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控制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茂林之家 2017-02-10
糖尿病控制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控制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颖 高健康 魏晶 魏立静 曹向荣 王文霞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医刊, 2016,43(19)

摘要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控制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

2

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55例存在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并发症组,65例无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无并发症组,另选取同期体检血糖正常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受试对象进行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测定,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3

结果

糖尿病组FBG、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组HbA1c水平明显低于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结论

高血糖水平易导致糖尿病患者面临更高的心血管并发症风险,通过对此类患者进行HbA1c水平监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脑血管病、冠心病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有报道指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其糖尿病控制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1]。本研究为探讨糖尿病控制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随机选取120例糖尿病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糖尿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按照是否合并心血管并发症将其分为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其中并发症组55例,男31例,女24例,年龄32~78(57.2±13.1)岁;病程3个月~15年;其中冠心病34例,高血压21例。无并发症组65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35~83(56.7±12.4)岁;病程5个月~14年。另选取同期体检血糖正常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31~75(57.9±12.8)岁;其中包括高血压15例,冠心病8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析方法:

于清晨对各组患者进行空腹静脉血样抽取,并对其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各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处理均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血糖控制:

糖尿病组FBG、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并发症组与并发症组FBG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者HbA1c水平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糖尿病控制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2.2 心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组120例患者中55例存在心血管并发症,其发生率为45.83%;对照组100例患者中23例存在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3.00%。糖尿病组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动脉内皮功能受损、炎性反应、纤溶系统活性降低、动脉负性重构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由于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血黏度和血浆渗透压升高表现,造成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褶皱,并造成大量脂蛋白或脂质进入血管壁出现沉着,形成斑块。周军等[3]研究证实,在糖尿病早期,患者即可出现微循环障碍和动脉硬化,造成冠状动脉受累,从而引发心血管并发症。

有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是导致此类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4]。陈启众等[5]报道指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强化控制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发生风险的下降。因此,近年来临床逐渐将血糖控制作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预防的关键。

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等,可作为某一具体时间血糖水平的反应,但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其结果可靠性不足[6]。本研究尽管糖尿病组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之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一方面表明FBG对于糖尿病控制的评估价值有限,另一方面提示FBG可能不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相关因素。

HbA1c指的是血红蛋白部分分子不同葡萄糖在缓慢的非酶促反应作用下结合生成的一种新型蛋白质。相关报道认为,HbA1c可作为糖尿病监测中的重要指标在多个方面发挥巨大价值[7]。资料显示,HbA1c水平与机体血糖水平存在直接联系,即血糖浓度越高,则HbA1c水平越高。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其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HbA1c水平会出现相应变化;且随着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增强,HbA1c水平会逐渐降低并接近正常水平,因此HbA1c可作为血糖控制水平的有效参考指标,并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有力证据。本研究糖尿病组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资料中的结论基本一致。

临床研究指出,HbA1c不仅可作为血糖水平的判断依据,同时可根据患者的HbA1c水平对其近期病情变化进行评估,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南会兰[8]报道指出,随着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上升1%,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会随之升高约12%;HbA1c水平每下降1%,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随之下降约20%,其中以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下降最为显著,其次为心血管疾病。

本研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45.83%,对照组则为23.00%,糖尿病患者较对照组存在更高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P<0.05),与李勇等报道中的结论基本一致。糖尿病组HbA1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时在糖尿病组患者,并发症组患者的HbA1c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表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患者具有更高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示可将HbA1c水平作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评估指标。

孟岩等[9]报道,随着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HbA1c水平的上升,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也逐渐提高。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与患者的血糖水平存在直接联系,长期的高血糖水平往往会导致冠状血管管腔狭窄,并加剧动脉壁粥样斑块纤维化,从而引起动脉硬化等病理改变。有研究认为,HbA1c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可靠反映,可通过对其水平进行监测从而对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本研究在糖尿病组与FBG相比,在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患者中HbA1c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一方面表明糖尿病控制程度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联系,高血糖水平往往伴随着高心血管疾病并发风险;另一方面提示可将HbA1c作为此类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可靠评估指标。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主要集中于糖尿病控制同心血管并发症的联系,尽管结果显示HbA1c可作为此类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可靠评估依据,但未对HbA1c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机制的直接联系进行研究,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高血糖水平易导致糖尿病患者面临更高的心血管并发症风险,通过对此类患者进行HbA1c水平监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