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吉平医生视频的艾灸总结

 昵称40187985 2017-02-08
赵吉平医生视频的艾灸总结

1.益气固表:风门,肺俞,大椎,合谷,体质差者加足三里。
大椎有特别好的振奋阳气,补阳穴位。
2、脾俞,胃俞,中烷,足三里。腹胀,大便异常者(泄泻,便秘)加天枢。
3、三阴交,百汇,神门,印堂,三个穴位治失眠。头部艾灸时间不要过长。
4、化痰降脂灸,第1组:公孙,中脘,章门,丰隆,阴陵泉,第2组:列缺,胃俞,脾俞,膈俞,三焦俞。中脘是正中线的肚脐往上四寸,四指+1指就是4寸。中脘能够健胃,健脾。
丰隆,膝盖骨外有一凹陷,再找到外踝高点,两者连线取其一半,作用是 化痰,降甘油三脂更强些。
阴陵泉,下肢内侧,径骨内缘往上推,转弯处有凹陷,作用是去湿。
三焦俞,列缺偏于利湿的作用。
背部正当中,叫督脉,三角形的肩胛骨,内缘近乎一条直线,与中间的脊椎三等分,取其一半。这条线上就 有很多的脏腑相关 的俞穴。摸到肩胛骨的下角,两边的连线是在脊椎上是第7胸椎,向下摸到第11胸椎,高起来的骨头,这水平线上再旁开1.5寸,就是脾俞,下一节是胃俞。具体为11脾俞,12胃俞,13就是三焦俞,这些降脂都是很好的。 
5、强体丹田灸,神阙、关元--阳面,前面的。肾俞、命门--阴面的,后背的。
温和灸每穴1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隔姜灸每次每穴3-5柱(壮)。
隔附子饼灸,每次选1穴,灸4-8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附子是个大辛大热之物,非常擅长是补阳,壮阳的药物。把附子磨成细粉,加点面粉粘度就大了,掺点黄酒就非常容易制作成各种形状,类似于泥巴。厚度约是1厘米左右,用针扎一些眼有利于通透的作用。把做好的附子饼放在神阙穴上,加上艾柱放在附子饼上。艾柱要大一些,一周一次即可。再是关元穴,这两个穴位替换着灸,不用每次两个都灸。
附子与姜的比较:
姜是温胃散寒,是温性,热力没有那么大。
附子是个大辛大热之物,非常擅长是补阳,壮阳的药物。针对肾阳虚的人用这个比较好。若是疮面不愈合,就加层纱布再加附子饼灸。针对女人的宫寒也是很好的。还有治泌尿系统的疾病,如五更泄(一到早上4-5点就必须上厕所),就是典型的肾阳虚损的一种表现。还有就是水肿,
肾炎病人,从下往上是盐+姜+灸。盐本身是入肾、固阳的作用。这种做法与附子饼灸非常相似。
手脚冰冷,是身体有瘀,肝瘀,有热引起的。若越是生气的时候越是冰凉。在手脚末端一些穴位灸,一个月后,手脚变热,脾气也不急。
肝在身体功能上,有最突出的两点:
1、肝主疏泄,肝就是要调节各脏腑各自的功能,调理。比如说太冲,失眠也是因为肝气不疏。
2、肝有藏血,
疏肝和肝的灸法,第1组:膈俞,肝俞,脾俞,期门。
膈俞肩胛骨下角对的,肝俞在第9胸椎脊凸下旁开,脾俞是第11胸椎脊凸下旁开1.5寸。这1.5寸是中线和肩胛骨内缘的一半。乳头是在第4肋间隙,期门是在第6肋间隙。
第2组:内关是在腕横纹上两寸,两寸是3指,大筋的中间。太冲穴:大脚指和二脚指之间,往里抠不动了,就是太冲穴。三阴焦,内踝高点上三寸,手掌一拍三寸。
两组交换使用更好些。
说明:肝俞与期门相配,肢体端的太冲和内关相配,主要是起到理气的作用,这些穴位具有很强的疏肝作用。
更加要注重:三阴焦、背上的膈俞、脾俞。因为气和血是非常密切的关系,气滞久了之后出现血瘀。在理气的同时要注意养血,养阴的穴位,如三阴焦、膈俞、脾俞。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内关可以疏肝,本身能够调理心胸胃的疾病。
7、补肺脱敏灸。取穴一:肺俞、风门、大椎。配穴:脾气虚者加脾俞;肾气虚者加肾俞。
取穴二:列缺、合谷、足三里、阴陵泉、关元。 过敏性鼻炎等等。
8、关节疼痛,相对于肝肾的会多一些。若是肌肉疼痛,跟脾还有关系的。
通络止痛,有痛是止痛,无痛时防痛。督脉的大椎,任脉的关元(或者神阙),第二是曲池,足三里。这四个穴位适用于全身性的疼痛。
