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太懒,“罪”都在父母!(别亲手养出一事无成的孩子)

 瘦肥仔 2017-02-09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的确,想要有所成就和建树,勤奋和付出是必不可少的。很多父母抱怨:自家孩子懒特别懒,让他动动,出去玩都不肯,小时候孩子就这么懒,长大以后可怎么办呀?想要帮孩子克服懒惰,首先要先找到懒的原因。

 

父母包办替代多,孩子懒得动手

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处于421的家庭结构中,孩子在家里不仅仅有家长的疼爱,甚至年老的爷爷奶奶更是把孩子棒在手心。平时父母上班忙,老人多是溺爱孩子的,父母下班回来,为了弥补心中对孩子陪伴少的愧疚,更是会过分溺爱。其中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包办、替代孩子应该自己思考、自己完成的事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是用来形容这些小皇帝、小公主的。大人们舍不得孩子做事,他们巴不得能够事事替孩子完成。因此,孩子便习惯了衣来张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孩子依赖性也随之加强,突然之间叫孩子去做事,他们肯定接受不了。


隔代育儿中由于老人体力首先,孩子也被养懒了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小区花园里,经常看见几个老人抱着小孩站在那里聊天,一聊几个小时,而抱在手里的孩子傻乎乎的,不动也不闹。其实这样的孩子是不太“正常”的,不应该这么安静,正常的表现是哭,闹着要走等。由于老年人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因此老年人带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方式一般就是上街或者在小区里玩耍,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等。


孩子天生气质“慢性子”,不分好坏

还有些孩子天生“懒”,不爱动,这与其“气质”有关。“气质”是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情形的行为反应方式,是与生俱来的,并且气质是天生的,没有好坏之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孩子刚一出生,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如有的孩子胆小敏感,爱哭好动,令父母一筹莫展;有的孩子很乖,吃饱就睡,摔倒了也不哭;有的孩子虽也哭闹,但容易哄,容易笑。有些孩子天生好静不好动,这就是孩子的性格使然了。这样的孩子,他们对外界的活动没有什么兴趣,就是喜欢静静的坐着不想动。父母接纳,避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即可。


父母其中一方就比较懒,也难养出勤快孩子

有的父母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快的行为习惯。“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严重影响了孩子“勤快”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使懒散现象的发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有些父母本身也存在着懒惰的坏习惯,孩子看在眼里,自然也会慢慢地被其影响。父母没有了果断利落的处事作风,孩子自然也会跟着慢悠悠。所以想要让孩子不再懒惰,父母也要勤快起来。


父母的错误认知,将孩子引导向“懒”

现今社会很多父母总把孩子读书当做是最重要的事情。他们认为孩子就应该读书,不想孩子花费过多的精力做别的事情。因此父母总是鼓励孩子多多看书,甚至禁止孩子做别的与读书无关的事情。比如我们可以经常听到父母这样对孩子说:去去去,不用你耍我,把功课做好比什么都强。久而久之,孩子除了读书之外对其他的事情都一无所知,更别提能够帮助家长动手做家务。试想,一个对待生活都如此懒惰的孩子,又怎么会对待学习勤快起来呢?

那么,怎样才能养出勤快孩子呢?父母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改变。


停止催促和唠叨,针对孩子的独立自主行为多鼓励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父母喜欢唠叨,不断地催促,结果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显笨拙,父母就更生气。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慢,就等待加耐心指引,事情往往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另外,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比如“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让孩子体验到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还记得这个故事吗: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举在手,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个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这是一位在白宫工作的著名人士给那位心理学家写的信。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如果童年的欢乐就是坐享其成,就必然养成心灵的懒惰。一个人不想学习任何技能的最可怕的毛病,就由此而来,心灵的懒惰产生着思维的惰性。多年的经验使我懂得一个真理,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教育规律之一:要这样教育小小年纪的人,让他拥有他付出昂贵代价得来的精神财富。这代价就是奋发努力,就是克服困难。

 

关注过程胜于结果

有些父母习惯于看结果,只看到了孩子没有做到什么,就妄下定论说这个孩子懒,但其实并没有看到孩子在做的过程。比如,一个孩子很努力地收拾玩具了,但也许孩子眼里所谓的收拾好了,并没有达到妈妈所谓收拾好了的标准,换来的也许就是妈妈一顿批评和数落。

