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书法1(大草中线条的形质)

 老阿更 2017-02-06
 教学概要

1、留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从“白”的大小、“白”的形状、“白”的方向、空间的梯级四个方面阐明如何留白,并结合《自叙帖》探寻留白的主要技法手段。


    课堂实录


一、留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研究“书法中的空白”,黑与白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作品,因此,字以外的“白”也是书法作品的重要内容,要考虑字如何写和白如何留两个问题。

二、怎样留白
1、“白”的大小。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白与黑的比例关系。如“佛”字右边两竖线(如图1),线条很细,内部空白很大。二是白与白的比较关系。如“毫”字(图2),(1)处的空白就比较大,(2)的空白就比较小。说明一个字的字内字外空白,有一个比较关系,练习的过程中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关注,创作时,才能凭借眼睛的感知去任意挥写。

(图1)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佛  

  (图2)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毫 


2、“白”的形状。
白的形状一般包括三角形、方形和圆形。三角形和方形都是有棱角的,统称为方形,方形的白比较明眼、刚毅,视觉冲击力大。
书法有现代和高古之分,现代和高古一方面是指时间,一方面是指审美。书法的发展,先有篆书,后有隶书、楷书、行草。楷书是方的,隶书是扁的,篆书是长的,行草书形状是不太固定的,前三种形态比较固定,称之为“正书”。
下面来谈空间,草书空间要不断向圆靠拢,考虑如何由方化圆。如颜真卿的书法为了追求古拙、大气,横折笔画多为内方外圆(如图3)。

(图3) 

何图


3、“白”的方向。
一幅作品,需要有倾斜感、运动感。如(图4)这根线条就具有方向感,(图5)的方向感不明显,有运动方向的空间才是“活”的空间。
运动空间需要有开敞度,(图6)这两个空间开敞,白的方向是由它开口方向和开敞度决定的。临习《自叙帖》时要多注意观察空白的大小、空白的方向和空白的形状。

(图4)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图5)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图6—1)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图6—2)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4、草书中空间的梯级。
草书空间有三个梯级,即:主空间、均匀空间、弱空间。(图7)的1处是主要的空间,2处是弱化的空间。次空间也叫均匀空间。弱空间是有意识地把一个空间弱化。在作品中,空间就主要呈现三种状态,一种是极端的大,一种是极端的小,一种是中间的状态,是均匀的。空间的梯级是有级别的,是有意识的,(图8)能看出1处空间是有意识留出来的,是主空间,这一片白留的非常的大;而2处又非常的密是弱空间;3处是一般状态,相对比较均匀。 “怀”(图9)字,上面留出来的是主空白,下面收缩又有意识的把它紧密,构成了三个梯级。“家”(图10)的左上部是有意识的把它压缩,这样处理强化了线与线之间的关系,弱化了字之间的空白。

(图7)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年 
 

(图8)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图9)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怀素       

(图10)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家        


5、主空间的形状。
主空间的形状,有三角形的,有方形的,还有圆形的。草书的两个源头:一种是由楷书转换成的;一种是由篆书转化来的,后者较为古。
形成主空间的情形有以下几类:一类是右向的弧线,一般它圈出来的空白都比较大,是圆的,如“国”字(图11),“怀”(图12)。一类是掉下来的左首的弧线 ,如“沙”字(图13),长弧线勾过来,是有意所为,左侧把三个点连起来,形成一个大空间。还有一类是左右结构本身就有空白,索性把它拉大,“暇”字(图14)将内部的空间拉大。第四种是把上下两个字的空白给它揉在一起也构成了一个大的空白,如“法资”(图15)之间的空白,以及“迹”字(图16)。
一个字组内的空白为上下的流通融合,如“法资”(图15)、“张公谓”(图17)、《颜真卿祭侄稿》中的“悔祸”(图18)。外空白越多就显得越动荡,轮廓就越漂亮,一行字里不仅要有开阔的内空白还要有动荡的外空白。

