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大侠风范

 圆角望 2017-02-04

  医学人文

  葛均波喜欢武侠,他的微信签名是“东方不败”,最欣赏的大侠是乔峰。一袭黑色中式套装加上招牌式的笑容,已经成了他的标志。从他的身上,能感受到一种江湖大侠的风范。

  今年3月31日,葛均波在万米高空的赴美航班上紧急救治了一名突发心衰合并房颤的美国乘客,并一路护航至飞行目的地。消息一出,立即引来坊间众多关注和“点赞”。当时,葛均波正要去参加2016年美国心脏病学年会,搭乘了上海飞往美国芝加哥的美联航国际航班。飞行4个多小时后,一名70多岁的男性美国乘客突然出现胸闷、出冷汗等症状,身体非常虚弱。葛均波听到广播呼叫后来到患者身边,由于条件所限,他只能简单查体和询问病史,凭经验初步判断这名乘客是因房颤诱导心衰。他首先给予患者吸氧,而后利用飞机上仅有的硝酸甘油酯类药物扩张患者血管,并将患者从经济舱移至商务舱,以便患者可以半卧,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负担。经过葛均波的初步诊治,这名乘客的症状逐渐缓解,飞机避免了迫降或飞回。当患者安全抵达美国时连声感谢,葛均波回答:“每一位医生都会尽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帮助患者。在美国期间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电话联系我。”

  回忆起这次当“赤脚”医生的情景,葛均波说:“当时在飞机上,没有任何化验结果,急救箱里的听诊器没法听诊,血压计也无法使用。要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短时间内迅速判断病情,压力是很大的。飞机要不要备降?医生的判断,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该出手时就出手,正是大侠本色。

  葛均波非常享受在医学上探索的乐趣,“每天遇到的病人都是不一样的,发现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会兴奋地一晚上睡不着觉,有一种幸福感。而当治疗好一个病人,当病人对你发自内心的感激时,就会感到一种由衷的欣慰。”

  然而,医学毕竟不是万能的。抢救心肌梗死病人就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在无数次与死神搏斗的时候,总有无力回天的时候。葛均波永远忘不了一个病人。他回忆道,“一次一个病人从部队医院转来,曾经做过搭桥手术,来的时候冠脉血管完全闭塞,我们做介入手术,在桥内放了支架。没想到2个小时后,发现病人支架内血栓形成,用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病人最终心源性休克,没有抢救回来。我非常沮丧,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仍有小部分人群对药物无效,这也是鞭策我们去进一步探求,用精准医学的理念去测量病人的基因分型,预测哪些病人对药物不敏感,来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型来制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和时间。”

  在葛均波看来,一个好医生,对每一个病人都要当亲人来对待。曾有一个82岁的老太太患冠心病,从外地慕名找到葛均波,要求做介入手术。葛均波在详细了解病史后说:“在您血管里放个支架,对我来说就15分钟的事,但是没必要做这个手术。”患者不解,他继续解释说:“您的心脏病属于稳定型,只要不干体力活,不赶公交车,不会出问题,以您现在的年龄,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而且放置支架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凝结药物,有脑出血的风险,所以,放支架弊大于利。假如您是我的母亲,我一定不建议您做这个手术。”正是这句“假如”,终于打动了患者和家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