美国情商专家指出:认识到努力能弥补能力的不足,对7至12岁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充分肯定孩子所作出的努力,比表扬他取得的成绩要重要得多。为了不让孩子因一时的成败而丧失宝贵的自信心,教育者要特别强调孩子为实现目标所做出的努力,并要明确告诉孩子,并不在意那些“胜败寻常事”的努力结果。比如,如果你看到孩子在努力做了什么,虽然没有做好,但也要及时表扬和肯定孩子做的这个过程。


给孩子一个TA喜欢的、可实现的目标

研究证明,忙着的人比懒着的人更快乐,但是没有目标的瞎忙所带来的罪恶感,会扼杀了这种快乐。所以父母要注意让孩子忙起来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比如想早起的孩子,孩子制定“7点钟起来读一本喜爱的绘本”的目标,父母可以适当地帮助孩子明确自己做事的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第一周先克服赖床的习惯,第二周在平时起床的间上早起5分钟,第三周在第二周基础上再早起5分钟,依此类推。孩子虽然性格懒散,但是只要有一个理由,他们还是愿意忙起来的。


给孩子一个任务,并赋予TA责任

治疗懒散,积极而有效的方法是赋予责任。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只不过有时意识到了,有时还没有意识到而已。所以平时生活中父母可以给予孩子可以担当的起的一定的任务。比如可以让孩子照顾一盆花草,每天定时浇水,并记录植物的成长,仔细观察。或者照料家里的一只宠物狗/猫,遛狗散步给狗狗喂食物,让孩子体会通过自己的勤快换来结果的喜悦,并承担起照料弱小的责任。当然,在照料的过程中是一定要付出艰辛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及时鼓励和称赞孩子的好表现,给予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


适当让孩子尝尝懒惰的后果

现在孩子的懒惰和家人的娇惯有直接关系,所以父母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常常自食其果的滋味。比如,因为没有自己整理玩具,造成的玩具丢失、找不到;因为懒得自己整理书包,造成第二天上学遗漏了物品;因为早上赖床造成了上学迟到或没有早餐时间等等。让孩子亲身经历这些后果,才能提醒孩子,要自己提前做好这些事,否则遭殃的是自己。


还有一种懒惰是容易被父母忽视的,不是身体上的懒惰,而是思维上的懒惰

这种懒,也就是指的孩子缺少这个年龄该有的好奇心、探究精神。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导致孩子思维懒惰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父母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太快直接给出答案,或者对于孩子的问题表现不耐烦不回答。或者对于孩子的事情过于包办代替,提前帮他完成,孩子也会懒于思考。

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父母可以这样做:

 丰富孩子的知识领域。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使思维灵活而敏捷。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因制定了元素周期表而对化学研究的发展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但他不仅仅是懂化学,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猎,才能制定出元素周期表。学龄前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父母不妨多陪孩子亲子阅读,绘本可以设计更广的范围,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读物等,分享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丰富孩子的知识,并不是提倡孩子早接触系统知识的学习,而是可以通过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达到目的,比如接触自然、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科学现象等。

 重视孩子想象力的呵护。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善于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和不厌其烦地回答孩子的问题,都可以让孩子通过猜想来打开思路。牛顿从树上掉苹果而产生想象,进而研究出万有引力定律。某物理学家在评论爱因斯坦时说:“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这些都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孩子天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父母要做的更多的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比如不要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不要过早认字和算数等。绘画为想象力插上翅膀,如果孩子喜欢绘画,父母可以多鼓励和称赞孩子。

 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父母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如果遇到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并找到答案,这个过程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tips:其他一些日常中应该注意的事情

 不要阻碍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当孩子主动去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倒水、穿鞋、收拾玩具,家长是不应该干预的,而应该给予鼓励。孩子意识到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是他的心理的自然成长。

回应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认识事物最初的心理,也是自己开始探索世界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孩子的每个问题都显示了他的成长,所以,家长对每个问题都应该认真地回应。

 提供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有些孩子性格本身比较内向,他们很少主动地去要求自己做一些事情。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要刻意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比如,让孩子自己去买喜欢的食物,让他自己分配零用钱,让他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还比如制定家里的清扫计划,如何安排一家人的周末生活等。

 

我在下面这集静观育儿脱口秀中,曾专门谈及促进孩子思维活跃度的主题内容,一起分享给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