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发烧了,家长怎么办?

 涂鸦吧 2017-02-06

点击上方关注柚柚育儿百万妈妈育儿首选

回复陪伴和孩子一起做999件事

孩子发热,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在家里护理,可由于很多家长没有经验,就容易乱了阵脚。家长老一辈的压力,抱着孩子就直奔医院。面对宝宝发热,不妨先参考一下权威部门有关发热的处理建议。

1

1

孩子的体温有变化?

谈到发热,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发热这一概念。其实孩子的正常体温不是恒定不变的,因年龄、活动量、一天中的不同时间而有所不同。小婴儿体温通常会高一些,而每个人的体温在傍晚及午夜到次日清晨的这个阶段内最低。

2

正常体温是多少?

一般来说,肛门体温在36.5~37.5°C),口腔温度在<37.5°C,腋下温度在36~37°C属于正常体温,高于这些数字提示可能出现了发热。对于婴儿来说,判断其是否发热的最佳方法是测量肛门体温。

3

3

用水银体温计还是电子水温计?

水银体温计容易打破,水银外漏造成污染或毒害,国外如美国等国家很多年前都已经禁用了,但我国很多地方还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美国儿科学会明确表态,希望家长使用不含水银的体温计。所以,家长们不要蒙在鼓里,赶紧封存家里含有水银的体温计,换成电子体温计。

4

发热是病吗?

其实,发热本身并不是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或体征。通常情况下,发热不是坏事,而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自我保护。发热可以调动机体的免疫防御体统,例如通过增加白细胞数来攻击和消灭入侵的细菌。事实上,在击败感染的过程中,发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不巧的是,发热会导致孩子难受,不舒服,使得孩子需要更多的液体量(6个月以上的孩子就要注意喝水),并提高了心率和呼吸频率。

发热最常伴发于呼吸系统疾病,例如假膜性喉炎、肺炎、中耳炎、流感、重感冒、以及咽喉疼痛,也有可能会和肠道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大脑和脊髓炎症(脑膜炎)以及其他一些病毒性感染同时发生。

5

5

什么是热性惊厥?

对于6个月到5岁的孩子,发热可以引起惊厥,称之为热性惊厥。这种惊厥的发作往往带有家族性,而且一般在发热疾病开始的几个小时内发生。发作时显得非常吓人,会出现全身僵直、抽动、双眼上翻。患儿还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意识丧失,整个意识丧失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往往只有几秒钟。

6

家庭治疗

发热本身是机体自发性对抗感染的一种自然反应,所以通常情况下的发热不需要过于紧张。中国指南里,当温度超过38.5度就要服退烧药,美国专家的共识是39度以上孩子明显不舒服时才服用退烧药。实际上,根据美国儿科学建议,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精神良好,能吃、能睡、并且和平时一样该玩玩,就不需要非要服药,服用退烧药本身就是为了缓解症状。但对于有过热性惊厥的孩子,如果出现发热就要立即吃药。

7

7

宝宝的退烧药

目前WHO和美国儿科学会均推荐儿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而不要给孩子服用阿司匹林。当宝宝3个月及以上时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而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使用布洛芬。如果宝宝患有其他疾病如肾病、哮喘等时,在服药前最好咨询儿科医生。使用退烧药前最好仔细阅读说明书,不要超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过大时,则可能造成肝脏的损害。

8

非处方咳嗽药和感冒药

宝宝感冒可能会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要不要吃咳嗽药和感冒药。美国儿科学会明确指出,非处方咳嗽药和感冒药不应该给2岁以内的婴幼儿服用,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有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对6岁以下的儿童没有治疗效果,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感冒通常属于自限性的疾病,吃药也是为了缓解症状,既然研究证实非处方咳嗽药和感冒药没有治疗效果还要冒着有严重的副作用的风险,那就没有必要给宝宝冒险。

9

9

发热的护理

(1)保持室内温度凉爽舒适,给孩子少穿点衣服。

(2)鼓励大一点的孩子多喝水或稀释的果汁等。

(3)如果房间里又热又闷,把风扇放置在一个有冷空气流动的地方。

(4)孩子发烧并非一定只可以待在屋里,可以到大孩子可以到屋外走走.当然需要家长陪护。

(5)如果发热是传染病(水痘、流感等)的症状之一,注意不要与其他孩子或免疫力低下的人接触。

10

物理降温用还是不用?

美国儿科学会在育儿百科第5版提到了温水浴或温水擦浴,可以作为辅助,某种情况下可以单独使用。但不能用冷水擦浴,更不能使用酒精擦浴。在育儿百科第6版里将温水浴或温水擦浴这部分内容删除了。而英国和加拿大一些机构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之所以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基于效果不佳,可能让孩子更加不舒服。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