外,其他方面包括题材和仪轨,也更迎合中原汉民族的偏好。所以窟门外的两侧这个金刚力士成对站立,穿着汉服,体型夸张,展示出一种刚劲有力的这种形象,在佛教人物的地位排列中,金刚力士的地地位在这个时期,开始逐渐提升了。
从此在佛教造像当中,无论是雕刻还是壁画,金刚都成为极其受到重视的表现对象。
龙门宾阳中洞窟门甬道两侧也和云冈第八窟一样有浮雕的一对护法天神,右边大梵天或者叫做鸠摩罗天啊,左侧不是摩醯首罗天了,改成帝释天了。而这两位护法的形象也明显的穿着战裙带着璎珞,飘带缠身,这是一副汉人装束。
这是龙门石窟北魏洞窟里所仅见的,宾阳中洞。这两个力士的形象,可惜在后世因为修建窟门时,将其破坏了,今天只留下残相依稀可辨而已。
此后,金刚力士便大行其道了,无论在龙门还是在其他各地的石窟和寺院里,金刚力士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造像主题。就连龙门莲花洞内一个个的小龛,几乎每一龛的外侧都有一对力士。这是北朝逐渐流行起来的。
到了唐代,金刚力士的外形显著地改变了,唐代的极南洞、万佛洞等窟都有精致的表现,比如极南洞外面有两个赤裸上身、跟我们当代的拳击手一样的力士,胸大肌和腹肌都十分健美,动势强烈而且非常写实,比这个希腊雕刻表现出来的男子,更有男性的魅力,虽然因为年代久远已经破损不全,脑袋都没了,只剩半张脸了,但是,依然可以在他的身体上,看出核心造型的力度。
在唐代之后,力士就开始四处出现,尤其是巴蜀的唐宋石窟,就是四川和重庆一带,石窟中到处可见这种力士的形象。绝大部分造型得都比较接近。不过,在通江白乳溪畔的鲁班石上的交脚力士,属于是比较罕见的造型。

在宋明的泥塑当中,麦积山43窟前廊左右两侧一对力士,颇具宋代特有的风格。
太原晋祠圣母殿副阶周匝的左右两端,也有两个哼哈二将,也是宋代的作品。

而辽金时期,力士也常常出现在佛祖的须弥座之下。须弥山是佛教中的世界,而力士的任务就是托着须弥山。河北正定的隆兴寺大殿里面的须弥座下,都有一边肩扛着须弥座,一边面部表情是龇牙咧嘴的力士。刻画的都非常生动。

到了明代,山西平遥双林寺山门之外,有明代哼哈二将,是非常新颖的作品,可以说走出了四川唐代满眼都是复制粘贴感觉的程式化力士。造出了明代力士的特有感觉。我们看这两个力士,目光如炬,咄咄逼人,显然他们已经摆脱了肩扛须弥山重任的这种痛苦表情,又可以挺胸抬头高调的站在门口了,脸上的表情当然就轻松很多,没有那种愁苦和忧怨的表情了。


