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法五禽戏,我们用图文、视频手把手教会您~!(上篇)

 蓝海e7dzoenvuk 2017-02-10

文 / 何富乐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任中医师

图、视频 / 周金钟 亳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五禽戏在运动养生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知名度。它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又充分结合了中医理论,是中医康复方法中传统体育疗法的一种,具有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作用。


健康离不开运动,五禽戏在运动养生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知名度。它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又充分结合了中医理论,是中医康复方法中传统体育疗法的一种,具有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作用。


向自然学习的“五禽戏”


五禽戏的创始人是东汉名医华佗。他的中医学术思想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其二主张“动形养生、不当使极”的思想,倡导积极的健身运动学说。华佗在中医思想的指引下,向大自然学习,向动物界学习,并模仿动物的动作及特点,希望人能像动物那样身体强壮,寿命延长,由此创造总结出仿生类导引——“五禽戏”。


在五禽戏出现之前,我们的古人已经开始向动物借智慧了。如在《庄子》中,记载着熊经鸟伸的“二禽戏”,模仿熊攀树而自悬,模仿飞鸟凌空而伸展;还有《导引图》《淮南子》的“六禽戏”等。华佗的“五禽戏”是第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导引动功,也是华佗养生思想的结晶和拓展,在中医导引术的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


在这之后,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明代罗洪先的《仙传四十九方》、明代周履靖的《赤凤髓》与清代曹无极的《万寿仙书》等书中均记载了五禽戏。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也组织编创了健身功法·五禽戏。历史上对五禽戏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养性延命录》中所载的五禽戏比较接近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因为年代比较接近;也有人不认同;还有人认为在研究五禽戏功法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明确古人仿生的初衷,是为了希望具有动物的某些长于人类的生理特征、身体技能以及长久的寿命,这才是五禽戏功法精髓。


时代不同  术式变迁


在继承华佗五禽戏的基础上,不同时代的五禽戏功法套路各有变化而创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南朝时期:已知的最早记载


历史中记载最早的是南朝(梁)陶弘景著的《养性延命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导引资料进行整理的辑录专辑。其中记载的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神态及特征的一套导引动功。一共10 个动作, 每戏由2 个动作组成。


从对动作术式的描述来看,这套五禽戏仿效动物的动作姿势逼真形象,动作连贯性强,运动全面,能使各关节部位都运动起来,动作幅度和强度较大,动作形式以卧引为主,步引和坐引为辅助。并且提示练习五禽戏的有效标准应以汗出为度,同时强调了练完功以后的注意事项,汗出后,应以粉涂身。


根据记载,其有能消谷食、除百病的功效,也就是可以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强胃肠的功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果能坚持习练,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防病治病。由于动作有些难度,女性及中老年人练习起来会有些困难。


宋金元时期:过渡与沉淀


宋以前的五禽戏动作复杂,动作难度和幅度较大,并且摸爬滚打的动作较多。宋以后,导引术简单化,动作幅度变小,由卧式过渡到坐式和站式。


功效上看,宋以前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宋以后, 把五禽戏作为医疗手段,与医学联系更加紧密了,并且注意到行气的作用,偏重于全身气血的运行,这样就使五禽戏的治疗范围更广了。


明清时期:发展与变化


明代罗洪先所撰《卫生真诀仙传四十九方》里的五禽戏,是目前所知的对五禽戏最早、最形象的解读,另外相关的还有《赤凤髓》与《万寿仙书》等书。


五禽戏的术式在明清时期有了一些变化:这个时期的五禽戏每一戏都增加了行气的要求,对“气”更加重视; 五禽戏的动作姿势以站立姿势为主,这相对于晋唐时期的以卧引为主,是一个改变和进步,这也更符合人们的需求和习惯 ;动作更简单,动作难度相对较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普及,流传度和接受度更加广泛。


当代:流派纷呈


五禽戏发展至今,已形成不少流派,皆是模仿五禽动作,并结合自身练功的经验和体会所编创的仿生式导引法。有偏重于模仿五禽的肢体动作,意在强身健体, 被称为外功型,即通常我们所说的五禽戏;有偏重于仿效五禽的神态的,以内气运行为主,重视意念锻炼的, 为内功型,如五禽气功图;有以刚性的拍打、按摩为主, 用来治疗疾病、技击防御的,如五禽拳、五禽散手等; 还有以柔劲的舞蹈形式为主,用来防病、健美的,如五禽舞、五禽舞功法图说等。梁士丰在《动静奇功》中则把五禽戏分外功型、内功型、外内功结合型。各类五禽戏虽风格和动作不同,但都有强身祛病的功效。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在挖掘整理优秀传统气功功法的基础上,组织编创并出版了健身气功·五禽戏。


养生康复  功效显著


现代研究认为五禽戏有助于人体各系统功能障碍的康复。中医学认为五禽戏运用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经络、藏象理论,形神共养理论等,在康复中有独特优势。它通过手型的变换如虎爪、鹿角、熊掌、猿钩、鸟翅握固等的运用,能不同程度地加强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的气血运行及其经脉畅通;前屈和后伸等动作能增强疏通任、督二脉的经气的运行,通过对经络的作用,调整脏腑功能。


