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恩青年医生第156天 踝管综合征、足 跟 痛

 昵称34246721 2017-02-06


第156天

培恩青年疼痛医生学习之

《临床诊疗指南》

疼痛学分册


上一本书《疼痛诊疗学》已经讲完了,我们开始一本新的书——《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关于这本书我们筛选略过了与《疼痛诊疗学》重复的部分,从第二章开始我们的学习。


E


 第六章  腰、骶和下肢疼痛


第十节 踝管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沿内踝、足内侧、跖侧至足趾烧灼样疼痛或麻木感,夜间较明显,影响行走和负重。


诊断要点

1.该病常见诱因为内踝骨折、扁平足、跟骨畸形、距骨向内塌陷和踝关节炎等,原发因素是内踝后方软组织损害,刺激或压迫胫后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


2.内踝后方凹陷处(踝管)有明显压痛及向足底放射痛,肌力一般不受影响。


3.足部胫后神经的跟支和其主要分支跖内侧神经和跖外侧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


治疗方案及原则

 1.保守治疗可以采用局部注射、制动或者银质针针刺疗法。


2.手术治疗适合病程长、症状重的患者。可行踝管软组织松解术



第十一节  足  跟  痛

概述

 又称跟痛症,在足跟部承重时产生疼痛症状。其病因较多,如跖腱膜及跖长韧带损害、跟骨骨骺炎、跟骨炎(类风湿或Reiter病)、跟骨骨刺、跟骨结节滑囊炎等。


临床表现

1.青少年或儿童的跟骨痛多因跟骨骨骺炎所致,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渐感疼痛,局部不肿或微肿。


2.青年或中年人的足跟痛的主要原因是类风湿性跟骨炎或Reiter病。患者感足跟后部及足跟底部肿胀、疼痛、不敢承重、行走困难。


3.老年人的足跟痛常因跟骨骨刺、跟骨结节渭囊炎及跟部脂肪垫变性所。疼痛在久坐、久卧后突然起立时加重。稍微活动后疼痛减轻,但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又加重。



诊断要点

1.骨骺炎所致的足跟痛好发于幼年跟骨的二次骨化中心,患儿患足常有外伤史。X线片可见跟骨骨骺骨密度增加,呈分裂状,边缘欠整齐,需与健侧对比。


2.类风湿性跟骨炎或Reiter病常见于青年人,相关的生化检查阳性。X线片示骨疏松,足跟后部和底部软组织影增厚,并有骨皮质轻度破坏和增生。病变范围逐渐扩大,波及跟腱止端和跖筋膜附着部,晚期可使跟骨结节上部如鸡尾状,跖筋膜附着形成巨大骨刺。


3.老年人骨刺和滑囊炎所致的足跟痛,其特点表现为休息痛。足底跟骨棘周围软组织压痛明显,跖腱膜及跖长韧带也有压痛,X线片可见有跟骨骨刺。



治疗方案及原则

1.跟骨骨骺炎所致的跟痛症多可自愈。对症处理包括穿软底鞋、减少承重、足部热敷和理疗。


2.类风湿性跟骨炎或Reiter病应常规应用抗风湿药,垫高鞋跟,鞋内用跟骨垫。必要时可用局封止痛。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切除增生的骨刺。


3.老年人的跟痛症以对症治疗为主。穿坡跟软底鞋,带跟骨垫。患者应减轻体重。局部热敷、理疗。’必要时局部注射治疗,每周一次,可连用3~4周,或者采用银质针针刺疗法。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目前疼痛资源共享群1、2、3群(500人)均已满员,感谢疼痛伙伴们对培恩的支持信任!我们将继续筹建疼痛资源共享4群;需加群交流学习的伙伴请加管理员。


对疼痛事业有见解,热衷公益疼痛事业的伙伴

请联系管理员


1天学习1小时

1季度完成1本书

坚持学习1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