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虎作伥:绝非你想的那么简单

 木头1018 2017-02-07


关于老虎,还是有些话可以聊。


老虎并不是单独行动的,它有一种助手叫伥。


伥是被老虎吃掉的人,灵魂不能远去,只能跟着老虎,负责给老虎通风报信。遇到机关、陷阱,要先做清理工作。比如把药弩上的弦松掉,把陷阱的盖捅开之类。碰上无辜的人,就引诱他来到老虎面前,让老虎吃掉。


然而贫道今天的重点不是讲这些,今天的重点是:这篇文章是我媳妇写的!!


贫道引导半天,就是一只伥。


原文的引文是文言,贫道改成了白话,但文章结构并没有变化。


一、“伥”长得什么样?


作为鬼的一种,从现有记载来看,伥并没有稳定的形象,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一)  青衣小儿状


这一类虎伥形象起源较早,保留在《太平广记》中有两条记载:


  • 唐开元末年,渝州多老虎。有一天,一个猎人设下机关伏弩,准备射老虎。谁知一个伥鬼先走过来,像一个七八岁小孩,没穿衣服,蹦蹦跳跳,全身碧色,把机关拨开了。猎人趁它离开重新安好。一会儿一只老虎走来,踩中机关,被射死。把老虎剖开一看,喉咙里有一块碧绿色的石头,大如鸡蛋。


另外,浔阳有猎人,也是设埋伏打虎。二更后,见一小鬼,青衣,秃头,一拐一拐地来到伏弩的地方搞破坏。


这种青色皮肤或青衣服的小鬼,还会给老虎做记号。


  • 成都人杨起,字成翁。出散关,行黄花右界中……一青衣童,长二尺,面色苍黑,自外来,持白纸一幅,直至于傍,欲以覆其面。”(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三“黄花伥鬼”


这里的伥的形象已经发生了变化,虽然保存了青衣童子的外形,但是行为和道具都已经和民间传说中勾魂的无常相近了。在这则记载中,伥鬼的行径也不再是破坏捕虎机关陷阱,而是以纸糊人面,给老虎来吃人做记号。除了用纸蒙人脸,还用在人头发里插纸幡的。


贫道这Photoshop也就这样了


(二)常人状


这类记载较多,记载中默认的伥鬼形象都与生前相同,只是多了些鬼气而已,这似乎是唐宋以来人们印象中伥鬼的常态,大多数记载对伥鬼的形象都着墨不多,往往一语带过。这种伥鬼除了替老虎办事之外,和民间迷信的鬼魂形象融为一体,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外形。例如《太平广记》卷四三〇“马拯”:


  • 唐长庆中有个叫马拯的人,性格冲淡,喜欢游山玩水,一天去湖南的衡山祝融峰,半夜时分,忽有三五十人过,或僧或道,或丈夫或妇女,歌吟者,戏舞者。


这些人都是伥。大概生前被吃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当伥鬼的时候就是什么样子。



(三)仙人状


这类伥看上去很不凡,具有神异的外表,并且具有某种神通,通常装扮成道士神仙的形象出现迷惑人,可谓高级的伥,例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


  • 有几个吉州商人,赶着骡车走在深山里。忽然看到山路上站着一个道士,淇仙风道骨,手拿拂尘,朝队伍中一个商人招手说:“你还记得吗?你是天上的谪仙,现在俗缘已了,仙缘凑巧,应该升天了,特来接你。”这个商人想,我没修过仙呀,大字也不认得一箩筐,哪来的仙缘凑巧?况且父母在堂,怎能说走就走?坚持不去。道士长叹一声说:“执迷不悟,也无可奈何,但你不去,就缺一个名额,你们几位,有没有愿意随我去的?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另外几个商人有说不去可惜的,有说是妖怪的,商量半天一个去的都没有。道士长叹,沿小路走了。第二天,众商人一起探了探小路,发现没走几步,尸骨堆积如山,都是老虎吃剩的残骸。



