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互联网时代,儿童应该有的思维方法

 长沙7喜 2017-02-11

昨天晚上睡觉前,希希还有些委屈地跟我说:


“妈妈,小萌姐姐为什么脑子转的这么快,我怎么不行呢?”



希希说的是她跟表姐家的小姑娘小萌的一场辩论赛(她因为工作的原因,所以全家住在美国,孩子叫小萌,在美国读小学2年级),其实就是小朋友之间一场简单的争论,但整个过程中小萌所体现出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及对互联网的合理使用,让人不得不惊叹:


这才是互联网时代,儿童应该有的思维方法!



这是怎样的一场辩论赛呢?


两个人辩论的主题很简单:


翼龙究竟是滑翔还是飞翔。



起因是这样,小姐妹俩本来是在看动画片,一条翼龙从山顶上扇了扇翅膀,就飞了好远。现在的动画效果确实逼真,希希惊叹道:


“这翼龙飞的真远!”


“这不是飞,是滑翔,滑翔机的原理就是这样的。”小萌年龄大一些,视野确实广。


希希5岁,听到莫名其妙有人反驳她,也很不开心:


“它就是飞翔,你看那些小鸟翅膀打开就是在飞。”这句话我听出了类比思维。


“它的翅膀没有动,怎么能叫飞翔呢?”小萌这样的说法也是有理有据。


两个小姑娘争的面红耳赤,也没分出个高下。表姐出来调停了:


“你们俩可以针对这个主题搞一个辩论赛,要用事实和科学道理说服对方,但是不能吵架。”于是,便有了这场辩论赛。



表姐制定的规则,两位小选手分别有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准备好之后开始辩论。


小朋友的辩论不稀奇,放学路上还会拌嘴呢。但小萌的表现可不常见。



1、确定问题


拿到问题,小萌并没有很快下结论,而是问了自己几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

是翼龙吗?

是翼龙会飞还是不会飞吗?


很快,她把自己认为的关键点列了出来:


什么是滑翔?

什么是飞翔?


2、查找资料


确定关键问题后,小萌跑过来问我:


“小姨,我能用下家里的电脑吗?”


这个请求最开始让我挺奇怪,但我仍然做了一个ok的手势,想看看她会做什么。


小萌打开了百度,然后搜索“滑翔和飞翔的区别”,结果很快就有了。

这小丫头想看看网上的资料,我心里想到。


接着,她又打开了搜狗,继续搜索“飞翔和滑翔”,


这个行为让我完全没有想到。原来,她找到第一个答案的时候,并没有着急相信,而是抱有质疑的态度。然后通过第二个渠道的答案去验证准确性,原来如此!


一般人找到答案都不容易,谁又会去怀疑答案呢?




3、分析资料


拿到了自己想要的资料,小萌开始了整理和分析,首先,她做了这张韦恩图,来说明飞翔和滑翔的逻辑关系:


我以为韦恩图已经讲明白了,但是为了表述的更精确,她又做了这张饼图,用数据说话:



4、得出结论


现在,小萌离解决核心问题只有一步:仔细确认刚才动画片里翼龙的飞行状态,就能得出完整结论。


但小姑娘的行为让我第三次大跌眼镜,她用思维导图做出了关于翼龙飞行相关问题的问题树:


原来,辩论的问题只是她的一个引子,她是想通过引子搞明白关于翼龙飞行的所有问题。


这种准备情况下,希希自然“败下阵来”。这段经历对希希来讲,也非常重要,她说要努力向小萌姐姐学习。


可是,换哪个同龄的小朋友,在这场辩论赛里能赢呢?



小萌又一次让我惊讶


这是几天来小萌第二次让我惊讶。


与其说第一次她清晰的逻辑思维只是一碟开胃小菜的话,那这次表现出来的互联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就是平地一声雷了。


试想,一个8岁的小朋友,遇到问题不是凭感觉去回答,而是通过提问自己找到问题核心,通过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工具——互联网找到资料,通过思维工具对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她已经开始:


  • 拥有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的意识及工具使用能力;


  • 对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流程有了初步的理解,并逐渐建立思维习惯;


拥有这种知识背后的“元能力”就意味着,不管在生活还是学习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他都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


这才是这个互联网时代,孩子们最应该具有的思维能力。


与大家共勉。


近期热门文章

《比尔实验分享 |一只气球让孩子理解大气压强的原理》

《这个提高儿童智力的游戏,世界上已经流行了200年》

《这本宝宝的量子物理学,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内附全套原版绘本资源)》

《解密美国孩子思维训练的秘密武器(内附美国小学原版思维导图模板)》


专注科学教育的亲子实验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