有学者观点认为,依据五行学说将五禽配属五脏: 虎戏主入肝,能疏肝理气、舒筋活络;鹿戏主入肾,能益气补肾、壮腰健骨;熊戏主入脾,能调理脾胃、充实四肢;猿戏主入心,能养心补脑益智;鸟戏主入肺,能补肺宽肠、调畅气机。


编者按:俗话说:虎练骨、鹿练筋、熊练脾胃、猿练心、鸟练皮毛、气贯周身。简易华佗五禽戏是学习传统五禽戏的入门套路,动作以舒缓为主,柔多刚少,松柔筋骨,内练五脏六腑,以利于气血贯通。此功法动作难度小,简便易学,男女老少皆宜。本期杂志我们特邀华佗五禽戏第58 代传承人周金钟老师,带领您进入五禽戏的学习之境。


简易华佗
五禽戏(上篇)


作者简介

周金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华佗五禽戏第58 代传人、掌门人,中国健身气功高级段位七段,武术六段, 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任亳州市华佗五禽戏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亳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安徽省健康协会常委兼副秘书长。 

预备势


两臂下垂立自然,舌抵上腭无杂念,

含胸拨背松腰肩,双目前视意守丹。



动作讲解:两腿自然站立,两脚平行,或者两脚跟靠拢、两脚尖外开90°,两手臂自然下垂,指尖向下,手心向里, 身心放松,舌抵上腭,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意守丹田, 精力集中,目视无睹,排除杂念,引神入静,融入自然, 双目前视,体态安祥。


功能作用:身心放松,意守丹田,有助于引神入静, 调节心情,宁静心神,排除杂念,松驰肌肉。调整呼吸, 内安五脏,外端体形,从精神与肢体上做好练功的准备。 


( 微信扫描二维码,跟着视频学习。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虎式


虎视眈眈凶威猛,扑抓窜跳山涧行, 

摇头摆尾筋骨壮,柔中生刚肾安生。


本式分为坐洞运爪、虎卧山洞和调息式三式。


1

one

坐洞运爪
接预备势


上身不动,两脚跟外展,随即两脚尖外展,继续脚跟外展,脚尖再外展,调整到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双目前视,自然呼吸。五指张开做虎爪状,两掌从大腿两侧向胸前上方托起,高与肩平,手心向上,然后两手向上划弧屈肘至胸前,手心向内,吸气。两脚原地不动,两手掌翻转向下按,两掌指相对,身体随手势向下蹲,两膝弯曲,双手停至下丹田两侧,掌心向下,呼气。


左手经胸前向左上方翻起划弧,掌心向左,右手外旋划小弧停于左腹前, 掌心朝外,左掌在上与眉同高,右掌在下,两掌距离约25厘米,身体随手转动90°,目视左手,吸气。手随腰动向右转体180°,两手在身体左侧上下交替,左手向下划弧,右手向上抬起,随转体向右翻转划弧,划至身体右侧,右掌在上,左掌在下,掌心向右。两掌距离25厘米,右掌与眉同高,左掌划于右腹前,眼随手动,目视右手,转体到90°时是吸气,从90°转体到180°时是呼气。以上动作反复做3次。


接上势不停。向左转身90°,两手掌翻转向下,左手从右腹下向上抬至右手臂下方,两手随转身由右向前方,划平弧至胸前。两手掌心向下,向下划弧, 双手停于胯两侧;同时两腿屈膝下蹲。随即身体上起站立,微微拔胸;同时两手臂随身躯前后波动也前后小幅度的划立圆,双手停于两胯旁,目视前方。



2

two

虎卧山洞
文分左右两式


本式分为左右两式。左式接上式,两脚在原地,起身两手向左右打开(图1)。随即以两脚为轴,身体向左后转身180°,成高歇步;同时,随即两手进行左挽花,左手向上划弧,经胸前向下划弧一周半,右手臂向下划弧经胸前向上划弧一周半。然后,两手在胸前上下交会,手心相对,左上右下,吸气(图2、图3)。左手向下、向上继续内旋划弧,手心向上, 停于左侧上方,手臂稍高于头部;右手外旋向上划弧,屈肘停于右耳腮旁,手心向上; 同时,双腿屈膝下蹲成歇步盘卧,头向左扭, 目视左手方向,呼气(图4)。右式动作与呼吸与左式相反。 



3

three

调息式
接上式


两脚原地不动,以脚跟为轴向左转体180°站立;同时,两手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这个过程完成一个呼吸(图5)。两掌向上划弧举于头的上方,手心向前,目视前方,这个过程是吸气(图6)。两手从头上方翻掌,手心向下,两手指相对,沿身体前缓慢下按至腹前,继续下落于两胯旁,手指向下,手心向内,双臂自然下垂,目视前方,然后恢复预备势,这个过程是呼气(图7、图8)。


动作要领:虎戏的劲道主要在腰,以腰为主宰,通过腰部运动带动四肢运动,动作主要是刚柔相济。


功能作用:本式主要活动腰椎、颈椎、胯、膝、肩、肘等关节,增强腿部力量;上肢关节的灵活性,增强臂力;同时刺激相关经络腧穴,可预防腰椎病、颈椎病、关节炎,增强心、肾功能,固肾强身。最后的调息式引气归元,使全身肌肉、骨骼放松,心情愉悦,进一步巩固练功效果,逐渐恢复到练功前安静时的状态。(未完待续)


整理者:肖雄 指导专家: 周金钟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7年2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