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思特讲坛】MNST对运动功能的康复文献分享

 ZQGRTSG199 2017-02-04



【专题连载 】是什么影响了“自上而下”的脑卒中康复?



第三阶段主题:镜像神经元康复疗法和想象疗法之经典文献的分享


(脑卒中后镜像疗法简介和早期康复的关系——饶永)


MNST对运动功能的康复有较多的文献研究,先以2篇综述总体描述:


《基于镜像神经元的动作观察疗法在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中国康复·2013年10月·第28卷第5期

庄卫生,钱宝延,曹留拴,邹丽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郑州450003


摘要:镜像神经元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激活来促使大脑发生可塑性改变和功能重组,进而促进受损的运动功能恢复,很多研究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检查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动作观察疗法的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根据镜像神经元理论,当人类观察和执行某种动作时,可激活相同的镜像神经元,因此多次反复观察其他同类执行相同的动作,可多次激活相同的大脑区域,从而影响支配该动作的大脑皮层重塑,据推测这可能也是镜像神经元系统对运动功能重建的中枢作用机制之一,这种观点也到了临床试验研究的证实。如Nojima等的研究利用经颅磁刺激技术观察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运动功能重建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人类的主要运动皮层具有重塑作用,尤其是在神经元的兴奋性较强的结合部位,进而推测这种重塑性改变是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的重要作用机制。


《镜像视觉反馈及其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中华物理学与康复杂志 2012年1月 第34卷第1期,P70

王峻瑶 黄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


摘要:镜像视觉反馈(mirror visual feedback,MVF),或称为镜像治疗(mirror therapy),最早由Ramachandran等?于1995年介绍于世,用于康复医学实践及神经科学研究。最初应用于2种传统康复疗法难以获得满意效果的疾病——截肢后的幻肢痛?与脑卒中后的偏瘫。由于疗效显著,激发了众多跟进实验,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康复医学领域。在随后各位学者的实验中、,根据实验对象和部位的不同,应用了多种变体,最简化形式为一垂直置于人体前方正中矢状面的平面镜。有些研究视觉与知觉的实验还在平面镜的基础上叠加凸透镜或凹透镜。


MVF主要应用于单侧肢体受累的患者。基本原理是:根据平面镜反射相等的物像及距离,以正常肢体镜像代替患侧肢体,通过视觉反馈进行治疗,达到消除异常感觉或恢复运动功能的康复目的。


传统神经学理论认为,大脑各个功能局限在皮质的各个区域,以区域调节形式运行,互不相干,损伤通常不可恢复。然而近16年来,MVF的临床实验与神经学研究正在发掘大脑调节功能更深的价值,越来越多的证据与传统观点相悖,为揭示大脑功能提供新的视角。同时,MVF也作为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为康复医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


事实证明了成人大脑的可塑性,而赫布理论(Hebbian theory)则解释了可塑性的细胞学基础。赫布的细胞联合理论认为,若突触前神经元重复不断地向突触后神经元发出冲动,则突触的效能提升。因此,大脑皮质各区域类似于一种动态平衡,根据冲动强度变化可引起功能性重绘,是以复杂的整体形式存在,而并不像传统观念认为的那样孤立存在,从而也就为大脑的可塑性提供了依据。


因此,如某些神经病理痛、感觉异常、瘫痪等,很可能只是由于大脑功能平衡移动,区域重绘,成为“习得性”障碍,而如果能找到“去习得性(unlearn)”的方法,重新启用废用区域,令平衡反向移动,即可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1。MVF便是这样一种“去习得性”的疗法,且被众多试验证实有效。


。。。。。。


MVF为康复医学开辟了新的思路,也为神经科学提供了革新的视角,尽管目前仅帮助了一小部分患者摆脱痛苦,但考虑到潜在适用患者的巨大数量,它依然值得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


查阅国内文献,MVF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研究直到2009年才出现,且为数甚少。目前尚未见其他疾病康复医学领域中有所涉及,期待更多有严谨设计思路和良好证据强度的研究跟进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