若平常上肢的疼痛,就再加个后溪穴。实按灸。
10、腰酸背痛腿抽筋。到放射科查骨密度,可能有骨质疏松症,丢钙。
这些穴位特殊,全身的骨头它全管,管全身的筋。
壮骨--大杼zhu,大椎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杼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都有。再加大椎,刚好三点。这是骨汇。
接下来是髓汇,骨髓可以营养骨头,它叫悬中,也叫绝谷,外踝骨,高点上三寸,刚好一巴掌。
筋汇,壮骨一定要强筋。就是阳陵泉。主筋,全身筋的毛病,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治。
强筋壮骨灸,选穴:大杼穴,悬钟(绝谷)穴,阳陵泉,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这两个穴位是管肉的)。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处方。
中药泡脚,熟地15g,杜仲15g,续断15g,牛膝10g,丹参30g,狗脊15g,气虚者,加黄芪15g,堂参15g,白术15g。筋肉拘孪者,加葛根20g,木瓜20g。
11、治疗尿失禁,前列腺增大。主穴:关元/气海(前面的)、膀胱俞、肾俞、次髎、中髎,三阴交。温针灸。在相对应的穴位下针,把艾绒捏好粘在针上。烧着。
12、面部疾病:足阳明胃经是特别重要的经脉影响到整个头,眼睛直下的两条线,下颌骨绕到耳前下关,口唇周围,影响整个面部。
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所在的一条经脉,上来之后也会跟口唇有联系。还跟鼻子旁边有联系。
二竹二白,眉头叫攒,眉尾叫丝竹空,眉毛中点上一寸,也就是瞳仁直上一寸,叫阳白。瞳仁直下凹陷的地方叫四白。眼睛周围把这四个掌握好了就行。
主穴:合谷、足三里、太冲、关元、面部穴(以上说的二竹二白)、阿是穴。哪有病理反应,哪就是阿是穴。赵吉平医生视频的艾灸总结

1.益气固表:风门,肺俞,大椎,合谷,体质差者加足三里。
大椎有特别好的振奋阳气,补阳穴位。
2、脾俞,胃俞,中烷,足三里。腹胀,大便异常者(泄泻,便秘)加天枢。
3、三阴交,百汇,神门,印堂,三个穴位治失眠。头部艾灸时间不要过长。
4、化痰降脂灸,第1组:公孙,中脘,章门,丰隆,阴陵泉,第2组:列缺,胃俞,脾俞,膈俞,三焦俞。中脘是正中线的肚脐往上四寸,四指+1指就是4寸。中脘能够健胃,健脾。
丰隆,膝盖骨外有一凹陷,再找到外踝高点,两者连线取其一半,作用是 化痰,降甘油三脂更强些。
阴陵泉,下肢内侧,径骨内缘往上推,转弯处有凹陷,作用是去湿。
三焦俞,列缺偏于利湿的作用。
背部正当中,叫督脉,三角形的肩胛骨,内缘近乎一条直线,与中间的脊椎三等分,取其一半。这条线上就 有很多的脏腑相关 的俞穴。摸到肩胛骨的下角,两边的连线是在脊椎上是第7胸椎,向下摸到第11胸椎,高起来的骨头,这水平线上再旁开1.5寸,就是脾俞,下一节是胃俞。具体为11脾俞,12胃俞,13就是三焦俞,这些降脂都是很好的。 
5、强体丹田灸,神阙、关元--阳面,前面的。肾俞、命门--阴面的,后背的。
温和灸每穴1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隔姜灸每次每穴3-5柱(壮)。
隔附子饼灸,每次选1穴,灸4-8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附子是个大辛大热之物,非常擅长是补阳,壮阳的药物。把附子磨成细粉,加点面粉粘度就大了,掺点黄酒就非常容易制作成各种形状,类似于泥巴。厚度约是1厘米左右,用针扎一些眼有利于通透的作用。把做好的附子饼放在神阙穴上,加上艾柱放在附子饼上。艾柱要大一些,一周一次即可。再是关元穴,这两个穴位替换着灸,不用每次两个都灸。
附子与姜的比较:
