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四平:新年开局 市容环境“回头看”

 cxag 2017-02-08



1月17日,时隔四平路1028弄综合整治的一年后,四平路街道联合城管、市场监管所等多部门再次来到这里,对跨门经营、乱堆物、乱设摊、乱张贴等市容环境问题开展“回头看”,确保治理成果的常态长效。


新的一年,四平路街道各项“补短板”工作已紧锣密鼓地展开。街道日前启动了“鞍山支路及鞍山路310弄区块”、“本溪路鞍山路周边区块”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旨在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遏制违法搭建的势头。此外,辖区内杨树浦港、东走马塘2条河道的沿线整治工作也已经进入约谈阶段。

 

近年来,四平路街道在上海市市容环境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中,连续多年保持优秀,这背后的秘诀是什么?街道给出的答案是:综合施策、精准施策,实现城区管理补短板的常态化。

街道借力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高校的设计师、艺术家、大学生,走进社区的角角落落,了解居民对社区公共空间的需求。图为创新创意作品,让马路边原本锈迹斑驳的变电箱焕然一新。


关键词“联动”——

构建新型条块关系

随着市委1号课题“1+6”文件的实施,城管中队、房管办、绿化市容所三支队伍由原来的条线部门派出机构转变为“区属、街管、街用”。

 

市容环境管理的核心是“联”,关键在“动”。“人、财、物”资源下沉了,可能不能形成合力,这考验着街道的资源整合能力。四平路街道以此为契机,在“联动对接”上下功夫、做文章,主动牵头,协调各方,在条块、条条、地方和大学、政府和社会等资源之间,积极拆除思想上、机制上的无形“围墙”,整个街道的市容环境管理形成了“一盘棋”、“大联动”的格局,取得了积极成效。“联动执法、综合管理成效最大”、“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为各方共识。

 

街道分管市容的王长伟副主任说:“三支队伍下沉街道后,街道有人、财、物的主导权了,又制定了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三支队伍更加叫得应了;同时,我们还从思想、组织、工作三方面入手,加强和三支队伍的对接,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意识由原来的‘配角’转变为现在的‘主角’”。

 

从杨浦城管四平中队到杨浦城管四平路街道中队,尽管只多了几个字,却着实让做了多年城管的中队长崔伟倍感压力。“城管队伍街管街用后,改变了整个工作模式。”崔伟说。

 

队伍下沉街道后,中队还是这点人,但执法事项多了不少。“以前我们以街面执法为主,现在要深入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环境治理;还要接受群众的评议、打分,大家都很紧张,必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努力提高市民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崔伟说。工作模式转变带来的效果已经显现。在刚刚出炉的2016年底街道23个居委会对所、办、院、队的打分结果显示,城管中队获得了第一名,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从去年起,《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城管的行政执法范围扩充40项内容,执法事项超过430项。环境保护、物业管理的部分工作成为“大城管”的执法范畴,从社会噪音治理、查处无证无照的油烟排放、夜间施工,到违法建筑的拆除工作,改革后的“大城管”可谓“管天管地管空气”。

 

拆违是最典型的例子,以前因为城管、房管、规土三家管,大家多少都有些推诿,边界模糊地带,只能发函请求协助。现在权责明晰,除了存量违建有一部分属于规土部门管,其余都是城管牵头,扯皮的情况没有了。“而且在街道的平台上,大家都是‘一家人’,不用再‘函来函去’,协调时间缩短,执法力量整合,遇到难啃的骨头,大家一起出动、互相支撑,比原来‘单打独斗’效果明显要好。”



关键词“合力”——

攻克一批管理顽症

在市容环境综合管理中,街道是手牵各方的“粘合剂”和排兵布阵的“指挥官”。

 

去年10月10日晚上9点,守候在阜新路20弄附近多日的城管队员当场查获了偷倒建筑装潢垃圾的工人。经过连夜审查,城管中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做出5000元的行政处罚。在这项看似普通的查处背后,是街道在市容环境管理上的大突破。

 

每两周一次的“大联动”工作例会,10多个部门、科室沟通信息,把管理中的难点、顽症一一摆出,“联合会诊”,确定最佳“治疗”方案。街道充分发挥联合执法、综合管理的合力,先后攻克了一批管理顽症,摘掉了几年没解决的铁岭路、阜新路废品回收站、四平路1028弄3个区级重点薄弱区域的“帽子”。

 

