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真火凡火 人生天地間,不將自家性命修成,終為陰陽鼓鑄、天地陶熔,莫說旋轉乾坤、挽回造化,勢有不能,即此一身一心俱被鬼神拘滯,無以瀟灑自如。夫人得天地之氣,為萬物之靈,堂堂七尺軀,不能做一主張,常為氣化所移,豈不大可慟哉!吾是以大聲疾呼,喚斯人夢中之夢,俾之自修性命,獨辟乾坤,以立天外之天,不受苦中之苦,豈不樂乎?無如世道日非,人心日下,各皆安於塵垢之污,以苦為樂,以死為生,而不肯打破愁城、跳出孽海者,隨在皆然,真可憂也。更有以吾提撕之言、喚醒之意,為惑世誣民之說。噫!是誠愚也。夫天地古今,只此身心性命一理氣之所維持耳,獨奈何迷而不悟者多也,良可慨矣! 仙佛大澈大悟,看清「人生天地間,不將自家性命修成,終為陰陽鼓鑄、天地陶熔,莫說旋轉乾坤、挽回造化,勢有不能,即此一身一心俱被鬼神拘滯,無以瀟灑自如。」 苦口婆心勸人修煉性命,「夫人得天地之氣,為萬物之靈,堂堂七尺軀,不能做一主張,常為氣化所移,豈不大可慟哉!」 然「無如世道日非,人心日下,各皆安於塵垢之污,以苦為樂,以死為生,而不肯打破愁城、跳出孽海者,隨在皆然,真可憂也。」眼看世人不悟、不修性命之道,仙佛悲天憫人,為世人憂心。 更有甚者「有以吾提撕之言、喚醒之意,為惑世誣民之說。噫!是誠愚也。」可見謗道者古今皆有。 「夫天地古今,只此身心性命一理氣之所維持耳,獨奈何迷而不悟者多也,良可慨矣!」離開性命之修持,即非正道。但除了不修道,或謗道者外,更有許多修道者卻被誤導迷入於離開性命修持之法門者,各人因緣造化如此,也令仙佛感慨! 近日諸子用工修煉,第一要調得外呼吸均勻,無過不及,一任出玄入牝,如如自如,可開則開,可閉則閉,為粗為細,略加收斂調協之意足矣。 這就是初上座的觀息功夫,其要在順其自然。外呼吸就是鼻吸鼻呼,其深淺長短粗細,聽任自然,不加干涉,心靜息自調。 息之粗細,源於心對呼吸深淺長短之干預,只要不干預,就能逐漸細勻,這就是黃真人所教「為粗為細,略加收斂調協之意足矣。」 切勿氣粗而按之至細,氣浮而按之使斂,致令有形凡火燒灼一身精血可也。 如用所謂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長吸短呼、短吸長呼、閉息,等等人為呼吸手段,強制「氣粗而按之至細,氣浮而按之使斂」,將「令有形凡火燒灼一身精血」,長期這樣練,對身體危害甚大。 生須認真此火,或文或武,或沐浴,或溫養,雖火有不同,要無不是先天神火,斷無有後天凡息一出一入、往來迭運而可以成丹也。故曰:“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須煉不神神。”無息之息,方為真息,不神之神,斯為至神。 當外呼吸逐漸細勻,就要尋出內息(真息),無論是行文火,或武火,或沐浴,或溫養,雖火候不同,但都是要用先天神火──也就是說要用內息(真息)。後天凡息──外呼吸調得再勻,也不能煉成內丹。 「調息要調真息息」就是從外呼吸調至內息(真息);「煉神須煉不神神」就是從識神調至元神。 「無息之息,方為真息」從有形的外呼吸調至無形的內息,才是修丹要用的真息;「不神之神,斯為至神」從紛繁的識神調至虛靜的元神,才是修丹要用的真神。 學者調息凝神之際,務要尋得真息,認得真神,斯可混合為一。否則,有形之息皆凡火也。真火生神,凡火傷身;真神可作主張,凡神騷擾不寧。 「有形之息皆凡火也。」有形之息就是各種人為調控的呼吸方式,「真火生神」當調出內息(真息)時,必是在真意狀態下,所以說真火生神。「凡火傷身;」用各種人為調控的呼吸方式,將「燒灼一身精血」,長期這樣練,對身體危害甚大。 「真神可作主張」,在真意(真神)狀態下凝神調息,可逐漸入靜虛,而且,時至神知,可即時依法訣採取。「凡神騷擾不寧。」用後天意念(凡神)調息、觀想,身心生起種種變化,相對於入靜虛,可說是騷擾不寧。 何謂真息?即丹田中悠悠揚揚、旋轉不已者是。何謂真神?即無思無慮之中,忽焉而有知覺,此為真神。 難以言表。可在實修中由老師驗證,這是為什麼需要明師的理由之一。老師如不能在你實修中真息、真神出現的當下,點出來,即稱不上明師。 修煉家欲採元氣以化凡精,欲升真鉛以制陰汞,使之返還乾性,仍成不思不慮之元神,非採先天元息不能。 後天凡息──外呼吸調得再勻,也不能煉成內丹。 夫元息在丹田,若有若無,不寒不暖,如火種者然,外不見有焰,內不知有火,只覺暖氣融融,薰蒸在抱,斯無形之神火自能變化無窮,神妙莫測。 元息,即前面所說的內息(真息)。「元息在丹田,若有若無,不寒不暖,如火種者然,外不見有焰,內不知有火,只覺暖氣融融,薰蒸在抱,斯無形之神火自能變化無窮,神妙莫測。」這是調至陽生將現前的狀況。 否則,有形之火氣勢炎炎,未有不忽焉而起,忽焉而滅,其為身心性命之害,不可勝言。 如用的不是元息,而是氣勢炎炎的有形凡火,也就是用各種人為調控的呼吸方式,都有因意念有無強弱,而隨之有無強弱。長期這樣練,將「燒灼一身精血」,對身體危害甚大。 修行人以無形之真火為用,而外面呼吸有形之火非謂全然不用,不過如鐵匠之風扇吹噓於外,周遭包裹,以衛中間神息而已。吾恐諸子未明用火之道,故將呼吸有形之凡火,與先天無形之真火,相提並論,以免妄採妄煉。 丹道只用先天,忌至後天。但先後天氣卻需並用。要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如能「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後面再加一個字「處」,則更妙。 然外邊呼吸凡火,與丹田中悠揚活潑神火,未必劃然二物,猶燭照之火無非成形後天之火,丹田外之呼吸是也,燭未燃之時,油中亦自有火,此即先天之神火,未經燃點者。採此神火,可以千萬年不朽。若採凡火,頃刻而即消滅。此可觀其微矣。 能以後天呼吸,尋到真人呼吸,就知此段所說之意。 說採此後天凡火,頃刻而即消滅,是比喻凡人生命之短暫。採此先天之神可以千萬年不朽,是比喻修成神仙可長生不死。 願諸子閒時打坐,用此有形之火祛逐一身之風寒暑濕,復用此無形之火煆煉此身之渣滓陰霾,而金丹可成矣。 前面講「有形凡火燒灼一身精血」,這裡又講「用此有形之火祛逐一身之風寒暑濕」,豈不矛盾? 只要知「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在「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先後天氣並用的修煉狀態下,後天有形之火將可祛逐一身之風寒暑濕;先天無形之火則可煆煉此身之渣滓陰霾。這就是修成金丹的過程。 |
|
来自: sheyuchuan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