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老师的《底层逻辑》一书总共分为五个部分: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理解他人的底层逻辑和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 今天要给大家拆解的是第二章: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本章共11个小节,从明确思考对象,到具体的实战落地,刘润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一整套关于思考的逻辑,这是一章关于思考的思考。 第一小节: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 事实,是独立于人的判断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和观点为转移。 观点,是你对事实的看法。受你的知识结构、掌握的信息,以及你的思维模式所影响。 立场,是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 信仰,是内部完全自洽的逻辑体系所得出的观点。信仰内逻辑自洽,信仰外互相矛盾。 为什么要先区分事实和观点呢?因为只有知道了思考的对象是什么,才能用正确的思考方式,解决实际的问题。 对于事实,你要做的是,获取更多信息,争取了解事实的全貌,避免管中窥豹,以点概面。 对于观点,你要做的是,理解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如果你要反驳对方的观点,你需要避开或者照顾对方的立场;如果你坚持自己的信仰,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信仰。 第二小节: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脑”? 在明确思考的对象后,在进入思考之前,要先学会防止被自己或者别人“注射式洗脑”。 什么是“注射式洗脑”?这是一种“为什么+观点”的句式,它会强行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为后面的观点找原因上。 比如:为什么胖的人都比较懒?你第一个想到的答案是什么?胖的人运动困难,胖的人家庭条件好?如果是这样,那你就被成功注射了“胖的人比较懒”这个观点。 胖的人真的都懒吗?其实你并不确定,但是在这个句式下,在你为这个观点找答案的时候,你就被悄悄地“注射”了。 “为什么+观点”这种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你一旦被注射成功,就会陷入一种为错误命题寻找答案的境地,最终的只能落入别人圈套或是找到错误的答案。 第三小节:如何赢得一场辩论? 这一节的核心其实是在教大家如何应对观点的冲突,并且在冲突中获胜。 辩论是观点冲突的极致表现形式,辩论的规则就注定了你不可能说服对手,你只能说服观众,获得观众的支持。 而日常的观点冲突也是如此,你要做的不是让对方认同你的观点,这太难了,甚至不可能。你要做的是让观众支持你的观点,用民心所向,来决定输赢。 要想在这种快速的交锋之中取胜,核心是要关注对方的论证逻辑,利用对方的逻辑漏洞,用演绎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如果对方的论证逻辑完美,你就需要重新定义概念或者纠正对方的概念来不断输出自己的观点。你要在自己定义的世界里“击败”对方,而不是在对方定义的世界里,与对方对抗。 第四小节: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普通人看表象,依赖经验做判断;而优秀的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事论事,不被立场左右。 如何挣脱自己的经验思维、立场思维呢?运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方法论,大胆假设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逐一小心求证,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调整。 这是在破除我们的思维陋习,凡事不要想当然,也不要迷信自己的经验,要学会用理性的方法进行思考。 今天帮大家拆解了第二章的前4个小节: 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这是明确思考的对象; 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脑”?如何赢得一场辩论?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这三章是思考前的审题: 审题1:命题是否正确?不要为错误的命题找答案,因为答案肯定也是错的; 审题2:这是否是一场观点的对抗?如果你需要快速反驳,你要选择关注对方的论证逻辑,并找到论证的缺点,或者重新定义论点,将对手拉入自己的战场,而不是在别人的战场里对抗。 审题3:如果是共同解决一个问题,那么要学会就事论事地对待对方的观点,不要被立场和信仰所左右,方法是采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的方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前4小节是明确思考对象,是审题。那么审题后如何定位问题呢? 请见下回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