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因为无需上牌、不用驾照,并且操作简单,成为了很多人城市代步了首选工具。但是电动车驾驶人经常无视道路交通法规横冲直撞,串道行驶、闯红灯等违章行为频频发生。今天在公司楼下,就发生了一起类似的交通事故,电动车驾驶员在机动车道被撞出20多米,送往医院救治。 ![]() 事故发生后交警迅速赶到,伤者也被迅速送往医院,但是此时仍有一名电动车驾驶员行驶在机动车道上,并且是逆行! ![]() 电动车足足被撞出了20多米,车上了桶装水破损,事故并没有对电动车驾驶员造成致命伤害。所幸后方是红绿灯路口,车速并不是很快,没有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 ![]() 事故车辆的前进气格栅严重凹陷,发动机盖明显变形,下护板也因为挤压坠落。 ![]() 事故处理的过程中,又一位市民将电动车行驶到了机动车道上。 ![]() 短短几分钟之内,就发现大量的电动车和自行车,非法占用机动车道、横穿马路,完全不遵守交通规则。 ![]() 据交警介绍,道路上电动车车流量大、电动车车速快是一个原因。根据现行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电动车的最高时速应该不超过20公里,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电动车都超过这一速度。电动车在出售时限速阀被卸掉后,时速轻易就能达到40公里,在这个速度下,电动车的刹车系统很难做到即时刹车。 ![]() 机动车道追尾电动车造成事故责任如何划分?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事故,一般由机动车负全责,但是有证据能够证明非机动车、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且机动车已采取必要措施的,可以减轻机动车责任。 (1) 机动车一方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70%-90%的赔偿责任; (2) 双方负同等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60%的赔偿责任; (3) 机动车一方负次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主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50%-20%的赔偿责任; (4) 机动车一方无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全责的,机动车一方承担5%-20%的赔偿责任; (5) 双方均无责任的,机动车一方仍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编辑总结: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本身存在过错,但是机动车还是要承担大部分责任,法律通常保护弱势一方。所以,在电动车车流量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车速,不管造成任何事故,机动车都将承担部分责任。 |
|