姜是温胃散寒,是温性,热力没有那么大。
附子是个大辛大热之物,非常擅长是补阳,壮阳的药物。针对肾阳虚的人用这个比较好。若是疮面不愈合,就加层纱布再加附子饼灸。针对女人的宫寒也是很好的。还有治泌尿系统的疾病,如五更泄(一到早上4-5点就必须上厕所),就是典型的肾阳虚损的一种表现。还有就是水肿,
肾炎病人,从下往上是盐+姜+灸。盐本身是入肾、固阳的作用。这种做法与附子饼灸非常相似。
手脚冰冷,是身体有瘀,肝瘀,有热引起的。若越是生气的时候越是冰凉。在手脚末端一些穴位灸,一个月后,手脚变热,脾气也不急。
肝在身体功能上,有最突出的两点:
1、肝主疏泄,肝就是要调节各脏腑各自的功能,调理。比如说太冲,失眠也是因为肝气不疏。
2、肝有藏血,
疏肝和肝的灸法,第1组:膈俞,肝俞,脾俞,期门。
膈俞肩胛骨下角对的,肝俞在第9胸椎脊凸下旁开,脾俞是第11胸椎脊凸下旁开1.5寸。这1.5寸是中线和肩胛骨内缘的一半。乳头是在第4肋间隙,期门是在第6肋间隙。
第2组:内关是在腕横纹上两寸,两寸是3指,大筋的中间。太冲穴:大脚指和二脚指之间,往里抠不动了,就是太冲穴。三阴焦,内踝高点上三寸,手掌一拍三寸。
两组交换使用更好些。
说明:肝俞与期门相配,肢体端的太冲和内关相配,主要是起到理气的作用,这些穴位具有很强的疏肝作用。
更加要注重:三阴焦、背上的膈俞、脾俞。因为气和血是非常密切的关系,气滞久了之后出现血瘀。在理气的同时要注意养血,养阴的穴位,如三阴焦、膈俞、脾俞。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内关可以疏肝,本身能够调理心胸胃的疾病。
7、补肺脱敏灸。取穴一:肺俞、风门、大椎。配穴:脾气虚者加脾俞;肾气虚者加肾俞。
取穴二:列缺、合谷、足三里、阴陵泉、关元。 过敏性鼻炎等等。
8、关节疼痛,相对于肝肾的会多一些。若是肌肉疼痛,跟脾还有关系的。
通络止痛,有痛是止痛,无痛时防痛。督脉的大椎,任脉的关元(或者神阙),第二是曲池,足三里。这四个穴位适用于全身性的疼痛。
若平常上肢的疼痛,就再加个后溪穴。实按灸。
10、腰酸背痛腿抽筋。到放射科查骨密度,可能有骨质疏松症,丢钙。
这些穴位特殊,全身的骨头它全管,管全身的筋。
壮骨--大杼zhu,大椎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杼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都有。再加大椎,刚好三点。这是骨汇。
接下来是髓汇,骨髓可以营养骨头,它叫悬中,也叫绝谷,外踝骨,高点上三寸,刚好一巴掌。
筋汇,壮骨一定要强筋。就是阳陵泉。主筋,全身筋的毛病,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治。
强筋壮骨灸,选穴:大杼穴,悬钟(绝谷)穴,阳陵泉,配穴足三里,三阴交(这两个穴位是管肉的)。这是最基本的一个处方。
中药泡脚,熟地15g,杜仲15g,续断15g,牛膝10g,丹参30g,狗脊15g,气虚者,加黄芪15g,堂参15g,白术15g。筋肉拘孪者,加葛根20g,木瓜20g。
11、治疗尿失禁,前列腺增大。主穴:关元/气海(前面的)、膀胱俞、肾俞、次髎、中髎,三阴交。温针灸。在相对应的穴位下针,把艾绒捏好粘在针上。烧着。
12、面部疾病:足阳明胃经是特别重要的经脉影响到整个头,眼睛直下的两条线,下颌骨绕到耳前下关,口唇周围,影响整个面部。
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所在的一条经脉,上来之后也会跟口唇有联系。还跟鼻子旁边有联系。
二竹二白,眉头叫攒,眉尾叫丝竹空,眉毛中点上一寸,也就是瞳仁直上一寸,叫阳白。瞳仁直下凹陷的地方叫四白。眼睛周围把这四个掌握好了就行。
主穴:合谷、足三里、太冲、关元、面部穴(以上说的二竹二白)、阿是穴。哪有病理反应,哪就是阿是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