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海无涯

 wdzsshy 2017-02-09
民国史学四大家:钱穆、陈寅恪、陈垣、吕思勉,其中以前两位最为有名,吕先生最不为人知。没能通读四位的作品,不好评论,但仅就这本《中国通史》而言,对吕先生的大家风范,已能感受深刻。

一方面是治学态度的严谨。书中征引繁复,所采的皆为正史,没有野史的八卦,也没有脑洞大开的推测,观点谨慎,逻辑清晰,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是史学知识的精深。以某主题讲史,需要将特定的元素从浩瀚无边的史料里精选出来,再以逻辑串联在一起,对阅读量、记忆力、理解深度的要求都极高。此串讲大不同于史料的堆砌和拼凑,腹中如无万卷书的积累,绝无可能驾驭。吕先生自云其通读二十四史两遍以上,甚为拜服。我对自己的文言功底向无信心,至今仍没有开始读二十四史的勇气。

诚然,这本书的可读性并不高,虽是白话,但终究半文半白。尤其是前半部分专题史,征引频繁,几如文言,内容也更适合对专题感兴趣的深度历史爱好者,我只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草草粗读了事。后半部的政治通史部分,更易读些,但相当简略,作为有一定历史知识的读者用于温习或补遗尚可,并不适合希望开始了解中国史的一般读者。

对于史学类书,通史可算是最难的,市面上大多是断代史。有...
显示全文
民国史学四大家:钱穆、陈寅恪、陈垣、吕思勉,其中以前两位最为有名,吕先生最不为人知。没能通读四位的作品,不好评论,但仅就这本《中国通史》而言,对吕先生的大家风范,已能感受深刻。

一方面是治学态度的严谨。书中征引繁复,所采的皆为正史,没有野史的八卦,也没有脑洞大开的推测,观点谨慎,逻辑清晰,有章可循。另一方面是史学知识的精深。以某主题讲史,需要将特定的元素从浩瀚无边的史料里精选出来,再以逻辑串联在一起,对阅读量、记忆力、理解深度的要求都极高。此串讲大不同于史料的堆砌和拼凑,腹中如无万卷书的积累,绝无可能驾驭。吕先生自云其通读二十四史两遍以上,甚为拜服。我对自己的文言功底向无信心,至今仍没有开始读二十四史的勇气。

诚然,这本书的可读性并不高,虽是白话,但终究半文半白。尤其是前半部分专题史,征引频繁,几如文言,内容也更适合对专题感兴趣的深度历史爱好者,我只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草草粗读了事。后半部的政治通史部分,更易读些,但相当简略,作为有一定历史知识的读者用于温习或补遗尚可,并不适合希望开始了解中国史的一般读者。

对于史学类书,通史可算是最难的,市面上大多是断代史。有名的通史,除本书外,还有钱穆老先生的《国史大纲》,可惜只有繁体竖排本,会令大多数读者望而却步。《剑桥中国史》评价较高,但有16本之多。《中国大历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等,属于选取经济、政治等角度串讲的专题史而非通史。

就断代史而言,从《明朝那些事儿》开始,这类可读性强的写法开始流行,仅我买的,就包括《如果这是宋史》、《唐史并不如烟》、《嗜血的皇冠》、《流血的仕途》等,笔法上颇有模仿当年明月之嫌。《明朝》作为此类书的翘楚,在人物、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上着墨颇多,对正史也是尊重。但不足处在于对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分析较浅,因此对相关历史事件的解释过于表象,这点只要对比《万历十五年》就能分辨出来。当然,这样的瑕疵并不影响我对《明朝》的喜爱。这也是读史最有趣的地方,不同作品之间的对比,不同角度的揣摩,对于冰冷的历史,总能感受到一些新意和暖意。

就如吕先生的这本书,有些观点读起来就很有味道:

        * 没有和一般的史学家那样刻板地以《史记》为纲:“幽王灭亡的事情,《史记》所载的,恢诡有类平话,决不是真相。”
        * 对夏商周的评价:“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 对法家的评价:“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法家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然其指导亦未能全然得法。”
        * 对秦始皇的评价:“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顺带对比了一下汉高祖:“以一个政府之力统治全国,秦始皇是有此魄力的,或亦可以说是有此公心,替天下废除封建,汉高祖却无有了。”
        * 对沙丘密谋的观点出乎我的意料:“秦始皇的不立扶苏,是预定了的。《史记》说秦始皇的少子胡亥,宠幸宦官赵高,始皇死后,赵高替胡亥运动李斯,假造诏书,杀掉扶苏、蒙恬而立胡亥,这话是不足信的。”
        * 对汉武帝评价较低:“汉武帝的用兵,是很不得法的,他不用功臣宿将,而专用椒房之亲。纪律既不严明,对于军需,又不爱惜,以致士卒死伤很多,物质亦极浪费。”
        * 对王莽和新朝的评论:”自王莽举行这样的大改革而失败后,政治家的眼光,亦为之一变。根本之计,再也没有人敢提及。社会渐被视为不可以人力控制之物,只能听其迁流所至。‘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遂被视为一个大转变。”
        * 对魏晋南北朝的概述:“两晋、南北朝之世,是向来被看做黑暗时代的,其实亦不尽然。这一时代,只政治上稍形黑暗,社会的文化,还是依然如故。而且正因时局的动荡,而文化乃得为更大的发展。”
        * 对武则天的评价也低:“武后虽有才能,可是宅心不正。她是一种只计维持自己的权势地位而不顾大局的政治家。”
        * 对宋及后世衰落原因的浅评:“宋学家好作诛心之论,而忽略形迹;又因党争而混淆是非,则适与之相反。宋学是不适宜于竞争的,而从第11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却受其指导,那无怪其要迭招外侮了。”
        * 对明的点评:“明代政治的败坏,实始于成祖时。其(一)为用刑的残酷,其(二)为宦官的专权,而两事亦互相依倚。”
        * 对清的点评:“只要(一)在我的政治相当清明,(二)在外又无强敌,即足以因利乘便,威行万里。历代的武功,多是此种性质,而清朝亦又逢着这种幸运了。”
        * 对体制的洞见:“人民的意见,不能统一。处置之法,最好的,是使其利害相一致;次之则当求各方面的协调,使其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

仅在下部中随手摘记,如蜻蜓点水,其中妙处,不可尽述。以后待史学有一定积累后,自当重新精读上部,相信一定会感受到新的妙处。史海无涯,泛一叶扁舟于上,心旷神怡。
4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