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津液失常

 易周乾 2017-01-31

津液代谢,包括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三个方面,它是由多个脏腑共同完成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对津液代谢过程的简要概括。津液代谢过程中,其生成、输布、排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病变,都会影响津液代谢的全过程,导致津液代谢失常。在临床实践中,常将津液代谢失常分为津液不足和津液停聚、代谢紊乱二部分。津液不足,又称津液亏损,详细内容请参考“伤津与脱液的机制”一节,通常所说的津液代谢失常,主要是指津液的输布、排泄异常。输布和排泄是津液代谢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环节,二者互为影响。因此,二者虽然可以分别论述,但实际上却不能截然分开。

1. 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司,是津液代谢失常的根本所在

肺脾肾三脏气化失司,津液停滞。津液正常输布和排泄主要依靠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以及三焦水道的通调。三脏功能失常,气化失职,水液内停。

脾失健运,水液内停。脾主运化,使水液能上输于肺,亦可敷布全身,下溉肾与膀胱。若饮食、劳倦伤脾,或湿邪外袭,内困脾气,以致脾运失健,气化失司,水液不能上输下转,停滞为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肺失通调,水出高原。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为其能通调水道,则水液能够布散周身以行润养之职,又能下输膀胱,以排出余液、浊气。外邪犯肺,肺气失于宣降,水道失于通调,则津液壅滞上焦,泛溢周身,或停积为痰。

肾失蒸化,水液内停。肾为水火之宅,阳气之根。肾中元阳蒸津化液,为诸脏腑气化之动力。同时,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藏津液,气化则出而为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或久病所伤,累及于肾,肾阳不足,气化无论,津液既不能上达,而诸脏腑阳气亦因之不充,气化失职,水液不布,膀胱气化无力,开合失司,小便排泄异常。

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是人体水液代谢的根本动力。三脏功能失和,必然导致津液代谢失常。《景岳全书·肿胀》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就是对肺脾肾三脏失调而致津液代谢失常的概括。

三焦水道失畅,水液停滞不布。体内津液的输布,以肺脾肾三脏的气化功能为动力,以三焦为通行之道路。《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说明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三焦水道通畅,水液才能正常输化。若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则肺脾肾诸脏蒸化、输布津液的功能也因之而发生障碍,出现水液代谢的失常。三焦内括诸脏,其气化功能又与脏腑气化相关联,因此,三焦气化失司,津液代谢失常必然与脏腑气化功能的异常相联系。

2.心、肝二脏失常影响津液代谢

心病导致津液代谢失常。心居上焦,为阳中之太阳,以火为用。心中阳热之气,“推动着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津液的运行布散同样以此阳热之气为之鼓动”。人之一身,心为君主,统领诸脏,协调各种生理活动,津液代谢亦在其中。心还参与了津液的排泄过程,如汗液之排泄有度,以心血为基础,以心阳为动力,又赖心神为主持;小便排泄司于膀胱,其主在心。因此,心病可以导致津液代谢失常。心阳不振,心虚水停,或为水饮凌心,或泛溢为肿。《金匮要略》所说的“心水”,即属此类。它如心阳不振,津停为痰;心气、心阳不足,汗出异常等等都是心病所导致的津液代谢异常。

肝失疏泄,水道不通。体内水液运化输布以三焦为通路,肝气疏泄可以通利三焦而疏通水道,因此,肝也与水液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肝失疏泄,气化不行,水道失于通利,水液因之郁积不行,小便排出不畅,则水泛为肿,津凝成痰,小便或癃或淋。

3.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与常见病证

痰饮水湿是津液代谢失常的主要病理产物。痰、饮、水、湿一源四岐,同为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一经产生,常留滞体内,引起诸多病理变化,表现为多种证候,或为湿病,或为痰病,或为饮病,或为水肿。

津液代谢失常的常见病证有:

痰病。痰之为害,致病广泛。但大致不出两类,一是排出体外,视之可见的有形之痰;二是但见其征不见其形的无形之痰。从痰病所着部位而言,则有痰蕴于肺、痰蒙心窍、痰阻脾胃、痰结于肝、痰动与肾、痰结颈前、痰着肌肤、痰留关节经络等。

饮病。饮邪亦称“水饮”、“痰饮”。是指痰饮中之清稀者,最常留于胸腹、胁肋、四肢。饮邪清稀,其性属阴,常积于体内某一部位。饮病常以饮邪伏着部位来命名,饮停胃肠者为痰饮;水流胁下者为悬饮;饮溢四肢者为溢饮;饮犯胸肺者为支饮

湿病。津液代谢失常所致湿病,属于内湿。内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湿自内生,常随体内阳气之偏盛偏衰而有热化寒化之异。热化为湿热,寒化为寒湿。湿热为害,以湿为主,而热为阳邪,热蒸湿动,变化不居,致病多端,上达头面诸窍,下至前后二阴,内而脏腑,外而肌肤,无所不致,为害甚广。寒湿内蕴,阴凝之性加重,最易阻遏气机,困伤脾阳。内湿为病,常见呕吐、泄泻、黄疸、臌胀、淋证、痢疾、癃闭、带下等证。

水气病。水气病又称水肿。是体内津液输布失常,停积潴留,泛溢肌肤,积于脏腑,或结于局部而形成的病证。常见如水肿、胸水、腹水、积液等。

小便异常。小便是津液代谢过程的重要一环,是津液排泄的主要途径。尿液是人体津液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它的形成与肺、脾、肾、心、肝等脏腑密切相关,而以肾最为紧要。肾脏气化,司二阴开合,与膀胱共同配合,完成小便的暂时贮存与排泄功能。《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临床所见,津液代谢失常影响小便排泄的病证主要有:淋证、癃闭、关格、遗尿、尿浊等”。总之,津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需要肺、脾、肾、肝、心、三焦、膀胱等脏腑的共同作用相互协调才能完成。因此,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上述脏腑气化功能失常,都会导致津液代谢失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