(四)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明沈周《客座新闻》卷七“虎伥”:


  • 上虞有个叫张成的,夜睡中,有人喊他的名字:“快到县里去!”张成赶紧出门,碰上村里一个老头说:“大半夜的出来溜达什么?赶紧回去!这几天去县城的路上,老虎吃了好几个人了。”张成猛然醒悟,这个来喊他的一定是伥。


清俞蛟《梦厂杂著》卷八《伥鬼记》:


  • 有个姓吴的村民,出门在外,借住某处。晚上有人从墙外喊他名字,说:“你媳妇得了病,赶紧回去。”吴某说:“天太晚了,明天一早吧。现在路上闹老虎。”那个人说:“你还是不是人?怎么这么没心肝?我不就是这么跑过来给你报信的吗?怕什么老虎?你不跟人家李天飞学学?我给你带路,快走吧。”吴某只好出门看是谁,谁知那个人已经走远了,只有一盏灯笼在前面引路。吴某就跟着那灯笼走……


  • 第二天,人们在野外发现了吴某血肉模糊的尸体……



这种虎伥形象出现较晚,读起来完全没有早期青衣小儿的轻松感,只觉得毛骨悚然,这种无形之鬼是最能引起人们心理恐惧的形象,直到现在仍是鬼片中增加恐怖气氛的常用手法。这种虎伥故事的出现应该跟明清志怪追求惊悚的倾向有关。


二、伥和星宿派


所有的伥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老虎吃人前,为老虎打头阵。但是在不同的记载中,伥与虎的关系却是大相径庭的。


有些伥被老虎控制,帮助老虎吃人。但老虎死后,他们马上脱离了依附关系,转投他处。例如《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马拯”:


  • 有只老虎被猎人下的机关弩射死了。一群伥鬼跑来,放声大哭:“谁杀了我们的将军?”猎人怒叱他们:“你们这些无知下鬼,被虎吃了,我们为你们报仇,不说谢谢我们,竟然还哭老虎,你们做鬼也是糊涂鬼!”于是这些伥鬼一个说话的都没有了。忽然有一个鬼说道:‘我们都不知道这个将军是老虎,刚才听你这么一说,才幡然醒悟。”于是众鬼指着死老虎大骂了一顿,千恩万谢而去。


试比较《天龙八部》里虚竹打败星宿老怪,星宿派众门人的表现,就知道这种伥鬼,到处都有:


  • 星宿派门人登时有数百人争先恐后的奔出,跪在虚竹面前,恳请收录,有的说;“灵鹫宫主人英雄无敌,小人忠诚归附,死心塌地,愿为主人效犬马之劳。”有的说:“这天下武林盟主一席,非主人莫属。只须主人下令动手,小人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更有许多显得赤胆忠心,指着丁春秋痛骂不已,骂他“灯烛之火,居然也敢和日月争光”,说他“心怀叵测,邪恶不堪。”又有人要求虚竹迅速将丁春秋处死,为世间除此丑类。只听得丝竹锣鼓响起,众门人大声唱了起来:“灵鹫主人,德配天地,威震当世,古今无比。”除了将“星宿老仙”四字改为“灵鹫主人”之外,其余曲词词句,便和“星宿老仙颂”一模一样。



这一类伥和虎的关系友好亲密,助虎食人是出于自愿,然而老虎一死,立即变心,和星宿派弟子一模一样。记载这一类伥的故事最多,时间跨度从唐到清,是人们使用“为虎作伥”这个成语普遍暗含的伥的形象。


三、修炼到顶级的伥


伥并不是一辈子做奴才,而是有翻身机会的。伥发展到高级阶段,竟然能使唤老虎害人。这种反奴为主的现象,古代故事里也有。如《太平广记》卷四三一“荆州人”:


