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孩子的日常科学思维训练(一)

 剁手大芹菜 2019-06-22

第198篇原创文章

关注

大家好。今天宝爸和大家一起继续聊一聊孩子的科学教育。和小朋友们谈科学的形式非常多,宝爸比较建议的是把科学思维的能力,与日常所发生的事情相结合,潜移默化的逐步培养。在信息爆炸时代,知识是学不完的,但获取知识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可以训练获得的。今天我们就从一个日常事例举例宝爸平时是如何帮助小宝同学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文章会比较长,因此会分几次发布。

宝爸

通过身边的事情和孩子聊科学的WWH法

和孩子聊科学问题必须自己也懂科学吗?这是很多家长经常会提到的问题。答案当然是“不。”尤其是和小学生阶段的小朋友们所谈到的几乎绝大多数问题,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都不会超过我们高中以前的理化生知识储备。感谢高考让我们达到人生知识储备的巅峰时刻,即使其中很多你可能已经忘记,但初高中训练的那套思维模式还是会保留下来的。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这套思维模式,和孩子一起,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

想要和孩子们愉快的聊科学,家长们可以从最基础的提问开始。好的问题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你们家小朋友在5-10岁年纪时,每天不能提出10个以上的问题,家长们有必要反思一下是否在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件事情上,做到了足够的重视。

关于如何提问,我们之前的几篇文章给出了很多建议:从《》讲幼儿时期简单易操作的三段式提问引导法;到《》给出了具体启发孩子提问的策略;以及《》讲述家长对待提问的应有态度等等。

其实这个年龄90%的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出不了WHAT,WHY,HOW这三个词的范围。所以简单来说,家长朋友们只需要记住这三个词,然后反复的运用到日常事件之中就可以了。

WHAT,是什么。训练给事情下定义,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孩子们明白“概念”的含义,是区分和对比事物的基础。数理化生各个自然科学的最核心信息,几乎都是对理论的定义和理解。这一部分做得好,对应着以后学习中的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的小朋友一学就会,有的却怎么都搞不明白,说白了还是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够。典型问题:鲸鱼是哺乳动物吗?什么样的动物叫昆虫?

WHY,为什么。训练孩子们发现问题,挖掘原理背后的规律,寻找现实事物与理论之间的对应性。这是孩子们最容易掌握的,通过对周围现象的观察,随时可以提出无数个现象背后的原因的问题来。这个对应的其实是小朋友们细致的观察能力,好奇心,以及深度思考能力,只有深度思考,才能遇到问题并提出来。典型问题: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HOW,怎么做。这个对应发散性思维,创造力的维度。掌握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实现的路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和孩子们训练这类问题,可以开阔他们寻找解决方法的角度。典型问题:让东西飞上天的方法有哪几种?让汽车开得更快一些有什么办法?

有了以上三个化简后的法宝,接下来的核心,就是要求家长有把科学思维渗透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的意识和毅力了。先自己把问题问起来,再带动和鼓励孩子。长此坚持下去,比给孩子们报一两个科学课效果要好得多。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

拆解问题,确定角度

前两天在看新闻的时候,突然浏览到一则消息:“天文学家将进行一场关于是否恢复冥王星“行星”地位的辩论”。看到这篇文章,作为家长可以从哪些角度和孩子进行讨论呢?我们先对问题进行更详细的拆解。

天文学家|将|进行一场关于|是否恢复|冥王星|行星地位的|辩论。

为了方便,我把上面的标题进行了断字。每一个断字位置,基本上都能提出很多问题。其中比较关键的一些比如:

天文学家:为什么是天文学家来辩论这个话题?一个星星是不是行星应该由谁说了算呢?

将:以前有过这方面的辩论吗?这场辩论提出了什么新的理论或想法。

是否恢复:说明以前是行星,后来被拿掉了,才需要恢复。那为什么被拿掉行星的称号?现在又为什么讨论恢复?

冥王星:有关冥王星有哪些事实,关于冥王星你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

行星地位:太阳系有多少行星?什么样的天体才能被叫做行星?冥王星符不符合行星的标准?

辩论:什么是辩论?辩论的程序和方法简介?两方的观点是什么?哪一方说得有道理?你支持哪一方?

这是一种拆解的方法。另外也可以用我们上面介绍WWH的方法来考虑这个事件。

WHAT:这场辩论讨论的是什么问题?(冥王星可不可以恢复行星身份)辩论的目标是什么?(目前行星判定标准有问题吗?提出了什么更好的判断标准吗?)讲到了那些冥王星的数据或事实,和行星的判断标准的对比,以及和其它小行星或矮行星的对比。

WHY:为什么之前天文学会要开会把冥王星降级?为什么现在辩论的一方认为冥王星不应该被降级?行星的定义是什么?这个定义你觉得有道理吗?

HOW:双方从哪些角度来证明了他们的行星标准是更好的?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得到关于冥王星和其它行星及矮行星的事实和数据?你有什么更好的提议来定义行星吗?

好了,可以看出来,一个简单的事件,可以拆解出很多不同的维度,根据孩子年龄大小的不同,我们选择合适的角度切入就能营造一个适合讨论的议题。

如果还是小宝宝,那可以多从事实类和信息类角度切入,聊一聊冥王星的一些具体信息,大小啦,轨道啦,和其它行星的对比呀之类的。可以通过一些比较直观的方法,画图或者做模型之类的,让他们从大小等维度去简单思考这个问题。

稍微大一些的宝宝,已经进入学龄年龄的,就可以和他们聊事实和观点的区别了。这个辩论事件,恰恰提供了非常好的关于事实和观点的对比的例子。在这个问题里,哪些地方是属于事实描述,哪些是个人的观点?

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讨论,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有关冥王星的一些信息,是事实,这个在辩论双方过程中都有穿插出现,这些事实是不需要辩论的,只是不断丰富,并且双方会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实。而观点则是带有个人主观意见的表态。

关于事实和观点,这里要多说一句,这方面的训练对于英语的批判性阅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从小训练,将会事半功倍。很多中国孩子初中高中了,都还不会区分文章或别人说的是事实还是观点,从而无法系统性的论证或反驳,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缺失之处,大家要重视起来。

再大一些的孩子,就可以基于已知的信息,和辩论双方的观点,真正的深入开展讨论了。这时孩子们的自己也许会有自己的想法。

其实到这一步,家长所要做的只是从最开始那则新闻的标题和少数内容,拆解了一下,为和孩子讨论这个问题选一个切入角度而已。真正讨论这个问题需要的所有知识,几乎都可以从维基百科,google,以及辩论过程本身的内容中获得,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家长都完全可以掌握。

关于这个话题,宝爸是如何选取角度和小宝同学沟通的呢?因为小宝同学平时就对天文非常喜欢,所以事实类的信息已经没有太多可以了解的了。

而本次辩论,其实是从科学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切入的——“定义(Definition)”。如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为什么要有定义?下定义后,观测事实如何与定义去相符或背离?定义是总结得来的,还是人类规定然后套用到客观世界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讨论,是可以引发孩子对于总结、提炼规律的一些思考。让他明白定义这个概念在科学中的内内含等等。这样就能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推广到一个更加通用的思维层面的思考了。

具体如何让孩子围绕“定义”这个概念去思考呢?我们下期继续围绕这个例子展开讲。

宝爸

-The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历史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