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承认,我是一个难搞的人

 等待MYLOVE 2017-02-01

我承认,我是一个难搞的人

高拱(1513年—1578年),字肃卿,号中玄。汉族,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嘉靖二十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首辅。

高拱祖籍山西洪洞,先祖为避元末乱迁徙新郑高老庄村。他出身官宦世家,父亲高尚贤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任山东按察司提学佥事、陕西按察司佥事等,至光禄寺少卿。高拱生于正德七年壬申(1512年)十二月十三日,他自幼受到严格的家教,“五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稍长,即攻读经义,苦钻学问。十七岁以“礼经”魁于乡,以后却在科举道路上蹉跎了十三个年头,才考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授任翰林编修,九年考满,升翰林侍读。此后入裕王府,给裕王当老师,这期间与裕王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而朝廷的两位权臣严嵩、徐阶都看出高拱的才华和仕途,都想拉拢高拱,于是将他举荐给世宗皇帝,离开王府后,裕王事无巨细均派人询问高拱,而高拱也是官运亨通,不久就晋升为礼部尚书,召入直庐。直庐,就是旧时侍臣值夜班的地方。由于嘉靖皇帝住在西苑,大臣们则直庐院中,都以此为荣。可是内阁徐阶等年老体衰,于是高拱毛遂自荐,与李春芳、郭朴两人轮流值班,徐阶很高兴。但年过半百而无子,心急如焚,就经常在值班期间回家,这违反了直庐的规定,给事中胡应嘉弹劾高拱,胡应嘉与徐阶是老乡,高拱以为是徐阶背后指使,因此两人嫌隙渐生。

嘉靖皇帝去世后,徐阶草拟遗嘱时单招门生张居正,高拱知道后很是不满。穆宗登基后,徐阶以老臣自居更加排斥高拱,赞赏张居正,高拱上书的改革措施均被徐阶驳回,无奈之下,高拱只能称病辞官,穆宗一再挽留,见挽留不住,只能准其回乡养病。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退休归乡。 隆庆三年(1569年),张居正与太监李芳等合谋,奏请复起高拱。是年十二月,冷落了一年多的高拱接旨后,不顾腊月严寒,日夜兼程,直奔京城,以大学士兼掌吏部重新登台。言路原多与高拱有隙,故人多不自安。胡应嘉闻高拱复出,惊吓破胆而亡,欧阳一敬也在解官归田途中郁郁而死,一时人心惶惶。这段时间高拱在吏治,筹边,行政等方面多有建树,拉开了“隆万改革”的序幕,穆宗很信任高拱,对他提出的改革措施一一批准,使得隆庆使得经济和边防极其稳定,隆庆帝升柱国、中极殿大学士,及至李春芳乞休归田,高拱顺理成章的坐上了首辅的位置。

我承认,我是一个难搞的人

好景不长,隆庆很快就驾崩了,遗诏被司礼监冯保矫诏,高拱很是愤怒,但是他性格耿直,“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而张居正与冯保私交,将此事告诉冯保,冯保恶人先告状,在太后面前添油加醋诽谤高拱,以致“数拱罪而逐之”。

万历六年(1578年)七月二日,高拱在新郑家中去世,葬于县城北郊今阁老坟村。万历七年(1579年),以“高某担当受降,北虏称臣,功不可泯”,赠复原官。张居正死后,《病榻遗言》刊刻,此书在北京广为流传,催化了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清算。万历三十年(1602年),诏赠高拱为太师,谥号文襄,荫其子高务观尚宝司司丞。

我承认,我是一个难搞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