  • 荆州有人走到山里,忽然遇到一只伥鬼,用虎皮照头一蒙,就化为老虎,受伥鬼指挥。三四年间,吃的人畜和诸野兽,不可胜数。然而都是被迫的。有一天,伥鬼带着老虎过一座寺庙。这老虎跑进寺里,伏在老和尚床下。老和尚很有道行,就用锡杖一敲老虎,问道:“你有什么要求,是要吃人,还是要脱去兽身?”老虎两泪交流,老和尚把老虎牵回方丈内,养了半年,才变回人形。


这里的伥鬼有使人化虎的本领,虎本不愿食人,而受伥鬼指挥,不得不违心行事,以至于老虎抓住机会逃入寺庙,向僧人求救。


奴才历练久了,就成了主人。这种人物,比如领导的秘书,县官的师爷,把十个八个主子顶跑了,他都没事。看《红楼梦》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那个门子,就是一只修成正果的伥。侯耀文有个相声《抬轿子》,说一个办公室主任通过两面三刀的手段,拱走了好几任厂长,无疑也是一个高级的伥。


四、“伥”是四川鬼?     


伥的原义并不是给老虎帮忙的鬼。《说文解字》中对伥的释义为“狂也,从人长声”。正史记载中,唐前有取名用“伥”字者,唐后就没有了。《后汉书》卷六:“长乐少府九江朱伥为司徒。”这里“伥”用的是“狂”义。《南史》卷七七:“奄人王宝孙年十三四,号为伥子,最有宠,参预朝政。”这里的伥也是用“狂”义。梁武帝后,正史记载中再也没有叫“伥”的人了,说明在南朝之后不久,伥字就已经被赋予一种贬义了。


“伥”作为给老虎帮忙的鬼,这个概念似乎起源于西南地区。《太平广记》中典型的虎故事分布举例《太平广记》保存了最早的伥的记载,共有七则,七则故事的发生地都在长江沿岸,且以四川为主。大概是唐代之后慢慢传到中原来的。


唐以前志怪小说,很少有“伥”的形象。而且在唐人笔记中,“伥”的形象没有定型,往往差异很大。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伥的故事刚刚传进中原,在唐人心中没有固定而统一的形象,口口相传便会因地制宜,产生流变。


伥产生于西南四川一带的另外一个证据,就是唐代的元稹在诗歌中首次使用了“伥”,而都是在四川的作品。《元氏长庆集》卷第十二有“伥魂阴叫啸”(《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卷二一有“哭鸟昼飞人少见,伥魂夜啸虎行多”(《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但还没有“助纣为虐”的喻意,只是用来烘托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这两首诗都作于元和年间元稹在通州司马任上。通州就是今四川达州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


五、成语“为虎作伥”的出现


唐宋以后,由于经济的发达、人类的捕杀,老虎已经日渐稀少,老虎少了,伥的传说也日渐稀少,清代笔记中关于伥的记载已经寥寥可数,伥在叙事文学中的形象逐渐弱化削减。但是在诗文中,元明之后,伥被文人作为一个稳定的意象在诗文中使用,例如较早的元郝经《陵川集》卷二古诗《雁媒》:“置媒使号呼,投网来抢攘。奄忽一举尽,羽毛皆摧戕。厌然束缚去,又向云间望。嗟嗟罔民徒,诡计不可防。被获反为用,竭力如鬼伥。有信复无智,终自为身殃。误已更误人,不悟真可伤。”在郝经之后,这种讽刺意味的作品,不可胜数。例如易顺鼎在《请罢和议疏》:“不谓有李鸿章焉,为虎作伥,教猱升木,于是倭不啻取怀而予操劵以偿,盖倭力不及此而李鸿章之力能及此,倭愿不及此而李鸿章之愿早及此矣。”在元明清三代,文人大量反复地使用伥这一意象,最终形成了成语——为虎作伥。


转发一下,伥鬼退散



用一生时间陪媳妇读书,并直播这个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