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彩玲,立春了。

 木当归 2017-02-06

本文涉及书籍:《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金锁记》,电影《阿黛尔-雨果的故事》、《立春》,建议作简要了解。

作,实在是一个贯彻古今、不分场合的为人现象,大意可以理解为“手上有一副不错的牌,却有意地打的稀烂。”放着正常可以过的日子不过,非要将自己陷于沼泽之地。

苏菲-玛索的安娜

于佩尔的爱玛

刘欣的曹七巧

许多文学作品里都塑造了典型的“作人”,以安娜·卡列尼娜为代表的“真爱作”,以包法利夫人为代表的“文青作”,以曹七巧为代表的“杀伤力甚大作”。

读这些久远的作品,读者却很容易感到比读当下的流行鸡汤有更多的共鸣。革命小说、伟光正的英雄冒险小说慢慢和时代脱节,但一个不完美却真实的形象却能一直散发其独有的光彩,因为这样的人物永远都存在。

当然这里我们要首先做一些界定,部分作不应该称为作。如《刀锋》里那个有机会挣大钱的拉里,研究什么哲学,隐于市井做了一名普通的司机;到了生命末尾还是被生计与无人赏识逼的发疯的梵高。

作,永远只能是评价他人或者自嘲时才会用的词,它首先是在一个世俗观念框架里完成的,“作人”弃绝了根据他自身的各种条件理应待在的生活方式里,奔向与自身不符的生活方式,且暗含着进入更差的生活方式的意味。

拉里、梵高的“作”之所以通常不被理解为“作”,在于出现了一个不可忽略的新的价值体系,是自由意志指引着他们离开了原地,选择了他们更看重的、可以驾驭的生活,他们穷困、他们潦倒,但世俗之物于其亦无用。

而真正的作,仍然在世俗框架里完成,作人受到情欲、物质、愚蠢的执念左右,并最终降低了世俗生活品质,完成作死过程。一个人会因为什么而作?

安娜·卡列尼娜邂逅风度翩翩的渥伦斯基,越发发觉自己丈夫的普通无趣,便背叛了丈夫,因为一系列感情波动发疯,跳轨自杀。

包法利夫人爱玛在诗书里浸泡长大,却嫁给了一个平庸无比的医生包法利,她始终向往通俗小说里虚构出的浪漫场景,背叛并且瞧不起丈夫,被男人背叛无路可走的爱玛最后服药自杀。

半生被情欲压抑的曹七巧成为了一个可怕的长辈,尖酸刻薄狠毒,害苦了孩子,惹得所有人怨恨,死前回忆起自己也曾有过滚圆的胳膊,雪白的手腕……

爱玛、安娜、曹七巧,都奔向了更糟糕的生活,但这却绝非她们想要的。

她们没有到达自身意义的理想之地,或者说根本不存在理想之地,其行为的背后乃是长久的压抑,她们的期望被道德、平庸的现实、如烟的时光上了一把重重的枷锁,最终衍生出强迫性、毁灭性的复仇和对抗,她们甚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式去完成这个过程,没有什么远方,也没有任何路,但她们却必须离开。只有一晌贪欢式的欢愉和满足,她们伤害他人、伤害自己,充斥着心性和命运无法调和的悲哀。

透过这些长跑式的作,再看身边各式各样的作:被爱情抛弃的人,使尽浑身解数,目的只为能推动两人关系继续演变;在人生道路上自暴自弃的人,对关心他的人大吼:“不要你管!”;明知对方讨厌怎样,还非要继续下去,最终爆发矛盾 。背后都是一种受害者和自我崇高心态同时作祟,作是为了报复自己遭受的压抑,向旁人宣示自己不应该遭受这一切。已知结果的自虐,向世界宣示着拒绝

作的人,自己也在受苦,而且简直无法自拔,颇值得同情,不然也不会有福楼拜、托尔斯泰、张爱玲这样绝对的文学大咖用他们最好的语言去塑造这些人,用惊心动魄的描述来宣告他们生命的覆灭,这些“不健全”的虚构人物也不会让一代代读者动容。

她们可能是我们每个人,最初都如华美的袍子,慢慢爬满了虱子。嫁人之前热爱浪漫的小姑娘爱玛,是犯了一种罪过吗?显然不是,很多作都是在奢望一种主人公所在的俗世所难容的准则,他们“作”所流露出的拒绝向外界传达了其承受太久的压抑,但没有选择作的人便没有承受压抑吗?恐怕不是,我们都太洞察明悉,在行动之前便知道了只会得到鸡飞蛋打,遂放弃奢望,与粗糙的生活慢慢磨合。究竟哪个更算得上悲剧?

被爱背叛的阿黛尔-雨果,沉溺其中半生疯癫,当你想否定她时,在这部影片的结尾,扮演者伊莎贝尔·阿佳妮嘴角上扬颇为得意地念出阿黛尔-雨果里日记里写下的话:“这我能办到。”

自惭形秽的人,此刻已是我自己。

立春了,你可还记得王彩玲老了以后,到了这天会说: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这种最令人厌恶的作死文青,应该留在她的小城市,早点忘记自己还有一个动人的歌喉,像很多人一样,找个工作,完成此生的任务就好了。可她拒绝了,因为她知道不那么作才能够得来的“好”生活——做一个大龄女教师,在被遗忘的小城里随风土隐没,真的,也就那么回事。

世界那么讨厌作,因为它被设计就是慢慢吞没人的欲念。沉重的金锁锁住了曹七巧的半生,吞了她半生的情欲,到了迟暮,这欲念却又冒了出来,再无法阻挡,她终于明白,作死和原地等死,区别只是多几个人恨,别人欠她的,是没法还的。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一件好事?

她们的最终归宿,旁人所谓苍凉的命运,当事人可能在生命之初便已预见,自知前方无途,却依然顽固到底,是作,也是一种义无反顾的对无意义的拒绝,一种慷慨就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