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色巨人IBM的崛起前夜

 q1338 2017-02-06

文/杜博奇

大萧条中,美国所有上市公司的股价都在一路狂跌,有一家公司却与众不同,它的股价虽然也在下跌,但规模却不减反增,年利润也在节节攀升——它就是IBM的前身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这时候,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产品主要是打孔机,由于经济形势不妙,许多公司客户破产倒闭了,打孔机严重积压,总经理托马斯·沃森做了两个重要决定。一、工厂转而生产零部件,储备在仓库中,以待形势好转。二、招聘更多的销售人员,争取将积压产品推销出去。

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裁员的背景下,托马斯·沃森的这两项措施显得格格不入,他很快就成为焦点。

1933年的一天,托马斯·沃森去看画展,碰上了一个生意场上的老对手基姆·兰德。

蓝色巨人IBM的崛起前夜

基姆·兰德问是否还在招聘,得到肯定的答复,他摇头说:“许多公司正在裁员,你却大肆招人,真叫人看不懂。”

沃森笑道:“基姆,你知道我已决60岁了。这是个容易令人出事的年龄。有些人开始酗酒,有的人开始对小妞感兴趣。我的缺点是喜欢雇用推销员。我就是喜欢这样干。”

很快,罗斯福政府推出了《国家复兴法》,企业需要向政府提供统计资料,而政府需要大量的机器来处理这些资料,于是IBM的生意一下子火起来了。到1935年,美国政府成了IBM最大的客户。

与其说IBM出售的是冷冰冰的机器,不如说是靠得住的服务。客户在购买IBM的产品的同时,可获得客观收入,它就是这样撑过大萧条开始那几年的。此后,美国政府带来稳定的订单,令IBM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收入,大萧条期间,IBM的规模扩大了整整两倍。

不管IBM在大萧条中如何坚挺,随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真正将其推向了“大企业的行列”。

就已注定了要持续不断地购买维护服务,即便IBM一台机器也卖不出去,光靠售后服务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