摩醯首罗天,是诸天行列当中的大自在天。在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王,也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神话中的湿婆,也就是毁灭神。与创造神大梵天,保护神毗湿奴一起,位列三大主神,这印度教,认为毁灭就意味着再生。所以,摩醯首罗天,即是毁灭之神,他也象征生命的重生,再引申一步,就是可以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含义。
在云冈石窟第八窟窟门边上,它的模样就是三头八臂手持日月法器,半跏趺坐在牛背上,有浓郁的印度风格。他的对面是鸠摩罗天——诸天行列当中的大梵天,创造神。它是婆罗门和印度教的三大神之第一位的,大梵天形象怪异,有五个头六个胳膊,长发披肩,手持日月飞鸟等法器,骑在孔雀背上。
大梵天在善化寺的24诸天中,是一身衮服,还长髯垂胸,双手持圭,俨然帝王相貌。可是在其他寺庙里,又被变为皇后的相貌与帝释天相对而立。龙门宾阳中洞的甬道两侧,也采用了这种大梵天和帝释天对应的主题,可能是因为帝释天代表皇帝的原因,在中国的社会习俗中,帝释天比摩醯首罗天更受人欢迎。
帝释天原本是古印度吠陀神话当中的一位大神,引入到了佛教里面来,作为仞利天的主人,居住在须弥山之善见城,能够劈山引水来掌握雷雨,地位是相当的崇高。在善化寺金代的24诸天中,帝释天就给做成了一个女后的形象,与大梵天成男女相对、仪态万千、慈眉善目和颜悦色。在平遥双林寺的天王殿和菩萨殿中,正好相反,大梵天为女像,帝释天成了男相就反过来了,所以,古代宗教场所中,这些形象的神性认定才是最为重要的,至于男女的外表并不能充分说明其性别。
在诸天当中,还有一个常常被单独供奉的女性天神,她就是鬼子母。她有500个鬼儿子,所以叫做鬼子的母亲——鬼子母,她那可不是好人,是吃人的恶神,又叫母夜叉。水浒里这孙二娘,诨名母夜叉,多半就是这么来的。梵语叫做克里蒂姆。
佛祖看她总是吃孩子,为了教育她,就把她的500个鬼子当中的一个,给藏起来了。她就着急了,释迦摩尼对她说说:你天天吃别人家孩子,人家着不着急啊?母夜叉一下就醒悟过来了,接着就皈依佛教,并且发誓要保护小孩,所以又变成了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也有的地方,甚至把她视为送子娘娘了,云冈石窟第五窟里佛传故事就有她。
后来到了宋代。在巴中南龛。大足的石门山,也都有鬼子母的形象。不过由于各历史时期,各地认知并不相同,也就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规范,大部分的情况下是一位慈祥的老母亲,带着一个小孩子或者一群小孩,比如善化寺的24诸天,她就是一位仪态大方、雍容华贵的中年妇女,脚底下站着一个小鬼。

最后我们说天龙八部。简单说,它们就是佛教护法天神当中的八个部队。分别是天部和龙部,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迦。因为八部太多,天部龙部地位最高,就简称为天龙八部了。

天部,其实就是咱们之前讲到的二十四诸天这些是天。龙,在古印度是指大蟒蛇,到中国之后能够行云施雨,成大神了。据说有八大龙王,比如娑竭罗龙王,难陀龙王等。
第三部,夜叉部,也叫药叉。有十六位大将,被称为十六夜叉,每位大将呢统领着7000小夜叉,他们行动便捷,能腾空、能土盾、就是被这些神祇驱使着干活的,让他们去完成各种任务的小鬼。

第4部,音乐神,就我们非常熟悉的飞天,乾达婆。为佛祖奏乐服务的。
第五部,阿修罗,长得很丑,性格暴躁,四个胳膊,腿特别长,长到什么程度呢,站在海里面,这个海水都没不过他的膝盖,他经常跟帝释天做对的,还不听释迦牟尼佛的话,于是被贬为非神非天非人之物了。
第6部,迦楼罗。大棚金翅鸟,咱们这个看西游记就很熟了,在寺院中也经常可以看佛祖的头顶上,叼着一条蛇的那个,据说是大鹏金翅是靠吃龙为生,就是它。长着两个大翅膀,脸上长了一个大鹰嘴。

第七部,紧那罗。歌神,也是飞天。如果说乾达婆是乐手,演奏音乐,紧那罗就是歌手。所以大家仔细看这个飞天,从新疆龟兹克孜尔石窟中的飞天,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分男女,男的演奏乐器,这就是乾达婆。女的能歌善舞,这就是紧那罗。

最后一部,叫摩侯罗伽。他们是蛇首人身,跟蛇一样,靠胸腹行走。据说是大日如来的化身。这个天龙八部真是堪称龙蛇混杂,您说这佛祖已经有了那么多各类的护法,干嘛又弄一些唱歌跳舞的呢?

最早出现的天龙八部,是麦积山第四窟,俗名叫散花楼。在这个大窟每个大龛的立柱旁,有北周原作的天龙八部,后来经过宋代重塑,有的变样了。还好有一个戴兽头帽的,还能看出它的一点端倪。

到唐代以后,天龙八部就流行开了。从天水往南就传到了四川,从川北的广元到巴中到通江,一直绵延到川西南、川东南各地的石窟,天龙八部都极为盛行。不过千篇一律都是在主尊背后畏畏缩缩的拥挤着八个非人非兽的怪物,基本上都是做在佛弟子等主造像背景上做装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