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点翠”

 枫馨斋 2017-02-03

刘桂娟的一篇微博,曾经引起一场关于“点翠”的争论。下面是北京青年报的文章摘录:

“点翠”不是奢侈的表现,是艺术的需要


虽然事件发端于旦角儿,但“点翠”并不仅仅是旦角的专利。京剧谭门第六代传人谭孝曾称,“我演《碰碑》时戴的盔头是我祖父谭富英当年用过的,那上面也用‘点翠’做了点缀。‘点翠’在老戏班里用得很普遍.那时还没有环保的概念,‘点翠’的价格也不像现在这么高,凡是挑班的青衣几乎都有。因为常年不褪色,舞台上既漂亮,又是戏里角色的需要,第三层意思才是角儿身份的象征:”在清朝贵族女姓的头饰中,“点翠”也十分常见,《红楼梦》中亦有关于赤金点翠麒麟的描述。虽然“点翠”头面和现在大量应用的“点绸”头面对于一般观众而言,并不能一眼辨识,但谭孝曾说,“有时你会觉得演员舞台气质间差别}很大,但又说不出为什么,其实这或许跟‘点翠’头面有关。就如同我现在演《定军山》穿的是我爷爷当年的靠,别看是这么多年的老物件,但现在新做的和它比就很逊色,一眼就能看出绣活不讲究,黄色也不正。还有叶盛兰先生在《群英会》中用的翎子为什么那么传神,那需要从活雉鸡上拔下来,现在舞台上用的长度不够,更不够柔软,这都直接影响到舞台呈现的效果。包括‘点翠’在内的京剧头饰,不是演员奢侈的表现,而是实实在在艺术的需要。”你可以禁止象牙贸易,但不能否认牙雕是艺术品。


在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看来,“‘点翠’是传统文化发展中追求艺术精致之美的过程中找到的一种特殊工艺,要让其完全符合现代人的观念是不可能的。我很尊重那些保护环境的人,但环保不能极端化,更不应有非理性的表达。就如同你可以禁止象牙贸易,但不能否认牙雕是精美的艺术品一样。京剧之美是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点翠’则是艺术家追求完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再极端点,丝绸制作中的抽丝环节也很残忍,是不是我们就不穿丝绸了?对于如何保持传统文化的精美,国家应有相应的政策,不能只保护动物,不保护文化。生物链的断裂固然可怕,但文化传承的命脉断了,不是也很可惜吗!”



其实只有一副点翠头面的戏曲院团不在少数。正如刘桂娟所说,虽然戏曲界中不乏自掏腰包购买者,但能够头戴剧院购买的点翠头面光鲜登场的演员仅限于名角儿,而且还要视角色而定。因此舞台上点翠头面其实是个稀罕物,它的使用频率远不及网友臆想中的能够造成大量的杀戮。当然不是说个体生命不值得尊重,但生物链断裂的论断也来免有些危言耸听。此外,如今剧装厂大量生产的“点绸”头面,作为“点翠”头面的替代品,它的价格,同“点翠”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更谈不上对翠鸟的伤害了。因此,“点翠威协论“其实大可不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