针对区域内装修垃圾偷倒现象频发,街道绿化市容管理制定了《装修垃圾规范处置机制》,联手城管、居委会等,规范上门告知、信息登记、指导堆放、规范清运四个环节,强化源头管控。在打虎山路、阜新路连续出现多起夜间偷倒垃圾现象后,街道通过“四平市政”微信平台,迅速与城管、派出所等多部门密切配合、采取行动。城管灵活调整工作安排,将伏击偷倒作为队员夜间巡查工作之一,很快就抓到偷倒者;派出所通过监控调查偷倒者什么时间从什么方向偷倒进来,为城管提供了更详实的资料和处罚依据,及时有效遏制了“夜间偷倒”这一现象在区域内的发生。管理漏洞的堵塞,产生了极其明显的成效。去年10月份起,街道的无主建筑垃圾(即偷倒垃圾)占建筑垃圾总量由46%下降到2%左右;同时,由于绿化市容所同志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在每吨建筑垃圾处置费收费标准提高的情况下,收费工作仍得到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收费率达100%。

 

同济大学后门赤峰路一带一度夜市占道设摊严重,影响车辆通行,食品卫生状况堪忧,是创建文明、卫生城区的一块“顽疾”。以前城管执法到晚上10时,很多夜排档、小贩专门候着城管下班再“上班”,城管队伍人手少,难以应付整个区域的街面违法行为,群众常有投诉,同济大学校方也深感困扰。街道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展多项主题活动,通过学校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校刊,向在校大学生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倡导健康饮食习惯,远离不安全食品。街道加强执法力量投入,延长管理时间至凌晨2点,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同时,积极和同济大学后勤部门联动对接,针对大学生的刚性需求,校内食堂也开出了沪上高校首家“夜排档”。校门口“黑暗料理”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彻底根治。街道随后又整治掉了存在10多年的2个乱设摊点,并于去年底初步建成了全市首个“无乱设摊社区”。



关键词“自治”——

形成共建共治共管

加强市容环境管理,不仅政府要加强执法,还要发动市民的自律自觉行为。“拆、建、管”相结合,整治的效果才能持久。

 

四平路1028弄是一条街坊道路,位于鞍山五村与公交新村这两个老旧小区之间,商业店铺混搭,小商摊贩集聚,油烟、噪音、乱停车等扰民问题突出,是多年来群众反映突出的“脏乱差”地区。2016年初,街道启动了对该区域的专项整治。

 

短短2个月的时间里,街道主要领导带队,联合多部门开展“零点行动”,通过对沿街29家门店不间断排查,发现、整治、消除“灭火器过期”、“通道堆物”、“违规使用钢瓶”、“三合一”等安全隐患21起;取缔餐饮、水产、蔬菜贩卖、理发、棋牌等无证经营门店10家;拆除和封闭6处违法建筑、“破墙开店”共计600余平方米。同时街道启动了店招店牌、市政设施部件、路面、台阶、立面粉刷、绿化修补工程施工,统一规划店招,颜色统一、字样规整;统一规划店铺,积极推动业态调整,防止脏乱差现象回流。

 

在整治过程中,街道还着重探索居民区党总支和居委会在小区自治中的主导作用,由他们组织发动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建立志愿者队伍,协商制定车辆停放管理的优化解决方案。居委会组织开展摄影比赛,请居民拍摄小区里的不文明行为,进行集中展出和评选。不少居民前来参与投票的同时,也签名承诺“今后从我做起,自觉维护小区环境”。

 

小区环境有了改善,管理上了水平,居民们都看在眼里。“如今不少居民主动来帮居委会进行值守,小区志愿者的数量已经达到了80多个,且呈现更加年轻化的趋势。不少居民刚退休,就来参加每周四上午定期举行的清洁家园活动,巡逻、捡拾垃圾、打扫楼道……”鞍山五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毛锡金说,除了做事,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更大的意义是在于他们更加理解我们的工作了,不仅自己会积极配合,还会主动去向身边的人做宣传,让大家一起维护小区环境整洁。



近年来,街道还依照《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和培育行业自律组织,推动成立了控江路、鞍山路、赤峰路等3条道路沿线门责自律管理小组,明确责任区范围、需要履行的义务。

 

在打虎山路、控江路口有一家“城隍庙小吃”店,原先门前垃圾堆砌,绿地毁坏,环境脏乱差,开展门责制后,如今变得整洁美观,绿化也进行了补种。而这些,并非出自管理部门的手笔,店主自豪地告诉前来就餐的食客们:“这是我们出了一万块改造的,我的门前应该是我清洁。”

 

在此基础上,街道绿化市容管理所组织辖区内23家水果行业企业建立了水果行业协会门责自律管理小组,签订自律管理公约,确立一个管理标准(即,跨门营业零容忍、流动设摊要取缔、门前区域要整洁、环卫设施要完好);坚持一套处置流程(即,一次上门教育、二次上门警告、三次上门处罚);搞好一项服务(即,街道将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法治化管理的有效补充,做好各类卫生设施保障、咨询答疑、投诉响应等服务性工作),逐步形成单位、市民、社会组织、政府之间良性互动局面,市容长效管理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


文/摄 | 毛信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