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庆古村,传承神秘武林绝学——沁阳马坡八卦掌

 昵称烛光2010 2017-02-08


沁阳市太行街道马坡村传统武术底蕴深厚,是怀川著名的武术之乡。



马坡八卦掌源自董海川(1797年~1882年)独创的八卦掌。1824年~1837年,董海川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他将武功及内功融为一体,博采众长,加上自己的丰富经验,独创以掌为主的技艺手段——八卦掌。“八卦掌”包括枪、刀、箭、戟、拳等。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卦掌宗师董海川的关门弟子贾凤鸣(北京名盛镖局镖师)护送到怀庆府镇台衙门任职的黄大人来到河内县(今沁阳市),应当地著名绅士张栋文邀请,在马坡村设场传艺,先收傅振嵩、张栋文、张福善、司发祥、宋金有、吴士东、祁生林、贾玉秀等8人为徒,称为“八大徒”。后又建起武学堂,收徒百余名,传授武艺,培养了一大批武术人才。傅振嵩是其中武功最出类拔萃的一位。


两名马坡八卦掌传人在演练八卦掌


  傅振嵩(1881年~1953年),号乾坤,马坡村人,马坡八卦掌的第二代传人、傅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中国近代颇有名望的武术家,人称“国术圣人”。1928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傅振嵩被聘为八卦掌总教师。1929年,两广国术馆在广州成立,傅振嵩应邀赴广州任教。这次联袂南下的还有北方拳师万籁声、顾汝章、耿得海、王少舟,这就是武林掌故中所说的“五虎下江南”。“五虎下江南”一举打破了武术界自设藩篱、互不往来、自我封闭的格局,促进了中华武术的交流与融合,对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马坡八卦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性。它在继承传统八卦掌的基础上,由一代宗师贾凤鸣将道家养生、健身、防身术和八卦掌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独创推、带、领、搬、拦、截、扣、捉、拿、勾、打、封、闭、闪、展等16法。主要掌法是八母掌:即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素有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称。


 马坡八卦掌以“八大桩法”为转掌功,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路线,以掌法和步法为核心,以丹田之气为根,肩、腰、胯并用。在转中全身一致,步似行云流水。身法要求:拧转、旋翻协调完整,走如游龙,翻转似鹰。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托等。能进能退,能化能生,虚实结合,变换无穷。八卦掌有单练、对练和散打等形式。八卦掌拳系统的器械有刀、枪、剑、戟、拳、虎。练法是:随走随变、械随身走、身随步换、势势相连。尚有七十二暗脚、七十二截腿之说。八卦掌动作要求:滚钻身裹、奇正相生、走转拧翻、身随步走、掌随身变、行走如龙、回转似猴、换势似鹰、威猛如虎、十趾抓地。


  “龙形八卦推手”是马坡八卦掌的主要技法,也是傅振嵩大师在南国广州传授的主要武术技法。它的特点是:手眼身法步高度统一,灵活,行如游龙,掌如穿梭,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单换掌、双换掌如游龙吐舌,青龙探爪。迎面掌、推胸掌如霹雳闪电。缠腰掌、旋身掌如乌龙缠身。这些技法,可以单用,也可以混用,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有四两拨千斤的功力,亦能运全身千斤之力发于手掌。可以正面攻、侧面攻。袭敌之背为龙形八卦推手之最大特点。

  总的来说,马坡八卦掌的特点是手眼身法步高度统一、灵活,行如游龙,掌如穿梭,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单换掌、双换掌如游龙吐舌。青龙探抓迎面掌、推胸掌如霹雷闪电。这些技法,可以单用,也可以混用,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有四两拨千斤的功力,亦能运全身千斤之力发于手掌,可以正面攻,也可以侧面攻。

  马坡八卦掌使用的器械有刀、枪、剑、戟等。练法是随走随变、械随身走、身随步换、势势相连,尚有七十二暗脚、七十二截腿之说。

  马坡八卦掌根植于覃怀大地,节奏明快有力,动作朴实无华,民众练习,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亦可用于自身防卫。除此之外,马坡八卦掌更为重要的价值是对研究焦作武术文化的发展、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4年广东“傅家拳同学会寻根拜祖访问团“马坡之行(杨帆摄)


  近年来,马坡八卦掌、老虎武术队还多次参加市、县两级春节民间艺术汇演和各种武术展演、展示活动,深受群众喜爱。为保护、传承马坡八卦掌这一独特的民间传统武术,在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重视和支持下,马坡村组织专人走访马坡八卦掌民间老艺人,对其传承渊源、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进一步挖掘,并整理归档,成立了马坡八卦掌传习所和马坡八卦掌武术协会。


  2011年12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坡八卦掌榜上有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