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书运笔区别于楷书的关键?张旭光告诉你少人知晓的3个诀窍

 Subf7766 2017-02-06

行书中的使转呼应一般在讲行书时,讲呼应比较多,很少讲使转。实际上作为行书,只有实现了运笔的外在使转,才有了点画萦带呼应的前提。

1.使转同楷书相比,行书所有笔画都存在增加使转的问题。孙过庭《书谱》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其中点画是各自独立形成的笔画形态,使转是运笔的动作过程;形质是外在的形态,情性是内含的精神。意思是说:楷书以各自独立成形的笔画构成字的形态,而其运笔过程和笔墨情趣却隐藏在点画之内;草书则以点画来表达情趣,运笔的轨迹成为外在的形态。

由此推论,行书作为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必然其使转也就是外在的运笔轨迹比之楷书增多了。尤其是行草,使转之迹将更多一些。因此,增加使转是行书区别于楷书的一个重要的笔法。

为了更清楚更明确地理解行书的使转,我们试以行书和楷书横画的运笔图作一对比,楷书横画运笔

过程要经过一七八次使转(箭头处),但所有的使转都隐藏在笔画之形内,表露在纸上的使转轨迹等于零;行书横画运笔过程中使转比较简单,只有三四个步骤,但起笔和收笔都表露在笔画之形外。

2.呼应有使转才产生呼应,呼应是靠使转来实现的。在行书中,笔画的呼应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点画的使转呼应,如《圣教序》中的“宙、大、则、六”等字。每字第一笔都启下,第二笔都承上同时启下,有的几画连写,形成一种气韵的衔接与周流。

另一种情祝是萦带呼应。所谓萦带实质上是外在使转的夸张,是使转的一种特殊现象。通过萦带使点画呼应连接起来,出现了行书与楷书截然不同的复合笔画,更增加了行书简捷流动之美。可以说几乎每个字都如此,如:“序、帝、福、高”等字。萦带其实就是连写,通过连写便可大大增加行书的书写速度和流动效果。

因此,萦带呼应是使行书“行”起来的重要手段,这种情况恰恰是行书的优势,快写的优势。

我们对行书的萦带提出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顺势而行,二是轻重有别。

顺势就是上一笔收笔与下一笔起笔方向一致。

轻重就是说点画要重,萦带要轻,如“悲、华、寂、无”等字。上边部分的左右萦带和与下边的萦带都很轻,与点画对比非常明显,这样即使萦带多一点,也是能看一清楚的。

如果笔画与萦带轻重不分,那就糟糕了,点画模糊,难以辨认。要做到轻重有别,就要加强行笔中的提按练习,达到得心应手时,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

以上主要内容摘自张旭光所著乙庄主编的《行书八讲》并由书法网编辑重新编撰,版权属于原作者。查看详细内容,请参照原书。

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行书八讲》被书坛泰斗欧阳中石先生力荐,学习行书必备教材,书法网为答谢广大书友的支持,特向张旭光先生争取到了《行书八讲》限量签名版,并可题写上款:

:由于春节物流以及张旭光先生个人时间安排的原因,现在下单即可预定,计划于2017年2月20日左右统一发货

张旭光,字散云,长期担任国展评委,现为墨品定制书法大家,荣宝斋书法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的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张旭光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联合国特聘书法教授。长期担任国家级展览评委,张旭光先生是当代书坛公认的行草书领军人物,被称为“破解王羲之密码”的书法大家。

丁酉春节,特推出【墨品大家年礼】,张旭光先生书写“福”字并题跋。精印后再由张旭光先生亲笔签名盖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