(图11)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国         

(图12)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怀
(图13)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长沙         

   (图14)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暇        

(图15)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法资

  (图16)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奇迹   

(图17)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张公谓 

  (图18)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悔祸


三、课堂练习
1、找《自叙帖》中你认为比较敏感的空白并进行临写。
2、请把4种主空间处理手法分别从《自叙帖》中找出来,并做练习。
3、请写一组字,有意识的弱化周围的空间,使主空间突出出来,让人有眼睛一亮的感觉。


四、课后作业
1、找有签条作品的签条处理形式,拍照并分类,不少于20张。
2、找不同种类的拼接作品拍照并分类,不少于20张。
3、找中间和两边不同空白处理方式的作品,拍照并分类,不少于20张。
4、精确临摹一副《自叙帖》作品。要体现空间练习、线条练习(墨色、落差)、解读等。创作一张形式一样的作品。
5、读草书书论,写一篇文章。

大草中的空间——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二

教学概要 1、从线形、线构、线律、线质四个方面对线条进行分析,提出全息式感知方法,主张回归古典,并结合怀素《自叙帖》中字例进行分析、临习。 2、通过对线条书写的技法、笔法讲解并结合怀素《自叙帖》进行分析,探寻临习《自叙帖》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3、着重对大草中长线条的质量、书写技术进行分析并做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对长线条的驾驭能力。   课堂实录 一、对线条的分析 线条可以分为线形、线构、线律和线质四个方面。线条要做到“圆”、“厚”、“通”、“润”。 欣赏书法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的层面,线条的质感,有的像丝绸般润滑,有的像枯藤样遒劲,甚至可以感觉到线条的重量和体量。 二、怀素《自叙帖》的临习技法 书法学习要讲究技法、笔法,技法包括笔法、字法、行法、章法、组合、格式、色彩等。笔法、字法、行法、章法构成了书法的主体。对笔法我们主要从执笔、运笔、运动的方式和笔锋的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执笔主要看指法、笔杆的角度、执笔的高低和深浅度。指法主要分三指执笔法和五指执笔法和其它执笔法。笔杆的角度一般分直、斜两种,执笔的高低和深浅度一般因书体与个人风格而异。运笔一般分逆锋、藏锋、顺锋。运动的方式主要分平动、提按和绞转。笔毫常见的状态有铺毫和束毫。 对照怀素《自叙帖》,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指执笔法,笔杆垂直于纸面,笔拿得相对较高,握笔比较浅,逆锋起笔,在一个平面上做束毫的运动,这就是怀素《自叙帖》的主要临习方式。 三、长线条的驾驭和运行 1、长线条的驾驭技术,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A、转笔 任何方向的转笔,顺势的、逆势的,如(图1)是顺势的,只要手控制牢就行了。如“轴”(图2),是逆势的,写起来就未必容易了。“物” (图3)写起来就有点困难了。如果只有顺势或逆势,作品中就会显得单一。 图1: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开   图2: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轴   图3: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B、折笔 线条中的折笔,如“固”(图4)。有的是连续的折笔,如“戴”(图5)字,折线一定要干净、清晰,不能残破或线条断开了,那就不高级。 图4: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固   图5: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C、转折并用 连续的转折,如“畏耳时”(图6),顺势逆势不断地转;再如“戴”(图5),转折并用,非常自然,技术难度很大;再如“外”(图7)、“初疑”(图8)。 图6: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畏耳时   图7: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外   图8: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初疑     D、顿挫 如“之动”(图9),线条在运行中突然的停顿,这个技术难度就比较大。线条运行中还有没有其它的变化呢?比如说变速、变形、变向、变质,变质是线条的质感突然间发生变化,还有就是复合,如“妙”(图10)。 图9: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之动 图10: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妙     2、长线条的运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顿挫,一种是起伏。顿挫往往有提按,有粗细的变化,起伏表现为连绵不断。提按是今法,起伏是古法。源于原初的感觉而书写的书法,起伏连绵,谓古法。一根长线条有粗细的落差,也包括有线质的落差,粗细的落差如“而事”(图11)、“其事”(图12),线质的落差如“烟澹”(图13)。在临习中,我们要多观察长线条的变化,如粗细、墨色等,要把握操纵线条质感的落差,在通篇书写时,有委婉的、劲挺的、粗的、细的、强的、弱的、松的、紧的,等等,这样作品才会有感染力。 图11: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而是   图12: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其事   图13: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烟澹   四、课堂练习 1、练习“激”字(图14)。要求在写的时候,把“神”贯穿进去。尤其是要注意左侧竖线条的起笔、走势、粗细和收笔,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手,对照字帖,不断地调整自己,做到眼到、心到、手到 。 图14: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激     2、练习“国”(图15)、“目”(图16)、“固”(图17)等字。要求在写时增加线条的魅力,要饱蘸墨,眼要看到,心里要明白,信手写,不要太拘谨、太拘束,站姿和书写姿势要大气,给人堂堂正正的感觉。 图15: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国   图16: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目   图17: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3、练习写“长沙”(图18)、“颇好”(图19)、“笔法”(图20)、“者流”(图21)、“赞之动盈”(图22)、“而事”(图11)等字,要求仔细体会长线条的连绵不绝,注意破平行、破对称、破均匀,感受点在调节节奏中的作用,练习线条运行中的顿挫,感受字中空白的大小。 图18: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长沙   图19: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颇好   图20: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笔法   图21: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者流 图22:

