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看导引术的发展

 LM0318 2013-06-25

  导引术是中国传统养生术和体疗方法之一,它以肢体运动、呼吸运动与自我按摩相结合,以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修身养性等为目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优秀遗产。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作为中国导引史上分别代表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性导引术,它们虽有着各自的功法特点、目的和作用,但从发展轨迹来看,足以窥视古代导引术发展的基本线索。

  导引术从早期的一些散式仿生术发展成完整的导引体系

  五禽戏是东汉时期的华佗以仿生导引术为基础,将其简约精编,归纳提炼,创编成为一个结构完整、易学易练的养生导引术,这代表了汉代时期古代导引术发展的最高水平。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早期的导引术势多是模仿动物活动的动作,力求获得动物的某些灵性和能力。“熊经鸟伸”一类肢体运动的原型可能是模仿动物活动的巫舞,而“吹嘘呼吸”一类呼吸运动则可能与巫医的移精变气理论与治疗方法有关。但此时的导引术多为一术,多为针对一病或多病的散式功法,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的导引图清楚说明了这一点。直到东汉末年五禽戏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散式功法的状态。

  八段锦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这是导引术发展成熟的标志。八段锦在五禽戏的基础上,动作数量增加到了八个,而且每个动作都有其动作名称,这对后来易筋十二式的发展产生了历史影响。八段锦将不同导引术势汇编成套并以歌诀这种易传易记的形式而广泛流传。

  “易筋十二势”继承了八段锦的特点,但在其基础上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如:有的动作刚劲有力,刚中有柔,讲究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有的动作讲究意随气走,力由气生。

  总而言之,导引术发展至明代的主要变化是:第一、导引术的功法较前更为丰富;第二、导引术与武术相结合,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内炼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外炼筋骨皮,内炼精气神”,讲究身架沉稳,劲力贯串,刚柔相济,筋强体壮,运气发力。

  导引术的锻炼目的从一般的医疗养生发展为锻炼筋骨肌肉、强身健体

  东汉时期的华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与养生家。他所创编的五禽戏的功效是“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其基本理论是“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臂如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导引之事,熊经鸟伸,引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从中可以清楚看到华佗的观点是追求健康必须运动,但运动量应适度,不能达到极限。运动能增强人体心血管系统与内脏系统功能,预防疾病。因此,华佗对于“引腰体,动诸关节”的适度运动养生理论予以高度肯定,并吸收其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以疏通气血、预防疾病、健康延年为目的创编了著名的导引术——五禽戏。例如,五禽戏中的“虎扑”形成了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弯运动,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对常见的腰部疾病,如腰肌劳损、习惯性扭伤有预防作用;“鹿抵”可起到强腰补肾的功效等等。

  导引术发展到宋元时期,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以八段锦为标志。八段锦的创编是以练内功为主的动功。肢体运动顺其自然,并注意意念的调节和呼吸的锻炼,以此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和增强调整脏腑的功能,进而增进身体的健康。例如,八段锦中的“左右开弓似射雕”,不仅能有效地发展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和肢体末梢的微循环,预防肩、颈疾病,而且可以矫正一些不良姿势,如驼背及肩内收。再譬如,“摇头摆尾去心火”可刺激膀胱经和大推穴,有疏经泄热的作用,利于祛除心火,预防便秘及痔疮。

  导引术发展至明代,出现了《易筋经》,其中的“易筋十二势”与五禽戏、八段锦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易筋经将以“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为特点的养生导引术改造成了以增强筋骨为主的导引术。例如“韦驮献杵”可提高肩、臂的肌肉力量,有助于改善肩关节的功能;“倒拽九牛尾”通过四肢上下协调活动,可提高四肢肌肉力量及活动功能。

  导引术的身体活动、呼吸调节及意念的要求逐渐提高

  无论是五禽戏、八段锦还是易筋经,都是通过伸展身躯,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但都各有特点,对动作与呼吸要求也各有不同。五禽戏和八段锦在锻炼时显得轻松、柔和、缓慢,精神集中,心平气和,呼吸自然,其运动量较小,比较适合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及慢性疾病患者练习;而易筋经比较注重肢体运动,运动幅度较大,以加强对肌肉、关节、筋骨的牵拉,并能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灵活关节运动,增强韧带弹性。其运动量相对较大,比较适合青年人和身体强壮者练习。

  具体来说,五禽戏主要是通过前俯、后仰、侧屈、拧转等不同姿势对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进行有效锻炼。总的来看,此功法主要是以腰为枢纽,带动上下肢运动。外形动作既要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又要力求蕴涵“五禽”的神韵,意气相随,内外合一。如熊运,外形动作为两手在腹前画弧,腰腹部同步摇晃,实则要求丹田内气也要随其运使,呼吸之气也要按照提吸落呼的规律去做,以达到心息相依的要求。

  八段锦和五禽戏具有相似性,以腰椎为轴带动四肢运动。在八段锦练习时要加强屈伸肘膝,立掌顶腕,提踵踮足,加强对上肢的旋转,有助于畅通气血。八段锦对呼吸的要求是动作与呼吸结合,“起吸落呼,开吸合呼,松吸紧呼,先吸后呼”。呼吸的练习是通过身体运动的配合,将日常的呼和吸引导到悠、缓、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呼吸时腹部凸起和凹陷的方法)。腹式呼吸可有效地增加对肝、脾、胃的按摩,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提高消化功能。在八段锦练习中,对于意念的要求是“心到意到,意到力到”,也就是将意念集中在动作上。

  易筋经的出现,相对于五禽戏和八段锦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其活动部位与幅度明显增大,对呼吸要求也更高。功法中的每一个动作,不论是上肢、下肢还是躯干运动都要求充分地屈伸、外展内收、扭转身体,从而使人的骨骼及大小关节在传统定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呈现多方位的活动。通过拔骨达到抻筋,牵拉人体的各部位大小肌群和筋膜,以及大小关节处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缔组织,促进活动部位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代谢过程。易筋经的主要运动形式是以腰为轴的脊柱旋转屈伸运动,如“九鬼拔马刀式”中的脊柱左右旋转屈伸动作,“打躬式”中的椎骨节节拔伸前屈。

  从以上五禽戏、八段锦与易筋经的发展历史比较中可以看出,导引术经过了漫长岁月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成熟的锻炼身体、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长寿的传统体育项目。它们的特点表现为节奏缓慢,运动量不大,讲究心理与生理活动平衡与协调,同时还具有简单易学,不受条件和时间限制等。即使在当代社会,由导引术发展而来的健身气功,更是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健身效果明显的健身方法,为提高民众的身心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