大草中的线条——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一


  赞之动盈   五、课后作业 将《自叙帖》前三分之一精确临摹并背会,创作一张字数相当,线条、形式与临摹作品相一致的创作作品,生字从《草字编》中查找,内容最好有关草书,创作内容要求背会,篇幅不小于六尺。
大草线条的形质 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主讲教师:于钟华(浙江大学博士人文论坛主持人、济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古典书法研究中心主任) 教学概要1、线条的形状分类。 2、形质与神采的关系。 3、线条的内质分类。 4、书写的节奏与线条的形质。
 课堂实录 一、形质与神采  南朝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唐朝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 二、线条的形状  线条形状变化包括线条的粗细、曲直、浓淡、干湿、长短等。还有因用笔变化而致的线条形状的变化,包括藏锋、顺锋、逆锋、顿笔、转笔、折笔、挫笔等。前三者区别在起笔处,后四者区别在线条中段的运行。藏锋是看不到锋,边缘比较圆;逆锋是能看到锋,边缘有毛刺,笔锋的方向改变;顺锋是能看到锋,顺锋而写、而出,忌过尖。线条运行中方向的改变,主要有折笔,此外还会出现顺顿、形断意连、锋面的转换,如铺毫和束毫之间的转换。 三、线条的内质 线条大致可分为粗线条、细线条和枯笔线条三类。 (一)           粗线条的内质分类 结实与松懈。同样单位面积的线条,挤压进去的墨多的就结实,墨少的就松。如《自叙帖》中的“水”(图1)和“言”(图2),“水”松“言”紧;“虽”(图3)和“性”(图4),“虽”紧“性”松;如“风”(图5)和“声满堂”(图6),“风”结实,“声满堂”松一点。结实和力度虽然有联系但不能划等号。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1水      

  图2言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3虽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4性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5风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6声满堂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松和紧。如一根橡皮筋的拉紧、松的状态,拉紧时有张力的,如“愧畏耳”(图7)“愧”的一竖、“畏”的第一笔就有拉的感觉 “耳”比较松。所以古人的线条是有多种线质、多种状态,不只是一种状态。 硬和软。如“轻”(图8)软,“飞”(图9)硬。有的线条像玉,很结实,外面又很圆很润;有的是木质的——像枣木,很硬很结实,像桐木,像紫檀,很高贵,如“轻”字,感觉是木质的,不是玉质。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7愧畏耳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8轻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9开    (二)           细线条的内质分类  有的细线条像铁丝,如“无疑” (图10)的“疑”字,有硬度但没有张力、弹性,如“僧中” (图11)的“中”字和“气概通疏”(图12)的“气”字。从线条的劲来分析,“蒙激昂”(图13)的线条明显就松一些。此外,有的线条人为意识很重,为有我之境,有的线条是无意带出来的,人为的因素较少,是无我之境。怀素的线条更多的是有我之境,控笔能力很强,但是偶尔也会看到手随笔转,心随笔运的线条。无我之境里人为的意识弱化,写出来的字显得古淡。如“伯张”(图14)和“司勋”(图15),“伯张”两个字人为的因素较少,线条介于发力和不发力之间,“气概通” (图12)的“气”的细线条是人为在控制,“司勋”介于两者之间,既有控笔又没有把线条控制在很紧张的状态。我们平时写字往往只有一种状态,唯恐松懈了,从头写到尾,写得很累。字要像大自然,有钢铁、玉、木头、枣木、藤条等,各不相同,这样才有意思、丰富多彩。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10无疑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11僧中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12气概通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13蒙激昂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14伯张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15司勋     (三)           枯笔线条的内质分类 枯笔线条的内质分类很多,如迟涩,内质干涩,行笔不容易;有的线条虽是枯笔,但里面有核、芯,是圆的,有的则是平面的。所以同样是枯笔,有的是有厚度的枯笔,有的是比较薄的枯笔。还有一种很虚弱的枯笔,如“张颠” (图16)的“颠”字。“侣”(图17),其单人旁有力度、不虚,“澹”(图18)的主体部分不虚,“烟”(图19)很圆润,很精光,“澹”字就像一条蛇在草丛中钻了出来,我谓之“穿越”,是很好的技法, 分类的过程可以提高我们的眼力,让我们能够穿透线条看到其内在质感的区别;分类的结果对创作很重要。写线条时,不要只有一种处理方式,如写粗线条时,要写出不一样的质感,有的要强化硬度、结实度、力度,有的要强化紧致、温润,这样我们才能既有眼光又能很好地运用了。如 “戴”(图20),包含有几种线质,竖画像木头,钩又像玉米杆里的芯,很轻很虚弱,连续的转折很柔和,最后两笔又绷紧了。注重线条的丰富性,写出来的作品才会是一览有余。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16张颠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17侣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18澹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19烟      

大草线条的形质——于钟华古典书法研究“大草班”教学之三


  图20戴   四、书写节奏 我们做过关于速度的练习,但速度的快慢只是节奏的一个组成部分,会带来线质的改变,不是节奏本身,不能真正触及线条的魅力本身。如何增强线条的感染力,最终体现线条的艺术效果,在今天的书法训练中多被忽略,而在孙过庭《书谱》中却有着清晰的表达。孙过庭将速度和节奏分开论述,同时又对节奏本身与艺术审美的对应关系有明确指向。孙过庭说:“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这里将“凛”“温”“鼓”“和”作为动词来看,正是书写的节奏,我们将分别加以练习。“然后”一词,说明此句之前的论述是其时间、阶段上的前提,即写篆书要先做到婉而通,写隶书要先做到精而密,写草书要先做到流而畅。五、课堂练习 1、在《自叙帖》中找出有线条长短变化、粗细变化、曲直变化,墨色浓淡、干枯变化的一页并做练习。 2、请在《自叙帖》中找出藏锋、逆峰、顿笔、顺锋起笔的线条并做练习。 3、对照《自叙帖》找出粗线条、细线条、枯笔线条不同内质分类并做练习。 六、家庭作业 每天临帖时间不少于两小时,默写(即背临)《自叙帖》;创作作品一幅,内容为《草书歌行》,要求用原帖字置换,作品形式,尽可能做加法,不少于7个形式元素(色彩、图章、留白,拼接签条等),要有出处、讲源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